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陆市场逐渐成为国内外芯片企业争夺的焦点,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大多芯片企业依靠规模取胜,以低价格换取市场占有率,导致毛利率不断下降。一些大企业甚至放言,接下来首要任务是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此不惜降价。
芯片企业的毛利率集中在20%-45%之间,企业之间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芯片市场淘汰赛才刚刚开始。或许接下来的并购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LED芯片市场向**靠拢 芯片厂未来该怎么走?
格局初定市场向**靠拢
近年来,随着国内LED照明市场的快速起量,带动了上游外延芯片企业的销售趋旺。在芯片销售持续走旺的情况下,芯片企业规模在2014年有了较大增长,三安、德豪润达、华灿、澳洋顺昌等一线大厂“毫不犹豫”地进行扩产。
在市场和政府补贴的双重刺激下,MOCVD设备采购出现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MOCVD保有量达到1172台,比2013年的机台保有量提高了15.2%。2015年中国LED芯片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30%左右的外延芯片企业将继续扩产,新增MOCVD数量将超过250台。
经过两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本土芯片厂商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显。就企业规模来看,三安光电全年LED芯片收入超过30亿元,属于**梯队;德豪润达、华灿光电、同方股份三者芯片营收8亿-10亿元,属于第二梯队;其余企业属第三梯队。
2014年,三安市场占有率维持在30%左右,德豪、华灿和同方市场占有率均达到7%-8%。这四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超过50%,且连年增加。目前芯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大,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大部分产品,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一定的话语权。
同方股份副总裁王良海直言:“现在芯片行业慢慢的比较清晰了,2015、2016年的基本格局已经确定。目前封装企业所使用的芯片,基本上就是来自于那么几家主流芯片厂。”
对LED外延芯片企业来说,资本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为了扩大规模效益,芯片企业投资规模动辄几亿元,或购买4英寸及以上价格更高的设备,或加大研发投入。
早期由于政府补贴,多地LED企业购置MOCVD设备,建设厂房,大面积上马LED芯片项目,形成了一批行业**。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退出,新进入者将很难负担能够与行业**形成竞争所需的设备支出。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小型LED芯片企业,由于缺乏现金流难以进行后续投资将被市场淘汰。
随着国内芯片产能进一步释放,芯片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了上游企业利润。**企业将凭借稳定的客户和较强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强化行业控制力,从而形成了稳定的行业竞争格局。
未来或只剩三五家
数据显示,2009年时国内共有62家LED芯片企业,而如今在正常生产的只有20余家。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更可怕的是,多位行业人士预计,未来可能只会剩下三五家芯片企业。
日前,晶元光电总裁周铭俊表示,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台湾所有LED芯片制造商预计将合并成1-2家制造商,中国大陆也将如此,全球预计只有5-6家LED芯片制造商可以存活下去。
对此,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忠永表示认同,他称:“从市场需求来看,未来5年LED芯片厂能继续存在的大概只有5家。将来具备成本控制能力、技术**优势、产品品质稳定以及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够留下来。”
然而,在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看来还远不止于此。“LED上游逃脱不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规律,全球**后可能就只剩下三五家LED外延芯片企业。如果中国制造的照明产品仅仅供应中国市场,那么上游芯片企业有一家就够了。”
事实上,从数量上看,目前国内涉足LED芯片的上市公司已经远远超过5家,如果“三五家论”成立,将来的洗牌可能进一步向资金更为雄厚的上市公司拓展。
抱团寻求新机会
从去年开始,LED照明迎来了爆发式的需求增长,上游芯片厂看似也迎来行业春天,但实际上业绩普遍不理想,增量不增利的困局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三线芯片厂出路在哪里?早期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两家依靠政府补贴,投入巨资采购MOCVD机台的企业,通过不断的产能输出和价格竞争,进一步挤压市场生存和盈利空间。而二三线芯片厂目前在价格战中的优势明显不如上述两家企业,但依然有其生存的市场空间。
然而,市场空间似乎正在慢慢变小。混战年代,孤立的游击队不可能生存。从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要么被并购整合,要么实现从市场合作到技术的通力合作。
被上市公司整合,可谓“树大好乘凉”,中小LED芯片企业能依靠母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本、人力资源,同时降低LED下游企业的议价空间,并用市场手段淘汰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然而,未被并购的中小企业,可以抱团抵抗一线芯片厂商的竞争压力。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形成一个虚拟共同体(策略联盟),比如台湾的泛晶电联盟,通过从产品合作进一步提升至合资、参股等方式,各自依照品牌策略与市场区隔开发客户,携手争夺LED照明市场大饼。
未来,规模放量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市场。除了投资推动和寻求合作,芯片厂的技术提升也会成为增强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缩减成本并提高利润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