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由国务院正式印发。《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按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要求,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还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成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主导地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为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确定了八方面发展任务,分别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
《规划》还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等21项重大工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加强各专项规划、地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确定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按照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将69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了具体的负责部门,其中15项工作由质检总局牵头或者参与负责落实,主要包括加强相关计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和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标准体系,支持关键领域新技术标准应用等。《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