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整个行业被《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纠结着,悲催着。由于其实施的标准过于严厉——有媒体人甚至称其为陶瓷行业的“灭绝令”;佛山42家陶瓷企业集体上书建议修改;众多机构和专家也曾共同努力促使国家环保部同意修订该标准,行业人士相聚时多数人也对此表达不满。
目前离新标准执行时间越来越近,我一直觉得,业界质疑也罢,“公车上书”也好,至多是能给行业争取多点改进的时间。无论是标准暂缓执行时间,还是环保标准降低一些,企业都应利用来之不易宝贵机会积极做好提升工作。因为接下来该执行的一定会执行,该提高的环保门槛也还是要提上来。倘若心存幻想,当严格执行之日到来时,自己被淘汰出局。
从当前国内突出的环保问题角度出发,从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程度思考,我们都可以推测出陶瓷行业已经进入了“达标时间”。
很多人会奇怪,难道行业过去没有达标?
谁都不会否认,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余年,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当然,这是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和绕开的环节。一直以来,国内很多行业的标准,与其说是企业实现的达标,不如是说国家制定的“标达”。因为面对当时的发展情况,国家政策制定部门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真正制定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的行业标准,那么就几乎没有企业能达到要求,为了发展工业和经济,只能降低行业标准,使制定的标准达到能让大多数企业继续经营下去的水平。
对国家来说,这也仅是权益之计。随着工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修改当初制定的行业标准,将行业标准真正提高到科学合理水平上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近三十年来,类似情况贯穿了各行各业,如钢材、水泥、玻璃等行业在发展中都经历过这种情况,随着新行业标准和政策的实施,马上把一些规模小、效能低和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整个行业趋于规范。
近年来,陶瓷行业产能日益扩大,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经趋于严重,提高标准将一些企业淘汰出局基本不会造成产品稀缺,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常需求,那么制定政策的部门自然有底气和信心提高行业标准。
接下来陶瓷行业进入“达标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甚至在环保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设若这个行业足够庞大,生产企业不具有稀缺性,制定高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把过去“标达”的欠账交给“达标”来偿还都有可能。
因此,对新标准陶瓷企业必须慎之又慎。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