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具,就容易让人与木材联系起来,按此道理,我国东北三省应该是家具行业发达的区域,因为那里的林业资源在全国是**,而却地理位置也好,傍山靠海的,可就是这么天时地利的优势,东三省近年来家具产业的变现却不尽如人意,那么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黑龙江】
卖场过剩又遇房产调控
黑龙江是人们印象中的“老少边穷”地区,“焐”了多年的房地产好不容易热起来,刚要步入发展黄金期,却被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泼了一盆冷水,房产交易放缓,家具市场跟着受牵连。好在全省只有哈尔滨市“被调控”了,其他城市都不在调控之列,所以市场下沉到到黑龙江二、三线城市,成了家具商家的利好选择。但总体而言,整体消费的低迷,这是黑龙江整体家具市场难以回避的问题。
另据悉,黑龙江一二线城市卖场或多或少有过剩现象,哈尔滨市大大小小的家居卖场总数已经达20多家,其中,江南的4个主城区平均每个区有5个家居卖场。这种过剩的情况仍在加剧,2011年12月,哈尔滨又有两家新卖场开业。卖场过剩的结果,必然是市场竞争加剧。据一线经销商反映,每一家新卖场开业,往往会伴随着一家老卖场关门。在继续施行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未来一年,哈尔滨等黑龙江一、二线城市卖场的日子不会好过。
品牌竞争力较弱
黑龙江的家具企业在很多方面与南方企业都存在差距,如企业规模、设计水平、生产工艺等,这使得黑龙江真正能走出本省市场的家具品牌少之又少。
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够,企业实力悬殊,黑龙江家具品牌很难与外地中高端品牌相抗衡,只能争夺省内低端市场。而在低端市场,由于品牌众多,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结果大家都赚不到钱。因此,2011年,黑龙江本土家具企业倒闭或转行频频发生也就不奇怪了。事实上,黑龙江本家具行业受自身发展弊端的影响,远比受政策因素影响更大。房地产调控政策,只不过放大了本土家具企业弊端的影响。
【吉林】
行业整体增产不增收
吉林家具产业在早前拥有着“家具东北虎”之称,可自从2011年以来,受银根紧缩、房地产限购、国际市场低迷和各项成本快速上涨的影响,家具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在这种环境之下吉林本土家企整体表现不够强势,缺乏亮点,吉林家具行业也没有摆脱全国一盘棋“增产不增收”的命运。
据了解,吉林家具企业2011年经营情况普遍不佳,7成企业销量下滑,3成企业持平或略有上升。即使销量上升的企业,其盈利也极有限,往往是销量见涨而利润未增。一家家具企业的老总向笔者透露,由于2011年该企业在省内外增开多家店面,销量较往年增长了15%,但将运营成本扣除后,利润为负数。
整体实力弱 市场空间被压缩
吉林家具企业的实力普遍较弱,一直未出现年产值上十亿元、网点遍布全国的大型**品牌企业。家具企业多为规模小、档次低,私营作坊小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由于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标准意识普遍不高,生产、检验条件比较落后,吉林本土家具产品的质量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另外,本土家具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一方面,吉林本土不少出口型家企在出口受阻后谋求转型,试图从内销突破,挽救销量。然而,这些外销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度和影响力本就有限,因此在转内销后终端销售不尽如人意。
【辽宁】
1-4月沈阳家具出口额近8千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辽宁省沈阳市出口家具累计441批,货值127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00万元。出口家具产品以餐桌、餐椅为主,占出口木制品家具40%左右。产品主要输往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面对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沈阳地区家具出口形势日趋严峻。
3成经销商想换品牌
在辽宁家具行业经销商调查中显示:约3 成经销商想换品牌。省会、地级市、县城三类城市中,市场越“下沉”,经销商换品牌的意愿越强烈。沈阳、大连等城市想换品牌经销商占比平均为32.07% ;地级城市平均为49.19% ;本溪、开原等县城则占75%,高出省城一倍还多。各级市场因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消费水平、经销商实力、营销动因等客观条件不同,从而导致商家换品牌动因的差别。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商家换品牌的原因存在差别:一线城市商家想换品牌,主要是生存压力太大所致。在沈阳和大连等辽宁一线城市,大卖场很多,市场大量充斥着外来中高端品牌。商家代理这些中高端品牌时,需交较高的保证金,拿一大批货,经营压力较大,换品牌难度也大;二、三线城市商家想换品牌,主要是为了拓展生意。在抚顺、铁岭、丹东等二、三线城市,近几年涌入了不少大卖场及为数众多的中高端家具品牌。这些地区的经销商之所以换想品牌,主要是希望寻找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