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际高端酒店品牌仍忙于抢滩中国市场,盲目扩张导致入住率、平均房价、单房收益纷纷下降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莓/文
中国政府紧缩开支与领导人换届影响的不仅是奢侈品在华业绩的下滑,还有拥有同样客户群的高档酒店。
近日,全球**大的奢华酒店洲际酒店集团发布2013年1季度财报提到:该季收入同比仅增长3.1%,主因是“中国业务因政府紧缩开支和领导人换届而举步维艰”,加之日本游客下降和禽流感等负面因素,导致原本大力扩张中的大中华区业务同比仅增长1.8%。
然而,业绩下滑的背后不能仅仅归于外因,盲目的扩张才是**根本的内因,洲际酒店在中国的遭遇只是一个开始,浮现的仅是冰山一角。
洲际酒店快速扩张弊端初现
两年前,洲际酒店在中国高调宣布:五年内将有1450家酒店投入营业。一年前,洲际酒店集团又宣布,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品牌——华邑酒店及度假村,并表示,在未来10至15年,华邑将在超过100座城市发展。
如此快速的扩张使得洲际酒店成为中国区扩张速度**快、在华酒店数量**多的外资酒店集团之一。据悉,洲际目前在大中华区已拥有洲际酒店及度假村、英迪格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和快捷假日酒店五个酒店品牌,拥有170多家开业酒店和160多家在建酒店,中国区已成为洲际酒店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3-5年,在华酒店数量会翻一番,大中华区的新增客房数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然而,快速扩张的弊端也不断显现。
近几年,洲际酒店在中国接二连三地上演“离婚”剧情,尤其是**近与前上海浦西洲际酒店的“离婚”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终,洲际集团被裁定赔偿业主方1.5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上海浦西洲际酒店自2009年年底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知情人士透露,2010世博年该酒店仅完成业绩指标的70%,而2011年仅完成业绩指标的30%,平均入住率都不到50%,**低时仅有10%多的入住率。
与洲际发生撤牌纠纷的三亚华宇控诉,三亚华宇在6年时间里总计支付了3600多万元管理费等费用,仍连连亏损。
但大部分跨国酒店集团很难抑制其扩张的冲动。因为它们多采用品牌输出的轻资产模式,不需要太大投入,所收管理费又很高,因此管理得越多收入就越多。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扩展也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一季度的业绩似乎给洲际一记棒喝,如何平衡品牌与利益的关系成为洲际的当务之急。
国际高端酒店抢滩中国市场
但其他竞争对手依然行驶在快车道上。
**明显的就是在房间数量增长方面继续领跑的希尔顿集团,在华品牌有希尔顿、希尔顿逸林、康莱德和华尔道夫。
有数据显示,2012年,希尔顿全球新开业171家酒店,新增房间总计达2.8万多间;目前还有近1000家酒店正在筹建中,房间数量近17万间,规模创公司历史和全行业之**。
而在中国市场,希尔顿今年也给自己制定了开店10家左右的目标。根据希尔顿中国官网显示,截至2013年1月14日,希尔顿在华已开业酒店共35家。与2012年一季度相比,新增了4家,集团在中国预计2015年之前达到100家酒店的市场目标。
将中国市场的大本营扎根于上海的万豪集团,旗下在华品牌包括JW万豪、丽思卡尔顿、万豪、万丽、万怡、万豪行政公寓六大品牌。 据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13年1月11日,万豪在华已开业酒店共61家。其中上海有20家,据悉,集团还将引入第七个酒店品牌“宝格丽”进驻上海。
在扩张上,万豪集团也不示弱:集团计划到2016年在亚洲新开260家酒店,其中在中国的酒店数量将增加至125家左右,覆盖中国近75%的省份。
在中国市场上以分布广而著称的喜达屋集团,目前在华的品牌有喜来登、福朋喜来登、威斯汀、艾美、瑞吉、雅乐轩、豪华精选和W酒店。据喜达屋官网显示,截至2013年1月15日,喜达屋在华(包括港澳地区)已开业酒店已达到111家,其中中国内地有106家。
虽然在中国市场店面超过100家,但喜达屋并没有放慢扩张的意思。喜达屋集团表示,2013年喜达屋旗下计划开业的酒店数在26家左右。未来5年内,该集团旗下酒店在华预计将会新开酒店80家左右,其中开业数量**多的品牌是喜来登,预计2013年该品牌还将开业13家。
即使是以“慢”著称的香格里拉集团也开始发力布局中国市场,目前香格里拉在华的品牌有香格里拉、盛贸和嘉里。进入中国市场28年来,香格里拉集团在华酒店数量仅为38家,其中中国内地有35家,香港有3家。几乎是以每年一家半的速度前进,而今年香格里拉集团计划开设6家新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扬州的香格里拉是其**次落子三线城市,释放出进军三四线城市的强烈信号。
就连原本标榜“不追求数量”的四季、凯悦等也开始急速扩张。四季今年将在华新开10家酒店。凯悦酒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赫澜表示目前在华共21家酒店,未来数年内还将有40多家新酒店开业。
泡沫初现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3中国酒店投资展望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供应量发展势头迅猛,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为20%。即相比2000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和客房供应量均翻了五倍。
如此高速扩张的背后,对应的是另外一组值得深思的数据。
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660家五星级酒店,尽管高端酒店稀缺,但此类酒店的入住率却仅维持在40%-50%。
而更直接的数据则来自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今年一季度酒店业绩:一季度五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7.66%,同比去年一季度的53.74%下降6.08%,环比去年四季度的58.86%下降了11.2%;平均房价为601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一季度的617元人民币降低了16元人民币,环比去年四季度的634元人民币降低了33元人民币;单房收益为295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一季度的345元人民币下降了50元人民币,环比去年四季度382元人民币下降了37元人民币。
此前,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就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家国际品牌酒店开业,如此快速的扩张,背后的泡沫开始浮现。
盲目扩张导致入住率、平均房价、单房收益纷纷下降,这枚苦果只有高端酒店自己品尝,更何况中国本土的酒店集团也纷纷进军高端酒店业务,**经济型酒店集团汉庭更名“华住”后不久便宣布推出高档酒店品牌“禧玥”。
不难想象,中国市场的高端酒店此后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本土酒店集团与国际巨头之间的较量必将是一场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