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广西的东大门,是粤、港、澳经济进入中国中西部腹地的桥梁。今年以来,虽然目前受陶瓷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梧州面临高库存、竞争力弱等问题,但其产业格局仍然在蒸蒸日上,部分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去阵痛,成为行业内不可多见的一抹亮色。
近日,记者深入调查广西梧州的桂平市、藤县两个陶瓷产业园区,记录当地陶瓷行业生产销售现状。
桂平:求稳为主,已建成投产生产线13条
从2011年9月,桂平市**陶瓷企业———广西中联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式投产,到今年,桂平市龙门陶瓷工业园区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承接广东陶瓷产业的生产区。近日,记者深入调查桂平产区,发现有多家陶企陷入停产、爆仓等风暴中。
据本报记者从桂平市龙门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了解到,目前,签约进驻桂平市的陶瓷企业有12家,其中陶瓷生产企业6家,配套企业6家,供给企业用地8000多亩。已开工建设的企业有:灵海陶瓷、高贵陶瓷、合亿陶瓷、中联陶瓷、新权业陶瓷、大成陶瓷6家陶瓷企业;已建成投产生产线13条,年产陶瓷3500万平方米,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销售收入9亿元,就业人数5000人。
停线减产,先稳定局面
“今年实在太难做”这是记者走访桂平产区听到**多的一句话。作为桂平产区主要的地砖生产企业,桂平市灵海陶瓷运营总监车文长表示,自己也是才刚刚出差回来,“业务员出差是拓展新客户,回访老客户;我们出差,一般就是了解市场情况,熟悉同品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等大方向的东西。今年出差比较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疲软的原因。”
对于终端市场销售疲软,对陶瓷企业造成的影响,车文长告诉记者,从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就能够看得出冲击有多么明显。据悉,拥有4条抛光砖生产线的灵海陶瓷,今年5月份停了一条线,目的就是应对市场冲击,减少库存压力;另外一方面,我们的销售市场也从去年的全国多个省份地区缩小到现在仅剩下广西、贵州、云南三个省份。“销售市场的不断缩小,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车文长分析道。
除了销售市场的缩小,对于产品而言,价格是关键。桂平某陶企高管向记者诉苦,面对高库存,大产能的压力.“尤其是5、6、7这几个月的淡季,曾经有一个月,公司对产品进行了3次调价,降低价格,这个在我们厂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甚至在其他厂应该也很少发生,但迫于市场的压力,我们没有办法。”
今年以来,全国各陶瓷产区许多企业都以减少生产线来应对企业库存压力。作为园区内**大的企业,广西新权业陶瓷有限公司也同样收到强烈冲击。据广西新权业陶瓷有限公司设备科科长张福清介绍,企业也在今年7月份停了一条瓷片生产线。“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想利用淡季进行设备改造,增加生产线的自动化,节约用人成本。”
记者走访多家企业了解到,对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园区内的企业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在销售萎靡,生产线继续轰鸣开启的情况下,既要在产品生产上下功夫,同时销售也必须维持住。记者在几个厂内看到,原本空旷的场地堆满了一摞摞的瓷砖,同时也有大货车正在装车。在库存方面,多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相比前2个月的库存而言,淡季渐渐过去,在减少了一条生产线的情况下,库存压力已经能够逐渐缓解和消化,算是暂时缓了一口气。
丰富产品,增强竞争力
位于龙门陶瓷工业区内的各个企业除了应对市场冲击之外,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自身的发展。园区内虽然只有6家企业,但是生产的产品都比较齐全,相对互补。包括腰线、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等。虽然各家企业都拥有自身擅长的产品品类,但是,从今年以来,已经有企业在尝试上新的生产线,旨在丰富企业产品,应对市场激烈竞争。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开辉介绍,园区企业在销售上虽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也在不断的想办法逐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包括上新的生产线,开发生产不同品类的产品等。据本报调查,新权业陶瓷在今年5月份正式上线一条抛光砖生产线。张福清表示,在平安度过今年的淡季之后,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至明年,企业的目标就是“两化”———市场扩大化、产品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对于已经停掉一条瓷片生产线,却又新开一条抛光线,张福清这样说:“我们的瓷片虽然都是高清喷墨产品,并不断加强产品花色的开发。但是,我们的弱点就是,只有瓷片。所以在顶住巨大压力的同时还是上一条抛光线,可见我们扩大市场的决心。”
同样,灵海陶瓷今年上半年在面临停生产线,产品降价等困境中,5月份新上了一条宽体窑,日产量达到3.2万方左右,虽然市场销售很不理想,企业库存也在不断增加.车文长透露,之所以在困难重重中还上了一条线,而且是宽体窑,主要还是考虑到产品成本的原因,增加的这条线,能让每片砖成本降低近1元,这非常关键。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新上宽体窑,对于早前向记者透露过企业有在考虑上喷墨生产线方面,车文长表示,原本计划今年上的玻化砖的线,现在公司把这个计划往后推迟了,一方面是考虑到市场同质化产品已经泛滥,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普通的思路上线做玻化砖,产品终究走不远;另外一方面还是出于企业目前自身状况的考虑,抛光砖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也是想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长远发展,环保先行
今年以来,“环保”一词已经成为陶瓷行业**火热的词,对于桂平龙门陶瓷工业区的环保生产情况,记者从管委会办公室获悉,园区在招商前期就做好园区环保相关的规划工作。包括,进入龙门工业区的陶瓷生产企业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层层把关,坚持宁缺毋滥原则,选择的均是资金实力雄厚,生产工艺先进,设备先进,排放达标的大型陶瓷生产企业,每个企业均安装有先进的降尘制备、污水处理设备等环保设施。而在关于园区招商工作方面,招商部门在引进陶瓷生产企业的同时,也已经未雨绸缪,同时引进天然气生产企业,计划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全部实现煤改气。
记者从几家企业了解到,虽然目前园区内的企业都是使用水煤气作为燃料,但是在环保方面也是做足功夫。作为企业设备科科长,张福清向记者介绍到,企业环保方面,公司从进驻开始就已经做好环保生产方面的计划,包括环保设备,包括除硫塔等,在粉尘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回收措施,回收的粉尘进行处理,用作燃料的一部分。废品处理方面,也是进行再利用,将废品进行粉碎之后和原料进行调配,用于再生产。对于政府狠抓企业环保生产方面,张福清告诉记者,政府狠抓环保我们也非常支持,隔三差五就会来企业进行走访或抽检,这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一个企业如果不注重环保,不把环保生产列入规范生产中,企业是走不长远的。
藤县:竞争力多元化提升中,有生产线102条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以下简称中和集中区)位于藤县城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广西27个重点园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藤县范围内,初步勘探正式高岭土资源覆面积达23平方公里,矿藏深度100米以上,储量约6.7亿吨。
产区有优势
记者从藤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处获悉,目前已经有19家陶瓷企业签约进驻中和集中区,总投资129.5亿元,计划建设175条陶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63亿元。截至2014年5月底,园区已经有9家陶瓷企业已经投产,包括新中陶陶瓷、新舵陶瓷、瑞远陶瓷、宇豪陶瓷等,累计建成陶瓷生产线102条,投产100条,产品种类有抛光砖、瓷片、仿古砖、耐磨砖等。另外还有5家陶瓷企业正在建设当中,此外,藤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黄俊杰表示,明年,园区将迎来更多更强势的企业进驻园区,包括顺成企业。
记者发现,就藤县中和集中区而言,相比桂平产区,园区内的企业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对于藤县为何受到许多广东陶瓷企业产业转移的青睐,黄俊杰说到:“园区从规划开始就是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理念,合理布局、功能配套齐全、土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等等原因都得天独厚。具体来说像我们的土地资源,我们每年都在为集中区争取土地指标,即使近年来县区内的工业指标不足,我们也在积极拓宽思路,并成为了‘工业企业上山,低丘缓坡利用’的试点园区。园区作为试点之后,一方面对发展园区有很大帮助,另外一方面,也能让进驻集中区的陶企看到政府为拖动园区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企业进驻的信心大大增强。”
作为集中区内**早进驻,规模**大的陶企———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公司副董事长廖文辉表示,从园区优势上来说,对于陶企的发展,产品的运输和配送非常关键,藤县相对于广西其他产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水路运输,我们的产品通过水路向北可以到达东部沿海以北,向南可以到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对我们扩大市场以及大战出口市场非常有利。原料方面,本身藤县陶企工业园区的开发就是以资源为导向的,**直接的来说,藤县的陶企原料40元/吨,而桂平的就可能要达到70元/吨,我们的资源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打响本地品牌是度过难关的关键
记者在集中区大门观察到,进入大门口,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已经摆满了瓷砖成品,一摞摞沿着道路两侧一直延伸近百米。瑞源陶瓷发货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道路两侧摆满的瓷砖都是本公司的,摆在路边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9个仓库都已经塞满了,实在装不下了才放到马路边的。“你看,这么多货车,每天装十几车往广东拉,还是拉不完。”该工作人员手指向正在装货的卡车说道。
对于园区内瓷砖堆积成山的情况,记者在园区内随机采访了在园区内的多位陶企工人,几个工人均表示,园区内的企业现在都是这种状况,已经不足为奇。针对目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库存积压要种的情况,廖文辉表示:“陶企高库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在洗牌。从2011年开始,整个陶企已经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表现在陶企盲目跟风的增加生产线,宽体窑的出现等等,都是加速产品生产,加大产能的直接因素。经过三年的循环,行业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
在谈到陶企高库存状态对市场的影响方面,廖文辉认为,厂家爆仓对经销商来说影响不大,甚至对经销商还是趋于有利的方面,在厂家经历煎熬的同时,主动权就掌握在经销商手里了,他们可以对比更多的厂家,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集中区的许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运回广东,然后才从广东发往全国销售。记者在园区附近就遇到了购买瓷砖曾经遇到麻烦事儿的业主黄先生,他在瓷砖厂附近教书,房子装修的时候**个肯定就是想到就近购买瓷砖,一方面省去了很多麻烦,另外说不定价格还能优惠些。但是,事情并不像黄老师想的这么顺利,在和瓷砖厂沟通的过程中,对接的工作人员直接告知黄老师,集中区的厂里的产品出厂之后都是先运回广东,然后才发给各地的经销商,要卖砖就自己到市场里去买。为此,黄老师表示非常疑惑,厂里不卖砖给他并不是因为量小等原因,而是因为产地和发货地不同的原因。
广西出产的瓷砖运回广东,然后再从广东发往全国各地,甚至包括产品再次发回广西销售,以及发往途径广西地区的大西南地区。这无形之中运费就大大增加了。对此记者采访了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企业服务的梁主任,其表示,针对集中区产品发回广东之后再销往全国的情况,我们已经采取了进一步措施,集中区生产的产品外包装上我们严格要求,必须标明产地是梧州市藤县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这样即使从广东发货也对产品产地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企业的运输成本会有所增加。出现这种情况,梁主任分析到,主要是因为陶瓷行业发展至今,几十年的时间,在消费者眼中始终还是比较认可广东砖,企业也是不得不迎合市场的需求才出此下策。但是,上述情况也并不是全部,有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还是从产地直接出货的。“我们之所以明文规定产品外包装必须标明产地广西梧州,其实也是为企业长远考虑,政府在大力支持园区发展建设的同时,对外宣传也必不可少,如果继续只打产地广东,就不会有人知道藤县还有一个陶瓷产业园叫中和集中区,这样园区的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梁主任补充到。
多角度,多元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园区不断有陶企签约入驻,对于园区的建设情况,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黄俊杰介绍,园区已经把原材料配送中心和商业物流中心纳入园区配套产业建设当中,以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
对于集中区内原材料配送中心的建设,廖文辉表示,新中陶作为藤县汇星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实业,公司也对原材料配送中心和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加快园区配套建设。据悉,目前集中区内,企业生产所用的黑泥还是需要从广东输入。“我们的原材料配送中心建立起来后,我们利用新科技,进行原料的调配,这样以来我们的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可以从现有的450元/吨,降到250—270元/吨,每吨原料可省180—200元。”
虽然国内消费市场一度陷入低迷,但是,集中区企业的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廖文辉表示,目前新中陶每年出口产品为1000万元/年,今年的变化也不大,之所以出口没有受到影响,主要是出口的区域和产品的原因。“产品方面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光产品花色我们就达到几十种,并且都非常受欢迎。我们的产品出口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和南非的国家。今年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们也是有计划针对我们的优势地区,产品上继续加大研发,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除了企业自身在产品和市场方面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之外,对于陶企今年来面临的招工难、留人难、工人老龄化等问题上,记者从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室获悉,目前管委会正在针对企业招工等问题,与本地职业中学洽谈中,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企业用人难题。黄俊杰表示,现在集中区企业里的工人年龄普遍都是30—40岁,年龄偏大;另外一方面,年轻一辈又对工厂要求偏高,不愿意投入到生产一线。为此,管委会对此高度重视,搭建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据悉,目前园区内的企业正在与中专职校之间签订合作意向,新生入学后,企业负责签约意向学生的伙食,并额外给予生活补贴。学生每学期放假期间可直接到企业生产线进行实践学习,并获得劳动工资。签约意向学生学业期满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满一年的,企业一次性给予学生学业期间额外的生活补贴。据悉,这一合作方式正在集中区内进行中,也受到了高校和企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