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1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从商品类型看,装修建材类商品投诉量连续两年位居前十,同时房屋合同投诉数量继续增加。
上涨15.4%
房屋建材类投诉增幅大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其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2484件,相比2012年的543338件上涨29.3%。从商品大类投诉量看,去年房屋建材类投诉为28425件,较2012年的24631件上涨15.4%,但占总投诉量的比重下降了0.5%。从服务大类投诉量看,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投诉为7804件,较2012年的6303件上涨23.8%,占总投诉量的比重下降了0.1%。
而在2013年的投诉中,与2012年同期相比,从投诉性质看,属于质量、安全、价格、计量、假冒、虚假宣传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售后服务、合同及人格尊严的投诉占比有所提升。其中变化**大的是质量和合同问题投诉,前者占42.9%,较2012年下降8.7%;后者占16.8%,较2012年上涨6.2%。
消协:2013年房屋建材类投诉上涨15.4%
质量和合同问题也包括了房屋建材类相关问题。据悉,2013年消费者对房屋建材类的投诉共计28425件,占总投诉案件的4%以上。
此外,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方面的投诉共计7804件,这包括房屋装修服务投诉4104件,占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投诉的52.6%。其中,质量问题投诉共1610件,占39.2%;合同问题投诉共1346件,占32.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装修合同不规范、装修材料不合格、事后维修保障难已成为家装建材消费投诉的三大热点。
上涨16.6%
建材产品纠纷连续两年位列前十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居装修作为住房消费的重要内容,日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与之相伴的却是家装行业消费投诉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于房屋、建材本身和房屋装修服务两方面。从2012年开始,装修建材类商品投诉案件已连续两年居所有商品投诉的前十位。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装修建材类商品投诉为16192件,占房屋及房屋建材类投诉的57%,较2012年上涨16.6%。在装修建材类投诉中,质量问题投诉共计8945件,占装修建材类投诉的55.2%;合同问题投诉共计2675件,占装修建材类投诉的16.5%;售后服务问题投诉为1749件,占10.8%。
采访了几个有装修经验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在装修过程中**担心的莫过于建材质量,而这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小张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家装设计行业,对这一行业已有所了解。他介绍到,**易产生纠纷的地方就是家装合同和建材质量,建材领域“质量门”的重灾区一般集中于地板、瓷砖、橱柜等几类,而这也都是装修的重头戏。
小张介绍到,当前市面上的装修材料很多,都有五花八门的证书,消费者基本处于“雾里看花”阶段。除消费者关注的环保问题外,偷工减料也普遍存在于建材行业。
去年,部分地板企业频频陷入“质量门”。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3月至今,在全国各级质监部门发布的公开通报中,至少有106个地板品牌登上质量“黑榜”。
近期,不少地方纷纷对流通领域建材进行质量抽检。在浙江省工商局对内墙涂料、陶瓷砖、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塑料管材、家具等九类建材商品的抽检中,有1/4的产品不合格。
当前,国内建材标准已不断完善,与建筑建材相关的检测机构有4000多家,建材产品的上市都要经过相关机构认证,但一再被曝的质量事件折射出了建材产品的监管漏洞。
此外,在装修阶段,施工人员操作水平不一也给施工质量埋下了不少隐患。
占比16.5%
装修合同成消费投诉热点
除建材质量外,去年装修合同问题投诉占装修建材类投诉的16.5%,成为家装建材消费投诉的热点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家装行业准入门槛低,以至于乱象频生、鱼龙混杂。小张介绍到,价格纠纷是家装行业中**容易发生投诉的类别。为拿到项目,在签订合同前,装修公司有意压低施工报价,但施工到一定阶段时就变相收取额外费用,这似乎已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装修合同问题一般涉及金额较少,消费者多采取自行解决的方式,很少上升到诉讼层面。作为律师,我们接触到的多为房屋合同纠纷。”某律师表示。
另外,装修合同问题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粗略;装修公司不按合同施工;签订合同前,装修公司隐瞒部分工程项目,或缩小工程量,待签订合同后再提出增项,且增项价格普遍较高等方面。“但这样的现象仅发生在规模较小的装饰公司中,大的家装公司较为规范,不会出现此类情况。”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秘书长李玉洁表示。
今年初,北京市新修订的《北京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启用。新版合同除了更适应现在家装市场的模式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外,还增加了工程变更导致损失的承担方式、工期变化的处理方法等内容,明确了工程变更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李玉洁表示,这是北京市提倡使用的合同文本,大的家装公司一直坚持使用,但因为是提倡而非强制,仍有不少小家装公司没有使用,这就容易产生装修合同纠纷。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进行家居装修和改建等工程一定要签订一份规范的合同,且条款越细越好,以免发生纠纷时互相推诿,难以维权。苏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