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钢铁业陷越亏越扩张怪圈 政府救市应打靶心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布日期:2012-08-04 10:47:53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从两年前,钢铁业就先后掀起多次兼并重组的浪潮,但怪诞的是,钢铁产能不降反升。据悉,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已达到9亿吨的规模。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非中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正成为新增粗钢产能的主要推手。

对于深陷亏损泥潭的钢铁业,有关部门正酝酿准备伸手拉上一把。

近日有消息称,为了帮助钢铁企业脱困,工信部正在酝酿“以产顶进“政策的恢复实行,品种暂以硅钢和船舶用钢为主,并已开始大力推动各大钢厂加速从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所谓“以产顶进“政策,即经过批准的钢铁企业,以不含税价格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工出口**钢材”实行全额退(或免抵)17%增值税。该政策自1998年开始实施,后于2005年终止。

在钢价跌跌不休、市场需求萎靡、钢企普遍亏损、大面积停产潮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政府出手救市是非常有必要的。”

政府救市也是整个钢铁行业以及中钢协会的呼声,但对于如何救市以及救市的策略却要慎之又慎。“以产顶进”、退税以及鼓励转型等政策的出台,必然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钢材的需求以及提振市场信心。

但总体来看,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国清却认为,这些政策效果有限。“钢材进口占整个产能太少,一个月就100多万吨,一年才1000多万吨。想依赖‘以产顶进’这个政策来达到救市的目的是很微弱的。”据悉,仅6月份我国钢材产量就达8447万吨。

宝钢和武钢这种通过延伸产业链、与家电和汽车等用钢企业建立直供的营销模式已得到市场的认可,并被行业所推崇。但王国清同时也指出,“这种从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模式被复制后是否能行得通并不好说。”

安海轩认为,政府救市的着力点应该在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行业集中度,鼓励有实力的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十二五”期间的一个趋势。根据钢铁行业“十二五”的规划,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企的集中度要达到60%,但目前仅为49%。“在余下3年的时间里,如何有效地提上钢企的集中度,是我们钢企、工信部以及相关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王国清分析。

随着钢铁价格步入下滑通道,钢铁业的亏损面日益扩大。据统计,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已达13亿元。需求持续疲软、成本价格高企不下是这轮钢企陷入寒冬的导火索,而盘点整个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却是整个钢铁业受到诟病的症结所在。

从两年前,钢铁业就先后掀起多次兼并重组的浪潮,但怪诞的是,钢铁产能不降反升。据悉,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已达到9亿吨的规模。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非中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正成为新增粗钢产能的主要推手。

**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生产粗钢3.57亿吨,同比增长1.8%,同期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减产31万吨,但非会员企业产量却大幅增长了12.9%。

王国清表示,从实际效果来看,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反而成为了间接扩大产能的推手。“政策规定,400米以下的高炉淘汰,但有些企业却选择了改造高炉、提高产能来继续生产。”这是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追求个人和地方利益的结果。

据业内人士分析,与一些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相比,在利润日益微薄的情况下,中小民营钢企只有扩建生产线,才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赚到更多的钱;由于钢铁生产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居于地方的钢企更容易违规上马新项目,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难抑,国内钢材需求一直居高不下,钢行业总体上技术含量更低的长材品种比板材品种盈利更强的尴尬局面一直存在,这也是钢企扩大产能的内在冲动。

面对濒临亏损的困境,国内钢铁业能否找到一剂标本并治的良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走上依赖技术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良性之路,仍然在考验着中国钢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应变与治理能力。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