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政策暖风频吹 宁波节能环保产业计划发布

来源:宁波日报 发布日期:2013-09-17 14:25:3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在国家政策暖风频吹之外,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在宁波的发展可见一斑。近年来,宁波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LED节能灯产品开发、部分环保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绿色风劲吹

在国家政策暖风频吹之外,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在宁波的发展可见一斑。

近年来,宁波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LED节能灯产品开发、部分环保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市规上节能环保企业169家。去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8.7%。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效节能产业和先进环保产业分别占到49.7%、40.3%和10%。

尽管如此,统筹规划不够、企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政策机制不完善……仍是制约整个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的“短板”。市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产业链完善、技术提升、高端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进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

至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全部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引进国家、浙江省“**”人才10名以上,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30名,引进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团队9至10支,建立节能环保创新联盟与协同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剑指三大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大领域。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高效节能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去年全市高效节能产业产值419亿元。主要涉及高效节能家电和LED高效照明领域。作为基础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产值在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中占比**大,它有两个支柱领域,一是工业气体、液体循环综合利用产业;二是工业设备、用品回收及再利用领域。其中前者去年产值386亿元,后者108亿元。

先进的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过去三年,产值增长了近3倍有103.6亿元,主要涉及环境污染药剂制造和环境保护**设备制造两个领域。基于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三年内,我市将通过产品驱动、终端牵引、产业链构建等手段,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整体推进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做大做强产业基础好的高效电光源及节能灯具、高效节能家电、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培育壮大市场前景好的高效节能通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环境保护设备与药剂制造三大潜力领域。到2015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空间布局将更加合理。围绕高效电光源与节能灯具、高效节能家电、节能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2个基地、4个专业园、4个示范点”的产业布局。

-节能服务“新军突起”

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宁波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的节能服务机构发展了100多家,资产总额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共23家,其中获得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备案资格的17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6 个,总投资3454万元,实现节能3.6万吨标煤。本月底,市经信委将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联手,为宁波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服务。

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新利器。我市将通过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专业园建设,重点培育或引进一批专业化强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三年内形成“能源环境效率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投资—设备采购—安装实施—检测 —培训—运行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完整的服务链。

2015年将形成企业梯级发展模式

结合节能环保产业基础及发展势头,我市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品牌建设、资本运作,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形成企业分层次的梯级发展模式。

结合“810实力工程”的实施,通过产业链延伸、技术改造、加大资产、拓宽市场、扩大产能,实现重点企业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形成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30亿元**企业10家以上,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

加速发展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到2015年,形成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1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以上。

积极利用我市“科技领航计划”,关注我市重点领域内与节能环保产业关联密切的初创企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引领,政策落实,金融扶持,激励发明创新和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大初创企业培育。到2015年,形成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5000万元初创型企业200家以上。(冯瑄)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