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宜家夺命抽屉柜事件终于获得了圆满的处理结果。经国家质检总局约谈,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终于决定在中国市场召回 1999-2016年销售的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据统计共1660845件。一时间,不少网友欢呼不已,然而,就在网友感觉扬眉吐气的时候,有业内人士却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事件回顾:
6月27日,宜家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3500多万个“夺命抽屉柜”但对中国同款商品不召回。此事引发社会争议,“宜家实行双重标准”的指责声四起。
7月1日,深圳消委会对深圳宜家发出调查函,并要求宜家(中国)无差别召回“问题抽屉柜”。
7月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表示就宜家北美市场召回部分抽屉柜产品但不涉及中国市场的情况已约谈宜家(中国)。
7月4日,宜家(中国)再次遭到天津消协约谈。
7月6日,宜家(中国)被大连市消费者协会约谈。
7月7日,深圳消委会发文称,宜家(中国)愿意向已经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免费提供墙体连接配件并免费上门安装,墙体不能满足固定要求时也可接受退货。深圳市消委会称此举“有条件退货政策”。
7月12日,宜家(中国)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决定从2016年7月12日起在中国市场上召回1999年至2016年期间销售的马尔姆等系列抽屉柜。据该公司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受影响的产品(包括进口产品)数量共计1660845件。
对行业误入歧途的担忧:
历经媒体几轮狂轰滥炸之后,宜家终于宣布召回“**柜子”。于是所有与此事件相关、不相关的中国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人甚至发出欢呼:还是舆论的力量大!
果真是媒体的报道促成了宜家不得不在中国召回“**柜子”么?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如果仔细地琢磨一下,感受到的似乎不是欢呼,而是悲哀:宜家实际上不怕舆论沸腾,不怕消费者跺脚,只怕质监局召唤。它的不得不召回“问题产品”,不是依据的中国现有的标准、规程,而是质监局“约谈”带来的处罚压力和风险。
对于宜家来说,在美国召回“问题产品”,依据的是美国的ASTM标准,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根据这一标准的规定,与宜家达成了召回的协议。在中国呢?相关家具类标准从来没有禁止马尔姆MALM六屉柜这类产品销售,更不会根据标准判定它不合格,只不过要求在销售时做好警示标识,宜家是不折不扣地照做了的。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宜家官网对于该系列产品配备了这样的文字显示:“相关提示:警告!绊倒危险——未固定的家具可能会翻倒。此家具须利用随附的安全配件将其与墙面固定,防止翻倒。”何况,在中国市场上,虽然该系列产品卖出去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已经或可能带来人身伤害的案例。既然符合标准,又没有伤人案例可循,宜家凭什么要召回?
在中国不召回“**柜”,对于宜家来说,是严格执行的中国标准,是遵纪守法的楷模,对宜家执行与美国不同的“双重标准”的指责,是有失偏颇的。一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行事的企业,却遭到口诛笔伐,这本身折射的就是我们不太正常的商业规则。面对这类事情,我们应该修改的是相关标准和规程,而不是搬出政府部门,用行政手段去强压。这次质监局出面了,宜家不得不召回“问题产品”,下次质监局不出面或者顾不上,又有谁来解决问题呢?如果什么事情都得政府部门出面才能摆平,那么那些标准、规程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说宜家不该召回问题产品,有问题召回当然应该,只是召回与否,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正常运营的准则。在这一事件中,宜家怕的不是媒体,它可以毫不避讳地声明不召回的理由,因为那理由是充分的;宜家更不怕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就是喜欢宜家,任它出了多大问题,门店里照样是人满为患;宜家怕的是质监局,在可能遭遇的行政处罚面前,它不敢怠慢。行政的力量超越了标准、规程,难道这还值得欢呼,不应该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