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主要的饰品批发市场,感觉较为冷清,人流量少,偶见零星的外商;很多老板或上网或看电视,看似平淡,却掩饰不了他们焦灼的心情。批发市场门店众多,产品库存量大,而采购商又少,这种悬殊的供需矛盾,反映了以做外贸为主的饰品批发市场的窘迫。
西郊大厦的王老板告诉记者,这两年的生意大不如前,如今饰品批发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外贸订单不增反减。记者发现,为数不多的外商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他们对采购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饰品品牌的意识逐渐增强。
批发市场一片繁荣
尽管生意不好做,在广州主要的批发市场依然存在大量的批发企业。在广州站前路一带就形成了西郊大厦、站前国际小商品城、加和饰品城、兴华饰品城等饰品批发集散基地,批发商来来往往,新的企业不断入驻,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低廉的人工成本等,大量外国饰品企业及渠道商通过在中国OEM生产,催生了大量的饰品生产加工工厂,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饰品城、小商品一条街及商贸城等。同时,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大众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历史大潮下,人们对饰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追求个性与时尚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为饰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不仅如此,国外饰品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度高,有较全面的市场系统和竞争体系,基本上占据了中国高端饰品市场,但它们很少介入国内中低端市场,为中国批发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此外,国外品牌清一色入驻商超,这与绝大多走低端路线的批发企业大相径庭。市场、消费渠道和产品定位的差异,使国内中小企业避免了国外品牌的冲击,给中国饰品批发市场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繁荣”背后潜危机
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决定了中国饰品批发企业的大量存在。但很多批发企业存在着种种弊病,警示了批发市场“繁荣”背后潜藏的危机。
一、规模小,实力弱广州很多批发企业都采用“工厂+批发”的经营模式:委托生产加工或者自己开设工厂(加工作坊),批发档口货源由工厂直接供货,每个档口以公司名称命名,批发商同时也是生产商,合二为一。这类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很少有分店,规模小,实力弱,生产工艺落后,加工的产品不成熟。这种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充斥着各大批发市场。
二、店面形象差,陈列混乱批发市场的各店面大小、形象、设计、设施等千差万别,很多档口处堆满了废弃物;对货品的陈列缺乏有效的管理,陈列混乱,主次不分,客户选货时眼花缭乱。
三、店员素质差,沟通力弱很多批发企业在人员配备上都采用“老板+店员”的形式或者直接配备1到2个店员。他们一般没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产品了解少,在与外商沟通时缺乏外语能力和沟通技巧,中间缺乏对产品的咨询,只是简单的出价议价,外商很难信服,**终影响下单。因此,这些企业缺少固定的外商客源和合作对象,外贸订单逐渐下滑,**终关门大吉。
四、坐等上门,管理落后单一的“工厂+批发”模式缺乏对客户的有效管理,对客户流失缺乏有效的挽救措施,很多人都没有留住客户的理念,而是摆一个档口坐等客户上门,对市场供求信息反映迟钝。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批发市场,这种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方式太过消极,谁的运气好谁就能多下几个单,否则,很可能一个星期也成交不了一单。目前,广州饰品市场这样的批发店比比皆是。
五、同质化严重,价格混乱在各大批发市场,同一品类有很多档口在经营,饰品质量参差不齐,附加值小,工艺粗糙,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批发商对货品的报价混乱,相差较大,对客户普遍存在欺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