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曙光
此前为业内惊醒的“华源事件”时刻敲响警钟,这个有着国企背景的企业,因为所承接的一北京楼盘施工不当,引发了大面积漏水,因此赔付了巨额的资金,企业也在一夜间倒闭。
“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了。”朱寅泽说。
2004年颁布的《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一度被视为行业标准。“但这项标准的执行力度是大打折扣的,没有起到提高准入门槛的作用。一些工程监理明明知道施工企业使用了不合格的管材,依然是验收放行。并且,有些监理对于地面供暖的技术仅略懂一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
而政府监管的难点在于,地板采暖所应用到的材料多达600多种。“30元/平方米或者是80元/平方米的施工价格到底该应用什么样的管材产品、分水器,没有谁能说得清楚。”
上述局面将被打破,记者获悉,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加强监管地板采暖的混乱态势,由北京市建委、市工商局及市质量监督局三方共同协作,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生产施工的各个环节,并着手修订规范、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及进行企业诚信评定。
“在这种监管力度之下,相信市场会持续转好,国内的其他城市也应该借鉴。”徐绍宏言辞恳切地呼吁:“这是需要良性发展的行业,希望在这个行业内发展的企业及决定采用地板采暖的开发商,一定要正确评估且获得合理的市场利润。”(编辑 zyhok)
热点推荐:
地板经销商 不愿卖“名牌”地板? 环保概念不断提升 消费者追求地板的高端化 地板甲醛含量超标 厂家为何坚持要异地检测? 6月底新象地板将强势进军木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