近两年,由于金刚釉瓷砖大火,引发北方产区陶瓷企业疯狂的改线浪潮,大批生产线转产金刚釉产品,使得金刚釉产能急剧上升,同质化问题凸显,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一些陶瓷企业金刚釉瓷砖销售放缓、库存攀升,价格也呈现下滑势头。
疯狂改线,产能暴涨
金刚釉瓷砖畅销始于2015年,由于金刚釉瓷砖攻克了普通抛釉砖不耐磨、硬度低的缺陷,成为引领行业技术革命的新兴产品而迅速风靡市场。
北方金刚釉“消化不良” **低价跌破20元
同时,金刚釉瓷砖作为一个新产品,价格不透明,利润空间大,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成为陶瓷企业“香饽饽”和主要盈利的产品,引发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陶瓷企业大批生产线转产金刚釉产品。
据了解,北方产区陶瓷企业转产金刚釉产品主要集中在2016年。法库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法库目前有20条金刚釉生产线,仅2016年就改造了12条生产线,日产能近20万平方米。
河南金刚釉产能的增长也非常迅猛。作为河南**大的建陶产区,内黄两年时间金刚釉生产线就增加了7条,而河南全省金刚釉生产线更是达到了20多条。同样,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产区也有大批生产线转产金刚釉产品,产能更是成倍增长。
“在金刚釉风靡市场的大背景下,金刚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企业盈利的保证”该企业负责人说,“这也是众多陶瓷企业扎堆改线的原因之一。”
除了大量改线,近两年也有陶瓷企业新建了金刚釉生产线,且这些生产线都是日产能2万、3万平方米的宽体窑生产线。比如山西,仅去年以来就新建了4条金刚釉宽体窑生产线。
疯狂改线、建线是导致金刚釉产品产能暴涨的重要原因。据初步统计,目前河南、辽宁、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金刚釉产品日产能已突出150万平方米。
销售放缓,价格下滑
金刚釉产能的迅速暴涨,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了明显变化,曾经“独步”市场的金刚釉产品销量开始放缓,甚至出现了滞销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家陶瓷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今年抛光砖销售势头较好,价格上涨也较为明显;而金刚釉产品市场销售压力比较大,一些企业的金刚釉产品产销率只能达到7成至8成。所以从5月份开始,部分企业的金刚釉产品库存逐步攀升。
“去年改线的还好,至少收回了一些投入,而今年改线的企业则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河南一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刚改线市场就开始下滑,不但投入无法收回,消化掉产品也是一大难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金刚釉产品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产能快速膨胀,过剩非常严重;另一方面价格太透明,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利润都大幅缩水。
在市场的裹挟下,金刚釉产品的价格也呈现了下滑趋势。从**开始的每片25、26元,到去年的22、23元,如今个别企业甚至跌破了20元大关,价格一路下滑。“随着产能过剩的加剧,金刚釉产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挫”。业内人士分析。
销量、价格的下滑,让一些主推金刚釉产品的企业难以承受,特别是在环保重压、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的形势下,陶瓷企业本就举步维艰,销售受阻、利润缩水则可能是压垮企业的**后一根稻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河南一家拥有2条金刚釉产品生产线的企业目前已经关停了一条生产线,解散了销售部,剩下的一条生产线则全部靠贴牌销售,尽管如此销售仍不是十分理想。
“现在还不是**严峻的时候,马上就要进入夏收农忙时节,6月份市场真正进入了淡季,才是对陶瓷企业**大的考验”。
差异化、品牌化是未来方向
在转产金刚釉的生产线中,有原来是抛光砖生产线升级转产的,也有由瓷片生产线转产的。企业转产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升级产品,二是优化产品结构。
升级产品、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太过于集中,才使得同质化的问题凸显。在采访中,大多企业都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也明确提出要差异化、品牌化发展,这应该是北方陶瓷企业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实,除了金刚釉产品,近两年北方陶瓷企业也逐步向产品多样化、差异化方向转变。比如内黄的贝利泰陶瓷主要生产小规格瓷砖,并立志做全球小规格瓷砖的领导者;福惠陶瓷推出了仿古砖产品,山西金世家陶瓷推出了帝皇玉产品……另外,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法库等地也有企业推出了瓷抛砖、帝皇玉、通体大理石等新产品,这些都有利于北方企业的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另外,高邑、赞皇、阳城等产区已有部分企业改用天然气清洁能源,生产成本明显增长,也需要陶瓷企业提升定位、调整思路,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尽量避免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