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木市场价格大幅震荡,但整体走势呈几何级攀升。这种有悖于市场规律的发展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掌舵”。
2013年6月12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33种红木树种中的7种列入管制物种,大幅提高了贸易门槛,这一公约直接引发了相关木材新一轮的涨价狂潮。
这并不是红木家具**次飙升价格,回顾过往,从2005年起,红木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震荡。
一位红木家具收藏界人士对国内红木家具市场走势规律做出了一个总结:“红木家具是从珍爱到收藏、从收藏变投资、从投资变投机,直至**后在疯狂炒作中,红木家具的泡沫破灭,价格一落千丈。”
价格起伏不定,走势依旧飙升
从2005年至2007年,红木价格在短短两年内上涨近10倍,但在2008年底却又跌回原点,导致大批炒家血本无归。2010年起又开始回升,直到2013年达到又一个巅峰,2014年起红木市场又遇到了消费“寒流”,但价格依然坚挺。
对于红木价格的飞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外部原因来看,近几年人工成本出现了大幅上涨,好的木工师傅月薪都在万元甚至数万元以上;由于油价原因,运输一吨原材料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再加国际贸易中的出口限制,老挝、缅甸等地控制红木出口而抬高价格,造成红木家具的价格被迫上涨。
从内部原因看,由于红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大量的采购导致原材料短缺,而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在进一步增长,这推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在整个红木家具行业,由于家具厂商集中青睐一些原料,导致需求上升,价格上涨。
红木专家胡古越回忆了红木市场的发展规律,他说:“从古至今收藏红木者非富即贵。”
胡古越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红木家具每套不过2000元-3000元,怀旧的人们开始购买红木家具,仅局限于小范围,他们对家具精挑细选而后收藏。
接着一些真正的文人墨客,包括一些演艺界和文化界的人士开始喜爱上了红木家具,红木价格开始飙升,20世纪90年代达到每套1万元-2万元。到了21世纪,热衷攀比的新贵们又喜欢上了红木。
2003年以前,一套**红木圈椅的价格不过6万元,现在甚至可以达到百万元。
2005年购买黄花梨家具已经变成一种投资行为,收藏热直接带动了投资热。古董家具的稀缺,投资市场的急切需求,迫使很多人开始炒新家具。
**终红木家具“翻着跟斗”向上涨,从过去的按套论价,变成现在的按斤甚至按克论价,成套的红木家具价格几乎每年都在飞速增长。
盲目投资跟风,套牢难以解围
因为红木材质的稀缺性和生长周期比较长,其保值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红木家具的保值、增值性,从而使得红木家具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对象,甚至有人称“炒股不如炒红木家具”。
在红木炒作**疯狂的时候,一些买家把红木家具买回去都不使用,经常是大床上落着中床、中床上落着小床,床下也摆满各种红木小件。整间40平方米的屋子里放的红木家具,比家具城200平方米的店面里摆放得都要多。
胡古越回忆说:“我知道从古至今红木家具使用者不是大官就是大款,可是在红木价格疯涨的时候,有一些退休人员拿着退休金、郊区农民拿着土地补偿金来我这里买家具,就等着赚一把。”
北京某古典家具公司总经理吴必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木材的价格疯涨把企业的发展计划都打乱了,现在的家具经营商不仅考虑要如何做好产品,还得考虑原材料的价格问题。
然而,几经震荡的红木市场却成为许多收藏者的失乐园。有些想把红木当作股票来炒作的人,则经常要面临被套牢的风险。
资深红木界人士透露,一般消费者买了红木家具后,就算升值了,也无脱手的途径。偶尔有商家为了炒作,会回购一些家具,但是回收价格都比市场升值的价格低很多,所以消费者也舍不得出手。但是当红木价格下跌的时候,就更没有脱手的渠道了,甚至连很多“大款”存放在家具厂的原料,都无法脱手,被彻底套牢。
在红木行业内,现在也存在一个奇怪现象,部分家具企业特别是红木家具企业都不愿意卖成品了,因为炒作缘故,往往连木材的成本价都收不回。
解密炒作内幕,看清背后黑手
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红木市场经历了几次大小范围的非理性的暴涨和暴跌。不少红木厂家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红木价格,手上聚集大量红木木材,却不加工,指望着囤积红木就能多赚几桶金。
无独有偶,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曹静楼也表示,大红酸枝只是被管控,并不是完全禁运,而有不少人则借机囤积木材,人为扰乱市场秩序。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如下一些内幕。
红木市场炒作的规律一般是这样的:**是一小批职业炒家,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悄悄地进入一个资源独占性的领域,大量地囤积其中**好的产品。随后,他们可能用一年,也可能是更长一些的时间来包装概念,热炒其稀缺性和收藏价值,掀动行业的超常发展。
接下来,投资者向红木产地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成为经销商,所在区域的红木全部通过经销商销售。产地和经销商供销体系形成后,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红木各类产品价格。
一级经销商通过**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红木囤积,拿出30%左右的份额,通过“价格联盟”进行跨区域拉抬,将价格拉升到购买价格的5到6倍,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继续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由于一级到三级经销商层层囤积、层层抬拉价格,结果只用三成流通原料炒作,就能实现购买价格比**初购买价格高出10倍的结果。
而后一批商人迅速加入这个战场,淘这股风潮中的第二手金。他们让这个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生机勃勃的场面,人们通常称之为“一个产业诞生”。
除了对市场流通量的控制,还需要在媒体上制造一些吸引眼球的新闻。2006年年底,“国人专购”的标签**次出现在红木家具上。当时,北京70%的红木卖场都贴出了这样的标签,宣布黄花梨、紫檀木、乌木和老鸡翅木类家具停止对外国人销售,此举轰动了京城。
紧接着,更极致的炒作手法开始上演,一些红木家具商推出了直接用黄金回购红木家具的办法,有经销商称:“我们有1000克、500克、200克、100克不等的金条摆在现场来换稀缺木料。”红木和黄金之间,巧妙地被商家们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除了金丝楠木、海南黄花梨等极少数红木外,许多红木并没有商家说的那样稀缺到“快绝迹”了。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价格被拉高,不少商家开始买空卖空、拉高出货,拿股票市场中的手法来炒红木,泡沫膨胀到一个高度有价无市,自然就崩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