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是近年来开始在汽车车灯上逐步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光源。LED车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能耗低、抗震、环保等诸多优点,作为第四代汽车车灯,是车灯行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采用LED车灯,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
刚刚过去的2012年,大陆LED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上游外延芯片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封装企业毛利跌至谷底,下游巨大的应用市场空间尚未打开。
近期各大LED企业发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业绩普遍低迷。多家LED企业2012年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出现了明显下滑。业内人士表示,LED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在2013年仍将继续,相关企业也将继续通过降价消化库存、抢占市场份额。
产能的过剩、价格的快速下滑,促使LED企业开发利润高、应用领域需求旺盛的产品。汽车用LED产品以其高毛利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
“钱景”诱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度中国大陆汽车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是全球**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汽车产销量的逐年攀升,包括车用照明和显示屏等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去年鸿利旗下主营汽车LED照明产品的子公司广州佛达信号收入达到了4600多万元,车用LED产品的毛利高达41%。”G20-LED峰会成员企业鸿利光电(SZ.300219)副总经理兼董秘邓寿铁告诉《高工LED》记者,凭借着鸿利光电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广州佛达抓住市场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大力开拓海外汽车照明市场,车用LED产品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65.20%。
邓寿铁表示,车用LED目前属于持续高增长业务,佛达信号从2012年开始重点研发LED汽车照明产品,目前已经成功进入部分汽车厂商的前装市场,预计汽车前照灯今年就能产生一定的销售收入,2014年逐步量产。面对国内车用LED市场不断增长的规模,加上平均30%以上的毛利率,车用LED已经成为LED厂商竞逐的新蓝海。
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车用LED产品主要是汽车仪表盘、便携式DVD光驱和车载导航系统使用的5—10英寸液晶面板用背光、车内照明、汽车头灯和尾灯。
G20-LED峰会成员企业瑞丰光电(SZ.300241)在汽车仪表盘、音响、车载DVD等中小尺寸LED背光源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增长。财报显示,瑞丰光电2012年上半年汽车应用LED业务收入为437.23万元,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5.55%。
“去年我们汽车用LED封装器件的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这块市场以前都是国外企业垄断,近几年国内LED企业才开始涉足,但目前所占份额还很小。”G20-LED峰会成员企业深圳晶台光电总经理龚文表示,车用LED产品的毛利是一般LED产品的3到5倍,在目前LED行业平均毛利不断走低的情况下,这一细分市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未来晶台光电也会加大投入,将汽车LED产品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晶台光电在 2011年7月份就通过了国际汽车工业协会颁发的SO/TS16949:2009认证,拥有了进入汽车业供应链的通行证。目前,晶台光电已经成为比亚迪、宇通等车用LED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商,正与若干车厂进行产品测试中。
过去几年,Dominant和Osram两家公司占据了车用LED产品市场**垄断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也开始角逐这一细分领域。
2010年,飞乐音响(SH.600651)收购了主营汽车LED照明产品的圣澜实业,此后再度增持圣澜实业股份。
2010年4月,国内LED芯片大厂—— 厦门三安光电便与汽车生产商——奇瑞合资成立芜湖安瑞光电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定位于车用照明。三安光电采取了垂直整合产业链和“借船出海”的策略迅速打入LED车灯市场。
遇到窘境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和建厂步伐,抢占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已成为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的主要策略,车用LED产品市场也不例外。
2012年,包括海拉、法雷奥在内的外资车灯企业和欧司朗、三星等LED企业纷纷加大了在华的投资,进一步挤压了大陆车用LED厂商的生存空间。
星宇股份市场部人士表示,目前大陆汽车灯具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一超”指上海小糸,主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等大型整车制造企业配套,市场份额超过40%。“多强”指斯坦雷电气、长春海拉、湖北法雷奥等外资企业及代表性的内资企业。
据高工LED财产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LED在车用仪表盘、背光照明开关、汽车内部照明等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此中仪表盘的背光已100%使用LED。在汽车内部、组合尾灯、刹车灯等部位渗透率较高,但在性能要求极高的前大灯部分,LED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据了解,目前大陆仅有少数中高端车型使用LED照明。业内人士表示,LED车灯的成本是传统车灯的两三倍,低端车型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在目前的情况下使用LED车灯等产品基本不可能。
“目前LED对汽车行业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营销亮点。”一位合资品牌汽车4S店负责人表示,装有LED车灯、车内照明的车型会让消费者有一种更高档的感觉。
汽车LED产品产业链较长,从上游的LED芯片设计、生产,到车用LED光源、LED车灯产品等,**后到整车的总成。国内汽车LED企业在上游受芯片厂商的限制,在下游受到总成厂商、汽车厂商采购的制约,目前发展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技术门槛较高的前大灯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 LED车灯对防震、散热、稳定性、一致性等技术性能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的企业还很少有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要求。目前,大陆LED车灯供应商不下千家,但几乎全部是零组件生产商,产品包括LED车灯灯泡、LED车用装饰条等,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很难满足汽车制造商的高要求。
此外,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由于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多年来的采购习惯,也更倾向使用已经合作多年的国际品牌产品。
比如,广州本田汽车的车灯由广州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配套出产,北京现代汽车的车灯由北京现代三立车灯有限公司配套出产,春风悦达起亚汽车的车灯由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车灯工场配套出产,上海的大众、上海通用则由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配套。
国内的企业想要进入这些汽车厂商的配套供给链相当困难。
“新车配套市场进入壁垒高,需要取得严格的认证,从开始认证到批量供货需要 2—3年的时间。”龚文表示,晶台从研发出样品到取得国际汽车工业协会的认证,再到打入汽车厂家的配套体系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业内人士表示, 大陆企业要想扩大在汽车市场的份额,**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营销方面可以先切入竞争还不算激烈的4S店、汽车零配件、汽车维修等后装市场。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LED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590亿元,同比增长37%。LED应用成为上中下游产业链增长**快的环节。LED在室内外功能性照明、特种照明、汽车照明等应用领域也逐渐成熟。GLII预计,2013年中国LED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用LED产品等细分领域将迎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