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很不规范
那么,市场上这些千奇百怪的名称确实有对应的树种存在吗?或者说它们有没有规范的名称?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鉴定方面的研究员张立非。
张立非介绍,对于木材的名称,国家在1997年及2000年前后相继出版了《中国主要木材名称》《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等国家标准。一般市场在售的无论是家具还是地板,只要涉及木材名称,都必须与规范相符。企业不可擅自命名,如果是进口木材,也需要将木材先送去林科院鉴定起名。“如果企业擅自命名,取些与规范不符的名称,需要自己承担相关责任。”她同时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多“好听又吸引眼球”的名称其实并不规范,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根本不知情。
在记者从市场上搜集来的一长串名称如“赤道黑檀”“非洲水纹红檀”“巴西古夷苏木”“沙比利”“铁檀木”“金翅目”“巴西红木”“香脂柚木”“印尼千年黑檀”“非洲黑檀”等中,张立非表示,除了“沙比利”“古夷苏木”存在外,其他的木材都不属于规范中的名称。而就算是古夷苏木,也大多产在非洲,没有“巴西古夷苏木”一说。
那这些名称指的是哪些木材?张立非表示,由于名称本就不规范,只有通过切片检测才知道到底属于哪些木材。因此,仅凭这些不规范的名称,消费者根本无法知道到底使用的是哪些木材,更别提分清其材质和价值了。
欺诈或被判赔
面对已经发现的这些标识不清的产品,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如果与国家标准不符,则属于标识不清,属于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但如果在此过程中,由于商家的标识不清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构成虚假宣传或者欺诈,则可以按照消法规定,要求商家退一赔一。张立非建议企业在起名前**好先将木材送检,规避相关风险。
木材种类繁多,即使看到国家标准,消费者也不可能都记得住。那么,消费者在购买时如何才能避免买到名不副实的产品呢?北京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罗炘表示,他们也曾遇到过木材标注不符合规范的案例——消费者高价买了便宜货。对此,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先看看标注名称,并询问销售员木材的规范名称是什么,如果销售员讲不出来,就需要多加留意了。“至少心里有个谱,能降低被骗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