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石制品性能试验方法 耐磨性试验(代替JC 260—1981)
发布日期:2007-07-0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石制品耐磨性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试样制备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辉绿岩、玄武岩、页岩等铸石制品耐磨性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B 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2476磨料代号
GB 2477磨料粒度及其组成
GB 2484磨具代号
GB2485砂轮
JB 3236金刚石修整笔
3方法提要
将试样放在规定的砂轮上,并在试样上加一定荷重,以一定的转速经规定的磨程
磨损,计算试样单位面积上的磨耗量。
4仪器设备
4.1耐磨试验机
4.1.1试验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砂轮、安装试样的重锤、砂轮修正机构、计数
控制装置、电机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4.1.2试验机的转速为102±lr/min,转轴偏摆度不应超过0.03mm。
4.1.3重锤加重块的总量为8±0.1kg。
4.1.4砂轮应符合GB2476,GB2477,GB2484和GB2485规定的B250×100×150 TL46K。
4.1.5砂轮修整机构用金刚石修整笔应符合JB3236规定的F20-1.5。
4.1.6计数控制装置能予置转数,并能自动停机。
4.2计量器具
4.2.1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精度为0.05mm。
4.2.2分析天平
感量0.001g。
5试样制备
5.1用内径φ24.5mm的金刚石薄壁空心钻头从铸石板或管材上钻取试样。矩形板按
所示部位取样,其他形状板材按同样线尺寸比例在制品相似部位取样。铸石管两
端各除去25mm,由径向均匀钻取,磨去试样工作面处的玻璃层,并用不低于120号金
刚砂磨平。
5.2试样为直径24±0.1mm,高20- 25mm的圆柱体,无边角缺损、裂纹、杂质和其他明
显的缺陷。
5.3试样按GB1031规定的表面粗糙度Rz应不大于50μm,仲裁时应不大于12.5μm。无
横向加工痕迹。
5.4从每块铸石板取2~3个合格试样,每根铸石管取4- 5个合格试样,以10个合格试
样作为一组。
6试验步骤
6.1设备校正
6.1.1参照样品
从工艺稳定的铸石板中挑选,按第5章要求加工样品,经试验确定其磨耗量。每
台设备至少有一组(10个)参照样品。
6.12校验步骤
按6.2规定程序,研磨一组参照样,至少连续三次磨耗量平均值稳定在参照样指
定值的±10%以内,方可进行样品的研磨试验,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校验。
研磨5组试样后,需重新校验设备一次。
6.2试验程序
6.2.1测量每个试样的直径,精确到0.05mm,以不同部位三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
值为最终结果。在试样的非试验面下依次编号。
6.2.2按6.2.3步骤研磨试样,使试样的研磨面完全与砂轮研磨面接触。
按6.2.4步骤清洗、干燥试样并称量(g1)。
6.2.3按编号顺序将两个数量相连的试样,按单、双号夹在量锤下,对准磨盘磨纹,
加上重块。记数控制装置预置在1400转,水流量控制适当(约5mL/s),开机研磨。
按同样步骤至试验完一组试样。
6.24试样取下后,用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纱布擦干,再在约40℃的烘箱中烘干0.5h,
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
6.2.5称量每个试样磨后的质量(g2)。
6.2.6每磨完一对试样后,砂轮表面必须用金刚石修整笔以1mm/min左右的速度来
回修整一次,金刚石修整笔的进给量约0.lmm。
6.2.7更换砂轮,重新安装后,应用金刚石修整笔将砂轮表面修掉2mm左右,方能正
常使用。
7结果计算
7.1试样磨耗量的单值按式(1)计算。
g1-g2
r=─── …………………………………… (1)
S
式中:r一一磨耗量,g/cm[2];
g1─一试样磨前的质量,g;
g2──试样磨后的质量,g;
S──试样的受磨面积,cm2。
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7.2标准差按式(2)计算。取四位有效数字:
Σr[2]-(Σr)[2]/n 1/2
S=〔─────────〕
n-1
式中:S一一标准差,g/cm[2];
n——被测试样数量;
r——各试样磨耗量,g/cm2。
7.3计算结果参照JC/T262中附录A进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以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表
示。
试验报告
耐磨性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委托单位;
b.试样名称及编号;
c.试样尺寸、数量;
d.试样磨耗量的单值,平均值及标准差;
e.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提出并技术归口。
布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效民、郑英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