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曾经展出过一套标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的红木家具,这套名为“名著春秋”的红木家具销售人员声称是用老挝的红酸枝制作的原木家具。而前不久,同样是在东盟博览会的现场,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红木家具屈指可数,短短3年间价格竟缩水如此之多。而当初将价格哄抬飙升数百倍的,正是那疯狂的炒作。
不能否认,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炒作已成为商家营销的一个必要手段,而其也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炒作路径和规律。“无处不炒作”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然而,越来越多的疯狂炒作,换来的却是天价商品带来的泡沫。当泡沫破灭,当曾经的天价商品回归本来面目的时候,随之而变的自然是那些盲目消费的人们一落千丈的心情。
在这个充满炒作的时代,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商品加入到炒作的行列之内。但是,如果行业监管得到改善,消费者变为理性面对的时候,曾经的天价商品自然会在市场规律面前,回归理性。
“炒作实际上是一种商家运作的方式。”
白伟林:天价商品其实并不是**为了销售,其可能只是为了炒作,目的就是提升同类产品的价格,突破消费者的价格“心理底线”,从而推高整个行业的行情。在您看来是这样吗?
谢付亮:没错,就像炒作茶叶一样。可能某一种茶不赚钱,但是通过炒作使整个茶叶市场的价格都往上走,整个行业都会从中获利。
石述思:这个说法我基本认同。其实这是在问一个问题,即是投机还是投资?这显然是投机。每一个投机都会包装成投资。无论投机什么,接棒者一般都是劳苦大众。不管是股市还是楼市,他们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但是在艺术品市场则没有,监管几乎为零。还有一些新兴的市场,大都显示出了制度建设落后和行政监管力度缺位的问题。一些职业炒家甚至还会利用监管的漏洞操纵一些传媒机构,在舆论上为其推波助澜。
李玉国:是这样的。制造一个天价商品,其实并不是为了去卖,而是为了制造轰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