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陶瓷企业现“倒闭潮” 蒙娜丽莎生存临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日期:2016-01-25 14:35:48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数九寒冬”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从九开始倒数,逐步进入一年当中**冷的节气。自2015年开始,陶瓷行业正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十二五”期间仅佛山就关停63家陶企。

“数九寒冬”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从九开始倒数,逐步进入一年当中**冷的节气。自2015年开始,陶瓷行业正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十二五”期间仅佛山就关停63家陶企。

寒冬之下,蒙娜丽莎陶瓷的业绩也面临考验。数据显示,蒙娜丽莎201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持平,没有实现增长。终端渠道市场销量下滑比例为5%。而之前蒙娜丽莎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针对蒙娜丽莎2015年全年的真实业绩,2016年将作出哪些策略调整?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考验?《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蒙娜丽莎集团并联系董事张旗康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获正式回复。

业绩滑坡成“新常态”

“去年业务太难做了。”佛山市某陶瓷企业销售员阿强(化名)向记者表示,受大环境的影响,好几家企业经营不善,老板拖欠工资跑路。尽管阿强所在的这家企业暂时没有倒闭风险,但在他看来,未来的日子也不好过。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15年以来,佛山市陶瓷企业大多面临困境,“产能过剩”“产量负增长”“企业倒闭潮”“业绩下滑”已成为陶瓷行业“新常态”。然而,作为国内一线品牌的蒙娜丽莎也赫然在列。

查阅其官网资料,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娜丽莎”)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樵东陶瓷厂,2000年12月,樵东陶瓷厂正式更名为蒙娜丽莎陶瓷。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萧华,1970年生人。萧华于1998年6月17日正式入主樵东,并出任董事长。

1998年,位于南海市西樵镇的樵东高级墙地砖厂在佛山陶瓷行业当中率先实行整体转制,成功转制为民营企业。在随后的几年间蒙娜丽莎快速发展并先后历经了两次更名,2011年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更名为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7月,蒙娜丽莎再度更名为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至今,这家企业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即便如此,也难逃时代浪潮的“洗礼”。

据相关报道显示,蒙娜丽莎201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持平,没有实现增长。终端渠道市场销量下滑比例为5%。而之前蒙娜丽莎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

与同行业相比,蒙娜丽莎在2015年的表现显然并不可喜。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5年6月30日,东鹏控股收入录得1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1.8%;毛利为5.956亿元,同比增约2.8%;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28.9%。

蒙娜丽莎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行业发展存在弊端:“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压力很大,原先的运作模式和很多传统行业都差不多,大规模生产,拼品牌,拼价格,到处都在砸钱。”

2016年蒙娜丽莎将作出哪些策略调整?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考验?针对以上问题,记者联系了蒙娜丽莎集团董事张旗康进行采访,对方表示:“正在开会,这个问题过段时间再说。”

上市路阻且长

早在2008年,蒙娜丽莎就启动了上市计划。在2008年以前仅有斯米克一家陶瓷企业在深交所上市,长城集团是继斯米克之后第二家国内上市企业。彼时,由于证监会在审核陶瓷企业时判断较为谨慎、尺度要求也较严格,陶企上市一直举步维艰。

“无科技不上市”几乎成为这几年陶瓷行业的“通病”。为了配合上市,蒙娜丽莎开创了陶瓷薄板和轻质板。在2011年蒙娜丽莎经销商年会的现场,轻质新型建材事业部负责人在解答为何坚持研发经营陶瓷薄板和轻质砖时透露,坚持节能环保的薄板项目**终目的是为了符合上市需求,为蒙娜丽莎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独有偶,2011年蒙娜丽莎在更名中将“陶瓷”换成了“新型材料”。彼时张旗康谈及更名时表示:“更名为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是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实现上市也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更名与上市没有必然的联系。”

即便如此,业内仍有“股改”谋上市的说法。甚至一度传出,蒙娜丽莎集团未来上市公司的名称极有可能叫“薄板高科”。然而,时隔4年,“薄板高科”仍未诞生。这一点张旗康似乎早有预料,他曾透露,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策下,带有“陶瓷”二字的企业很难在国内融资上市。

根据2010年9月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建材行业被环保部归为16类重点污染行业之一,此类上市公司应当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而在上市之前也需要通过省环保厅的核查。

“陶瓷行业并不是国家鼓励上市的行业,因此对其中的企业审查都较为严格。”据一位券商表示,证监会对审核有一定要求,在接受委托时也会充分考虑到该项目的可行性。

然而,对于大部分上市的陶瓷企业来说,即便成功上市,表现也差强人意。以国内**陶瓷企业斯米克为例,其在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45亿元,同比下降5.38%。2014年斯米克成立健康环境技术公司,逐步转型大健康领域,并在2015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支撑其发展多年的建筑陶瓷事业板块也逐步退出舞台。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缪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并非陶瓷企业逃生的捷径,关键还要看是否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这些年来上市的陶企生存状况也不好。”

对于上市陶企的转型,在缪斌看来实属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陶企必须为过去主营业务超常规发展买单。”

也有券商认为,主因是这些陶瓷企业在管理、经营层面存有问题,上市后规范的发展模式以及业绩要求,使其不得不转型。不过,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对建材的需求相对减少,未来陶瓷企业上市或许会更加艰难。

陶瓷业倒闭潮还在路上

作为我国**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处于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成为2015年以来陶企倒闭的“重灾区”。记者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官网获悉,“十二五”期间佛山关停了63家陶企。

2015年,先是豪邦陶瓷破产倒闭,后又传出英发陶瓷巨债缠身。不仅如此,国内陶瓷重镇之地广东清远、肇庆等地以及江西泛高安产区也频频传出因资不抵债,老板跑路等负面消息。2014年下半年至今,江西新高峰、欧尔玛、中瑞以及瑞明等5家抛光砖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倒闭,抑或被收购。

“全国有3000多家陶瓷企业,按照目前的统计,真正倒闭的占到1%~2%。这样的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一批不太健康的企业会被淘汰。”缪斌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陶企的倒闭并非始于2015年,早在前几年的陶瓷销售终端便露出端倪。2012年上半年,陶瓷行业产量创历史新低,一组数据显示,陶瓷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增长3.31%,利税总额153.7亿元,增长11%,亏损企业增加14.4%,亏损额增长达47.7%。

陶企曾是建材领域“捡钱”的宠儿。1998年后佛山陶瓷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期间许多乡镇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002年进入高峰期,市场需求量高企不下。在随后的2003年进入一个分水岭,企业开始拼命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产能增加。而到了2008年至2009年之间,“4万亿计划”加之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全国二十几个省份“一窝蜂”建设陶瓷基地,产能成倍增长。可以说,盘子不断在扩大,买单的人却不断减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全国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陶瓷生产企业1452家,同比2011年的1364家增加88家,增长6.45%。国内陶瓷生产线已达到3600余条,总产能140亿平方米。2015年1~10月全国瓷砖产量88.12亿平方米,相对2014年同比增长0.48%。有分析人士表示,基本可以确定,2015年全年的瓷砖产量将维持在零增长附近,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是2000年以来产量增长**低的一年。

2015年,陶瓷行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在行业无序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萎靡不振以及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的冲击下,停线、降价、倒闭成为常态,在行业内一直树立典范的蒙娜丽莎,是否能够躲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缪斌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恐龙大不一定活的长,蚂蚁小不一定活得短。“不管在技术、管理、营销模式层面等都需要创新,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适者生存。”

推荐阅读

更多>>

陶瓷企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