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蓬勃发展、钱途无限到如今面临着美国、欧盟“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双面夹击”,这个冬天对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格外寒冷。不过所幸的是,当前已非全然的僵局,一丝转机已经出现。
近日有消息称,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性的战略新兴产业,拥有全世界六成以上产能的光伏行业无疑是中国未来能源产业格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从这一角度思考,加强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仔细回顾近两个月来的光伏行业相关政策,宏观上有《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计划在3年内将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规模提高到目前的近6倍、“金太阳”示范工程年内安装量将扩大1倍;微观上则出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测试技术规范》、《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出台,国家电网也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免费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资金方面则有国家开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
显然,除了在国际贸易层面积极应对,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以对抗欧盟违规补贴行为之外,更多的政策关注点被放在了开拓国内市场上。
“目前已经出台的多项举措主要是用来解决光伏并网难、国内市场狭小等问题,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较大。”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这种补贴方案比较有效,能够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虽然迎来了一系列政策利好,但光伏企业的生存形势仍然严峻。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201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容量300万千瓦,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将达2100万千瓦,那么未来几年每年约有400万到5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而2011年全球超过80%、2400万千瓦的太阳能新增装机在欧美地区。即使在一系列光伏支持政策下,国内需求的增长也只能弥补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损失的20%-30%,不能改变全球光伏产能过剩的困境。
“拯救光伏业是救行业而不是救企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说。他指出,光伏行业正面临整顿,需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注定要有许多企业倒下去,更强、更优秀的企业站起来、发展壮大。
而此前多部委联合银行召开的沟通会议虽未形成明确的政策,但也已达成共识将“择优扶持”,对骨干企业给予支持。
“国家的扶持应当有明确的标准和侧重,规模较大、行业影响力较大、拥有较好发展前景、能很快实现结构调整的光伏巨头应当成为重点关注对象。赛维、尚德、天威保变等拥有较完整产业链条管理能力的企业获得补助后或能很快走出困境。”萧函说。
“政府需要加大对终端的补贴力度。”林伯强对记者表示,国内终端利用环节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企业市场在外的现状,应该通过适当补贴促进产品需求增长。
林伯强同时也强调,政府扶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以市场化的方式介入。地方政府要避免以简单注资的方式介入企业整合过程,遵循市场规律是**重要的。
每一次困境同时都是一次转机。光伏行业能否转危为安,甚至借机更进一步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后续政策的引导和时间加以验证。“关键还是要通过行业竞争,让市场自我选择。”林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