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天公布的监督抽查结果表明,上海生产销售的自镇流荧光灯(俗称节能灯)产品质量仍在低水平徘徊,抽样合格率不足七成,专家提醒消费者,慎购5元以下的节能灯产品。
2008年第2季度,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上海生产、销售的自镇流荧光灯产品质量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抽查结果表明,抽查的54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36批次,抽样合格率为66.7%,较去年上半年抽查的60.8%提高了5.9个百分点,总体质量仍不容乐观。
抽查中,上海企业生产的产品31批次,合格25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0.6%;外省市企业生产的产品22批次,合格11批次,抽样合格率为50.0%;进口产品1批次,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
此外,抽查还发现有16批次产品出现产品标志不合格。主要表现为产品灯体上未标注额定电压、频率和灯功率参数、型号和生产日期等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项目。对消费者选购产品或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带来问题。
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节能灯时,应到正规商店,选购有“三包”承诺的正规产品;选购前检查检验报告和产品标识;选购时要一拧二看三烧。“拧”是指一手握住金属灯头,一手握住塑料壳体,同时用力拧,如果松动脱落,则一定不合格。“看”是看金属灯头与塑料壳体的配合应紧密,铆接点一般应不少于8点,节能灯旋入灯座后,手指应不能触及带电体。“烧”是指大批量采购的单位用户,可取一个灯将其塑壳拆开后,对塑壳的边缘用打火机烧30秒,然后移去,塑壳在30秒内能自熄,其防火性能一般能符合要求。
专家同时提醒市民,不要购买价格过低的产品。根据节能灯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现状,9W以下2U类(4管)节能灯的零售价位在8元左右;13W~28W的3U类(6管)的节能灯的零售价应在15元左右。那些售价在5元以下的产品,其质量一般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