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1—6月全国粗钢产量增长7.4%。与粗钢产量持续高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去库存化速度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进一步凸显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艰巨性。
停不下来的企业
“行业进入销售淡季,但钢厂未见有丝毫减产迹象。”金模钢铁网首席分析师罗百辉说。
持续的生产并没有使企业获利。山西一家民营钢厂负责人向记者感叹,目前一吨钢的利润仅有2.6元,买不起一瓶饮料。“我们能生产各种产品,但是我们却都不赚钱了。”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一句话道出了钢铁企业痛苦挣扎的现状。
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日子普遍难过的背景下,为何企业“越亏损越生产”,停不下来?
河北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愿停产有多种原因,如果没有正常生产就很难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还担心自己原有的销售渠道会被别的企业抢走。而对很多国企来说,担负着更多的员工待遇等社会责任,减产更不容易。
“产能过剩反映出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也暴露出我国工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张志前认为,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大困难,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
地方政府的手错放
产能过剩在我国并非新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我国曾出现的产能过剩很相似,但又有不同。“本轮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的集中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非常大,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产能增长,使得投资行为发生扭曲。”
近年来,中央曾多次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
然而一大批没有国家立项、没有环保审批的钢铁项目聚集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工业园中,这些项目投资额动辄高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一些甚至是当地的重点招商项目。
“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上了车不买票”,已经成了钢铁行业内的“秘密”。据透露,目前有近四成的钢铁产能都属于违规项目。
冯飞说,在GDP和税收的诱惑下,许多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帮助企业巧立名目偷梁换柱,还利用电价、土地、税收等优惠措施,盲目上马新项目,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
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透露,一些“囊中羞涩”的地方政府对钢企提前征税,这无异于杀鸡取卵。钢铁企业只能开足马力生产,以保证地方税收。
发挥市场力量坚决去产能化
专家认为,全行业“寒冬”实际有利于遏制投资,淘汰落后,是行业重振的好机会。
“目前市场机制对产能抑制、矫正产能过剩是失效的。”冯飞表示,应该高度重视产能过剩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仅给行业带来灾难性的伤害,更严重的是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引发危机。
“化解产能**要"管住政府"。”冯飞建议,政府不要再去代替企业管投资、管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矫正作用,包括减少审批,建立新型准入制度,以经济性管制为主转到社会性管制为主等。政府应强化信息披露和服务职能,让投资者理性抉择。
“经济刺激政策不能救企业,产能过剩**根本的是要企业变少、产能变少,可行的办法就是市场淘汰和环保高压并行。”武钢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