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维保市场将成电梯企业发展方向

来源:中华建筑报 发布日期:2012-02-15 11:43:2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当前中国电梯业安装和维保市场非常混乱,各地方的安装和维保企业较多,是电梯后期服务市场的主流。因为跟生产厂家没有紧密的合作,后期客户对电梯使用、保养和维修的力度相对较差。

中国电梯业将迎来整合期,维保市场将成为电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电梯服务市场的监督监管社会化和民营化行业新政的出台,将更有利于电梯业的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形成。在1月16日对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南嘉捷)的采访中,江南嘉捷董事长金志峰对记者谈到了电梯业的一些发展状况。

电梯行业进入整合期

2011 年底,国家技术监督总局邀请了在电梯市场占有量较大的十多家企业参加了会议,讨论当前电梯行业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电梯行业生产量在全世界占到相当高的比例,在生产、销售及使用方面,中国市场已经占到全世界6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人均电梯占有量较低,不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电梯行业的发展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而要想让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解决目前电梯后期的管理和服务问题。特种设备的后期管理和维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去年底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招集这些企业开会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业将来可能很快就要发布一些新标准,要求做到一条龙服务。”金志峰说,“这完全是为了整合市场,所以我感觉这个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整合期。”

据国家技术监督总局2011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梯整机生产企业由2011年初的493家降到12月底的431家。地方性的小型电梯制造企业因没有后期的服务市场而无法生存,大的主流企业未来将通过兼并和收购,对电梯行业进行整合。

目前,整机上市的民营电梯企业除了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江南嘉捷。沈阳博林特和苏州东南电梯正准备上市。“这些主流的企业一旦上市成功,对于未来行业的整合会大有好处。”金志峰介绍说。

电梯行业一般需要集团军,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希望有20家作为行业主流企业,做全国性的市场开拓和竞争。据业内人士透露,400多家小企业可能会关停并转,或者在企业所在地做市场,这样整个行业就会成熟和规范一些。

电梯服务市场的监督监管

将社会化、民营化

目前,中国在用电梯有163万部,而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国起码要达到600万部以上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平台期。“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当大,就不得不使我们整个行业重视后期服务。163万部电梯的服务已经很乱了,大家都感觉力不从心。”金志峰告诉记者,“电梯的质量安全只有30%在于产品,70%在于安装和维保,安装和维保非常重要。而电梯生产行业的管理相当规范,已经与世界接轨,当前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后期的服务市场上。”

当前中国电梯业安装和维保市场非常混乱,各地方的安装和维保企业较多,是电梯后期服务市场的主流。因为跟生产厂家没有紧密的合作,后期客户对电梯使用、保养和维修的力度相对较差。而生产厂家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很难管控服务市场。并且,专业人员的缺失让维保压力变得巨大,现在电梯每年的新增量高达20%左右,专业维保人员的增长却不到2%,再加上各个地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造成产品的维护出现问题,因而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事故。

事实上,在奥的斯电梯事故之前,政府主管部门就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电梯服务市场的混乱问题,新政即将推出。金志峰说,新政策明确表示,以后不再对维保企业乱收费,并且将电梯服务市场的监督监管全部做到社会化和民营化。

制造企业牵头

维保市场成未来方向

“检测机构应该是民营化的,买卖双方须建立在一个双方互信的前提下,形成有序竞争才不会乱收费,”金志峰表示。如果安装和维保公司由制造企业授权,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值得信任的安装维保单位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能保证质量,即使出了问题责任也非常明确,**终形成电梯业的一条龙服务。

“行业也是希望由厂家来主抓这一块,这对于我们这些生产厂家来说是一个福音。**,服务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块非常大的业务,而且毛利率也相当高”金志峰说,“如果有制造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整个电梯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将大幅度提升,监管也会更加严格。并且,由制造企业来牵头,它能提出很多好的技术方案,并供应特殊零部件,会为电梯维保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终保证产品对于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的保护。”

金志峰认为,去年奥的斯事件凸显的也是后期的服务问题。未来有实力的生产厂家的竞争主要还在后期的服务市场,维保市场将是电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推荐阅读

更多>>

电梯行业

发表评论

  • 24小时热点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