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共性,但必然又有独立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承载到企业上,便转化为一种不可名状的畸形特色。此处说畸形,没有贬义之意,只是想表达出在一种具有特色的宏观环境下所产生出来的更加各具特色的微观特色性的意思。
回到当下行业,大佬们开始三五成群不定期的聚会,本年度媒体报道的较大规模的会面已有两次。随着大佬们聚集登台亮相频次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强化对他们的特色个体印象。虽说凡事不能探尽,其实也无法探尽不必探尽,但探一探,终究还是有些味道和意义。
图为三棵树股份董事长洪杰。摄影:李甫年
一、低调
谈到低调,总让人跟务实相联系,其实不然。一来务实这个词,现代人的理解已逐渐由褒义转向中性,甚至贬义的趋向。二来现在的低调也远不是以前的低调,至少以前的低调更多是单纯的、发自内因的,现在的低调却更多是因外而起,刻意的、伪装的,甚至是为了高调而反其道行之的。比如当有人说自己低调时,我们往往会以“低调的奢华”之表达来回应。
行业里低调务实的代表,大家**想到的往往是方老板——永远是那么朴素的色彩和装扮,不声不响不慢,更多的凭借一己之深厚功力,已经将那家大多数人认为**为奇怪难以探底的公司,从整体规模上带入了行业**的行列。有人说方总的低调不是来自于他的性格,而是来源于他的经历,我觉得二者都是。其实方总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难免会静下来思考。
实际上,行业里相比方老板而言,我个人认为陈老板以及马老板似乎显得更为低调。当然,陈老板、马老板的低调原本跟方老板就不一样,方老板是低调为欲,陈老板是低调随性,马老板则是低调为实。比如陈老板一直“拒绝”媒体采访,即便有,往往也只是非正式采访场合上的意外,或许我们认为这其实更值得欣赏。不过近些年陈老板的低调已经“与时俱进”了,他开始“破戒”。其实,陈老板并不是一个刻意的人,也并非低调的性格,这一点我们通过他鲜有的公开言论及行事风格便可以察觉到。
往往,低调者如老黄牛,注定长期扎根行业。
图为君子兰涂料董事长马慧峰。摄影:李甫年
二、高调
有低调的,自然就有高调的与之对应,这是平衡,也是规律。当下谈高调,往往与作秀扯上关系,大家也热衷于秀出来。其实大胆秀出来没有什么褒贬之分,关键看出发点——如果仅仅只是为秀而秀、因私而秀(比如生怕别人不知道),诚然不应该,自然不值得提倡。
行业高调派的传统代表,当属周老板。不过周老板的高调总让人感觉有点好高骛远,延伸转化至其所带领的企业里,则容易让人感觉演变为一种哗众取宠。比如新近又提出“百亿梦想”,不论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多久实现,着实让人汗颜。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始终有一种文化,总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做一个很大很大的梦,并且还美其名为美国梦。
这一派中有一个极端典型的新派例子不得不说,那便是洪老板。说洪老板堪称行业高调的创新派、豪放家、疯狂者,想必并非夸张。他以这样的风格带领着自己的企业,一反传统民营涂企的操作手法,几年下来着实让其他大佬们刮目。其言其行完全超出传统认知,不可谓不是创新,在狠狠的给自以为正统的大佬们上了深刻一课的同时,更是成为行业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直坚挺在**前沿。
从文化上来看,中国企业家有南北差异,南派企业家的低调务实不是来自刻意,而是天然远离政治和媒体中心,以及对于商业的更加坚定执著的追求。不过,就本行业来说,这一切似乎都已经被洪老板所打破,可以说洪老板以一种俯瞰行业的高调风格一路带领企业高速发展的历程,正是一路冲突行业传统认知的“妖魔化”的过程。不管怎么说,其实洪老板俨然早已成为行业当下欣赏的对象,只是大家嘴上不承认而已。
其实,就公司经营层面来说,高调老板的“四处站台”自然会为公司免费创造出众多的广告效应——每一次的“站台”甚至“出台”,都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品牌。在这一点上,想必行业里另外有一位因这几年企业发展不错而颇具得意与高调特质的陈老板也应当认识深刻,并且屡屡付诸于“站台”实践。从人性深处来说,周、洪及陈老板这种高调一直是中国商人和企业家的一种深藏千年之内在追求和精神存在。只是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更为担心“这种精神追求在中国难以持续,中国现今似乎仍然缺乏这样的土壤”,我们认定从来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毕竟高调不是靠说就能说出来的,你要保持持续的高潮,这对于任何一个身处刚刚放宽生育政策体制环境下的男人来说,似乎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高调派的作风,显然只是将行业视为一种跳板或手段。
图为嘉宝莉涂料董事局主席仇启明。摄影:李甫年
三、神秘
谈到神,即超越常人;谈到秘,自然指极少被人知晓。如此,行业里称得上神秘的,非仇老板和王老板莫属。之所以谓之神秘,概因这二人的圈子早已脱离行业,并且个性更为独特不合群。不过对比二人之神秘不同,仇老板的神秘感觉多少有些后天刻意,而王老板的神秘则似乎有一定先天使然的成分。
仇老板是从体制内走出来创办企业的,只是他将企业带到一定层面后,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早早把具体经营交给了职业经理人,并且将自我脱离行业圈的同时,过上了一种看似平淡却神秘、看似低调却华丽的类似于“太上皇”的生活。由于历史的因素,一方面使得仇老板拥有了更加远大的抱负,另一方面也让他对于现阶段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局限又认识得更为清楚,体会得极为深刻。因此,其实他一直就没有放弃对于公司发展的关注,尤其当他感到危机到来时——他的企业曾经先后经历过几次重大发展危机,具体不再细说,结果这一方面使得他对于未知的考虑与预防更为看重,另一方面则是有效刺激和助长了他的某一个特质,并且使他愈发朝那特质而去。
另外一位王老板的神秘,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有一定先天使然的成分,比如名校特质,自然也离不开后天的造就。一来名校毕业的背景使他更具有文化人的性情一些;二来他原本进入所谓的行业正统、主流圈子较晚,作为后起之秀,被这个圈子认同也较晚,因此自然与这个圈子之间有着一种历史造成的隔阂;三来由于历史的缘故,导致王老板建立了“上游上帝”的认识;四来王老板的思维相对更善于聚焦,聚焦于大家不聚焦的地方。综合来说,在王老板身上具有一种无所谓的特质。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无所谓是个贬义词,其实无所谓已经成为时下常人难以达到的“神秘”境界——真正无所谓的人,必定在某些方面极其所谓。可以说,正因为那种无所谓的特质,王老板并不希望在别人的战场上战斗,我相信他更认可——我们不能改变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不得不受些委屈;做人做事有所不为也有所必为,这与结果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谁都希望活着成功。
神秘者,自然难以接触。比如有人说仇老板连首尾都难见,以及大家对王老板冷漠严肃不乐待客的认识。凑巧我曾有幸做过这两位老板的员工,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妥——这并非排斥或不尊重,而是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和应该干什么,根本不会拘泥于一些繁文缛节——他们在执着于自己的特质,这就是事实。
结果,神秘者的结局,大多会得其道成其仙而去。
四、结余
15年的职业经历下来,不断地累积着行业老板的接触数量与质量。从性情印象上说,无论低调,还是高调,也或神秘,相信每个人的价值归属是不一样的,我们都不必要去羡慕他人的所谓幸福。这几年流行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理论,无论在道德、实践层面以及市场化的商业环境里,终究是行不通,具体不再举例细说。
不过,越大的大佬,一方面越考虑未来,虽然行动上仍旧会习惯性的不由自主,仍然有时会冲锋陷阵,战斗在**线;一方面越具特色,使得行业发展呈现出几家争鸣的味道渐渐显现;一方面越具有所谓正统儒家文化的附体——现代人认为和解读的一种延续上千年的、源自孔孟的所谓中国正统文化,可实际上已经没有人知道孔孟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情,也很少有人真正认识到儒学究竟是用来干嘛的,更不会去关注到儒奴为何是同音;一方面越具有一种“忧郁或纠结”的企业家气质,更通俗简练的说法为“不安全感”。无论这种忧郁、纠结及不安全感是生性使然、还是遭遇不幸、抑或乐极生悲、也或政策环境所致,这种不确定的气质,正是企业家大多选择向外低调的重要原因,虽然在广袤的商业丛林里,从来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后,仍旧要按惯性概括性的总结一下:白天不懂夜的黑,和尚难懂洗剪吹,大佬们自然也都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般来说,老板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风格,但是企业家作为公司运营的核心,其高调、低调或者神秘之特色,想必难以受制于性情,而终将妥协于企业阶段发展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