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污染防治计划近期出台 千亿环保设备市场开启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发布日期:2013-06-13 09:32:4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技发展与咨询委员会委员赵鸿汉认为:“当前,工业用水量加大,废水、污水采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净水的要求采用国外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大势所趋。这些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净水,已经能达到净水标准。”

“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几易其稿,有望本月上报国务院。”日前,在出席北京第十六届科博会能源论坛的间隙中,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表示,上述行动计划属于本届新政府出台环境治理措施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水污染治理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等。而我国政府大规模启动环境整治,对于国内的环保设备企业则是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上千亿元的市场有望打开。

业内人士认为,和去年12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一样,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是重点,但是范围将扩大到全国。本次的大气防治规划,将对准燃煤电厂、机动车、扬尘等治理对象。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大幅削减燃煤量,如北京城市的燃煤电厂将可能搬迁。同时黄标车也将加大淘汰力度,机动车年检也会加强,提高机动车燃油标准。至于北京周边的省份,则不仅仅是减少燃煤电厂,还可能涉及到重化工业清洁化转型的问题。

万联证券分析师认为,市场近期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预期强烈:近日,环保部公布了《关于公布全国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等重点大气污染减排工程的公告》,2012年火电脱硝(完成比例97%)、钢铁烧结机脱硫(完成比例106%)、水泥窑脱硝(完成比例1045%)三大工程均完成了目标。另外,环保部还公布了《2012年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处罚情况》,对在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和建设领域违规地区和单位明确了处罚措施。

随着雾霾天气越发严重,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也有望进一步强化,一些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上**的公司,如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雪迪龙(监测仪器) 等公司开始不断成为大气治理政策趋严的直接受益者,来自重庆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显示,该公司刚刚与贵州西电电力签订了金额6874万元的项目。今年以来,该公司还与上海吴泾发电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公司、上海长兴岛第二发电厂、河南中孚电力公司及安徽淮南平圩发电公司等公司新签了脱硝脱硫项目。

光大证券发表的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水安全事件频发,给水处理行业特别是污水资源化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外,国家将自来水标准由35项提高到106项,为膜处理技术创造了新市场机遇。国内水污染防治的**企业如万邦达、碧水源、津膜科技、兴蓉投资、中电环保、巴安水务、桑德环境等公司有望分到水处理的“大蛋糕”。如碧水源等水务公司创造了特有的发展模式,包括与地方政府建立合资企业,来承担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改造与扩容工作,同时开展项目的BT、融资租赁等多种新业务模式。

中国UPR(不饱和聚脂树脂)行业协会理事长王绪江曾经指出:“在玻璃钢行业,当前和今后持续增长的应用领域,一是城镇化建设启动给排水工程的改造和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循环用水等拉动大口径(1~4m)的玻璃钢管道。二是海洋经济开发带动海洋工程的建设,包括海水淡化等对大型玻璃钢防腐工程和大口径玻璃钢管道需求。”

据悉,近年来,国内大型玻璃钢给排水管道已形成产业群,涌现了永昌、天联、大有、金威、连众、新世、常建、泓龙、汉维等品牌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永昌和中复连众两公司给排水管道已进入了海外市场,浙江新世公司还曾经一举签下昆明机场改建地下给排水用玻璃钢管道工程3000万元大单。据了解,可耐特、连云港唯德等玻璃钢管道装备公司积极开展对加砂装置的技术改进,其管道设备批量走向中东。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技发展与咨询委员会委员赵鸿汉认为:“当前,工业用水量加大,废水、污水采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净水的要求采用国外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大势所趋。这些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净水,已经能达到净水标准。”

他透露,反渗透水处理用玻璃钢压力容器,是随近几年国外膜法水处理技术引入我国后出现的高性能水处理技术的关键设备。这个设备依据美国ASME标准,是耐压、耐疲劳环氧基玻璃钢压力容器。目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在全国有6大集结产区:江苏的苏南地区、河北衡水地区、广东东莞深圳地区、北京地区、上海地区和哈尔滨地区。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的产品还出口欧美、中东、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 罗 兵

推荐阅读

更多>>

环保设备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