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用在当今**好不过,争议一年之久的中欧双反贸易摩擦,终于在2013年8月6日落锤定音,中欧光伏“价格承诺”、“企业配额”成为国内光伏行业所关注的另外两个焦点话题。
光伏企业饱受“寒冬”之苦
自2012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价格战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光伏企业自去年开始饱受“寒冬”之苦,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应对外界的突如其来的巨变,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力挽国内光伏市场。
欧盟国家光伏市场起步早、发展快、需求大,同时也是我国光伏产品的主要消化市场。由于国内光伏企业在欧洲占据巨大市场份额,致使引起了当地企业的恐慌。欧盟基于保护本土利益对华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采取“双反”举措。中国商务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组织积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与欧盟进行磋商、谈判终于有了今天的“配额”和“价格承诺” 之说。
从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国光伏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初步达成两点配额分配原则,一是谁应诉谁受益,二是要保护小企业的利益。这意味着,在94家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中,有36家企业可以获得抗辩奖励。
欧盟对华“双反”争执结果已跃然纸上,然而期间中国各光伏企业的龙争虎斗之下,7GW的欧盟配额分配再生变数。原定的“6∶3∶1”分配方案在征求意见时遭到部分企业强烈反对,经协商后将比例调整为 “6.5∶2.5∶1”,即65%的配额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其余25%和10%分配给抗辩企业和小企业。国内光伏企业为了抢食重新分配的“蛋糕”,配额之争愈演愈烈。目前各方都在力争希望这个分配比例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在价格已然设定下限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得配额者得天下,换句话来说,胜利往往是属于有准备之人。“独木桥”终究不是宽敞大道,留给光伏企业的路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企业迎来重新洗牌
自2012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外界环境的变化、光伏市场的疲软致使国内光伏再遭“光伏寒冬”之苦。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应对外界的突如其来的巨变,缓解企业的压力,先后以政策、补贴、项目建设等来力挽市场,先后出台“金太阳”政策、“十二五”光伏发展规划、分布式发电等相关政策。自此,国内光伏发电被推到又一更高的层面,而企业也在市场变化的同时迎来一次残酷的行业洗牌。
在行业的洗牌中,价格战的血拼却愈演愈烈,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的产品,在一些国内竞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这种情况不予以遏制,将带给行业非常大的损害。
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正途
逆变器行业中,以山亿新能源、阳光电源等为主的技术型企业,面对外界影响,积极从自身出发,重新认知市场、定位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的把控,在行业洗牌中能顺利度过难关,走向更广的发展空间。
逆变器处于整个光伏行业链的下游,又区别于上游的组件、硅片企业,剖析光伏逆变器的研发和制造,其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源变换技术、太阳能**大功率跟踪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对电能质量及转换效率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涉及各种技术的集成,以及使用环境的限制,光伏逆变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力电子产品,对其设计、生产及质量控制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相对来说,逆变器算是光伏产业链上较有技术门槛的一个环节。
山亿新能源国内营销中心负责人表示,光伏市场的积淀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往行业下游去转变,逆变器行业也在面临行业的洗牌。一些在行业里的积累比较少,缺乏研发技术和研发经验的企业有可能就被直接洗掉。一些企业技术实力和行业积累都在行业前列,但在竞争思路上由品牌的比拼逐步沦为价格战的比拼,这样长此以往可能会出问题。
能在这一波剧烈竞争中凸显出来的企业,**还是需要依赖技术和产品的可靠性。企业竞争**终还是产品竞争。但产品的背后,包含企业的实力、企业的底蕴与个性以及企业的管理等各个环节。
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