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的“灯具故乡”。但是,我们却鲜有灯具品牌企业的出现,甚至高端市场更是几乎被国际进口产品垄断。面对此种窘境,我国的灯具企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到底什么是困扰我国灯具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都赤裸裸的摆在我国灯具企业的面前,引人深思。
国产灯具品牌建设匮乏 知名度低下
6月12日,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公布,家居企业中的很多知名品牌榜上有名,如:欧派橱柜、东鹏陶瓷、华润漆、圣象地板等。其中灯具行业中也有两个企业光荣上榜:FSL和幻彩。有人对此发出疑问:灯具行业的代表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分量到底多重呢?如果代表品牌都不能被消费者所熟知,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灯具品牌市场的建设严重之后呢?
根据以上信息,搜房网做了一项关于灯具品牌知名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消费者所熟知的灯具品牌少的可怜,特别是国产品牌更加谈不上什么知名度。
可见,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家居品牌建设,我国灯具行业的品牌建设处于滞后地位,特别是在产品的知名度方面更是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高力国际灯具港副总经理苏红梅认为,增强灯具品牌建设,还需要灯具生产企业的大力帮助。比如很多家居品牌的打造都是家居生产企业来发挥主导作用,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灯具生产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品牌研究院院长郑展威认为,未来10多年,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将更多来自中国企业。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品牌创新氛围,使更多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
灯具市场管理混乱 外来品牌占领高端市场
编辑走访了北京多家家居、灯具卖场,见到很多国产灯具都在打包处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标签更是含糊不清,甚至欺骗消费者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比如一款售价不菲的“水晶灯”,其材质却是人造玻璃或者亚克力等材料冒充;还有一些灯具标价很高,却在以6折、4折,甚至1折出售。以上种种情况,严重扰乱了灯具市场的消费秩序,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伤害,反过来,也更加不利于灯具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某灯具行业资深人士透露,我国有很多作坊式的灯具企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其设计和品质也有一定特色和保证,但是由于投入国内市场的利润低和品牌打造难等问题,均纷纷选择投向国际市场,进而沦落为贴牌出口的命运。很多灯具产品在海外被冠以“国际名牌”之后又重新流入国内市场,其身价也不只翻了几番。
正如中国品牌研究院总监郑学勤曾指出: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加工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中国的品牌建设,让企业在同行业中树立一个标杆,起到模范作用,让行业向更好、更高的境地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品牌。
增强消费者观念是加强品牌建设的第一步
灯具在每个家庭的装修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越是高端的家居装饰就越需要设计唯美的灯具加以映衬,才能展现出应有的设计效果。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家装灯饰市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面对这一良机,我国灯具企业是否抓住了商机呢?答案是否定的。
行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灯具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的灯具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高端市场大多被国际品牌所占领,很难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虽然我国灯具大部分产品的质量不错,设计也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但是消费者对家居品牌的追求却在日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国灯具行业这种营销模式已经很难在重新占领市场。
高力国际灯具港副总经理苏红梅认为,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灯具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目前的灯具市场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杂牌大卖场”,有很多企业和卖场在共同为灯具品牌建设做出贡献。
她还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灯具标准在不断完善,还有很多卖场在规范商家管理,净化市场,推动良性竞争。相信在灯具厂家、商家和卖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灯具行业将会得到空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