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力实施湿地恢复及建设工程,全市已累计恢复湿地5600余公顷。
一是郊野公园建设,促进了湿地发展。大兴三海子郊野公园建设,新建湿地150多公顷,栽种香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吸引野生动物来此栖息。历史上三海子湖光潋滟、鹿鸣双柳的美丽景致在公园得以重现。
二是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提升了城市周边区域湿地品质。实施11个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总规模约7133公顷,修复湿地1300多公顷。其中,通州滨河森林公园建设,恢复湿地147公顷,栽植芦苇、荷花、水葱等湿地植物80万平方米,构建“生物浮岛”,形成了典型的草丛沼泽群落,湿地景观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平原造林工程,改善了湿地质量。围绕平原地区百万亩森林建设,启动实施平原地区湿地恢复及建设。2012年以来,在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等区县开展湿地恢复及建设1400公顷,修复湿地生物链,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湿地生态质量。
四是湿地修复工程,优化了湿地生态功能。北运河、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恢复了翠湖、西玉河、白各庄、马泉营、宛平湖、莲石湖等10处沼泽型湿地,恢复湿地近600公顷。开展汉石桥湿地植被恢复及水质改善、野鸭湖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博物馆建设及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等工程,恢复湿地2000余公顷,使汉石桥这一全市**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未来,北京市将逐步健全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使全市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结合北京市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和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北运河、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科学开展三大流域湿地恢复及建设,着重完善和提升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重点推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抢救性保护市级湿地,改善湿地水质和水环境,恢复湿地植被及栖息环境,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