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至30日,以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李建保为团长、常务理事陈益民及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秘书长王继扬、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谭抚为副团长的中国硅酸盐学会代表团一行17人,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届国际陶瓷大会(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eramics,简称ICC),并访问了美国有关单位。 一、会议召开背景及本次会议基本情况 国际陶瓷大会由国际陶瓷联盟(International Ceramic Federation,简称ICF)组织,每两年召开一届,是全世界主要国家的陶瓷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性大会。由于目前ICF的重组工作尚未完成,因此**届国际陶瓷大会由美国陶瓷学会、欧洲陶瓷学会及日本窑业协会主办,并由美国陶瓷学会承办,中国硅酸盐学会等20多个国家的相关学术组织为会议的协办单位。 本届会议的目的是召集全球**陶瓷科学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讨论陶瓷和玻璃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讨论陶瓷和玻璃材料产品的应用及商业化障碍,创建陶瓷与玻璃发展指南,为科研机构、政府商业发展和市场计划决策提供依据。来自世界40个国家的5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盛会。 会议的专题设计以应用为核心,着重于陶瓷材料在能源、环境、电子、光学、交通、生物医药上的应用,重视展现企业和消费者在陶瓷材料技术上的创新、产业化及商业化推介。 与一般纯学术性的国际会议不同,本届会议主要以技术研讨为主。会议由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特邀报告、论文展示及小型技术展览三部分组成。会议安排大会报告12篇、分会场报告70篇、论文展示159篇。 大会特邀报告以企业为主,日本京陶公司介绍了其在电子陶瓷、生物陶瓷上的技术革新和商业上的成功思路;美国康宁公司介绍了其在纤维材料和光学材料上的高新技术;丰田汽车公司介绍了当前及未来的汽车以及交通工具中,新材料尤其是陶瓷材料将发挥的作用;Sarnoff公司介绍了传统陶瓷产业如何向现代高技术陶瓷产业转移的成功事例;美国国家标准局介绍了在陶瓷材料的标准化、陶瓷材料的相图制作与共享方面的情况。 能源材料是大会的主要热点之一。能源材料分为能源再生材料、储能材料和节能材料三大类。能源再生材料包括燃料(化学能)电池、热电材料、光能材料、风能材料、核能材料和生物能材料;储能材料包括电池、电容器、高温超导、储氢材料等;节能材料包括陶瓷轴承、陶瓷过滤器等。会上,对燃料电池的实用化进程进行了预测并对燃料电池的实用化、产业化和商业化方面的障碍,提出了初步对策和解决方案。此外,还对热电材料,氢气产生、储存、利用有关的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硅陶瓷轴承的发展轨迹进行了预测。 生物材料与生物陶瓷也是会议的热点。医用陶瓷包括硬组织(如牙齿和骨骼)的替代物、软组织的替代物、药物输送材料和可实现适应性的材料四类。生物陶瓷材料的发展形成三个时代:惰性陶瓷、活性陶瓷和可溶解置换的陶瓷。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制造技术和纳米涂层技术的引入,为生物陶瓷的准确、精密和个性化的制造开拓了新的方向。随着世界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议建议对生物陶瓷给予更多关注。 碳化硅纤维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钛酸钡压电纤维在能量转换器件上的应用,以及氧化钛包覆的陶瓷纤维在光催化灭菌装置上的应用等3种陶瓷纤维技术,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会议对包括上述3种纤维在内的各种有发展潜力的陶瓷纤维产业化和商业化问题进行了预测和讨论。 会上,有多个报告讨论了材料教育和陶瓷材料教育问题。
会议披露,在全世界每年毕业的60多万名工程学博士研究生中,美国占20多万名,德国为8万名,日本、英国分别为7万名,韩国为3万名。自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中国由不到2万名增加到7万名,增长幅度**大。日本、韩国也有明显增长,德国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而美国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美国的大学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数量远远多于本科生,每年需从境外招收2000多名硕士毕业生进入其博士研究生课程。如我国学生占四分之一,则每年去美国读材料学博士学位的我国学生不少于500人。数据表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吸收的专业从业人员主要依赖研究生补充,说明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本行业的发展水平。 针对“为陶瓷材料科技与工业发展方向提供路线图”的会议目的,本届会议的日程安排和内容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研讨会有很大不同,内容安排以能够给与会者高瞻远瞩的方向性启示为目标。与一般国际会议相比,本届会议的专题分会场少、一般性的研究技术报告少,而材料应用技术内容多、工业企业技术责任人的报告多、各个国家的陶瓷科技与工业发展的综述报告多。10余个国家的陶瓷学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用半天时间专门归纳、讨论了“陶瓷路线图”,讨论陶瓷材料在国际上的热点课题、工业部门的想法与期待、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等;对全球化过程中陶瓷材料的标准化、知识产权战略、人才教育与技能培训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议论,对促进今后更广范围和更有实效性的合作提出了初步要求。 为鼓励学生参加会议,会议还举办了学生论文竞赛活动,并进行颁奖,向获奖者颁发了奖金。该奖项多为美国、欧洲国家的学生所获得,亚洲国家仅有日本学生获得一项三等奖。由于本届会议的注册费较高,我国没有学生参加会议。 在论文展示区,还举办了小型技术展览,近40家公司和组织参加了展出。展示的很多产品加工精度非常高,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借鉴。 二、我国学者参加ICC大会情况 作为会议的主要参与国,中国硅酸盐学会对本届会议非常重视,理事长张人为应邀担任大会国际召集委员会委员,副理事长李建保担任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分会场主席。 中国硅酸盐学会在大会附设的展览会上设立了宣传展台,在会议期间发放学会简介及第七届环太平洋会议征文通知,宣传了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的《硅酸盐学报》,为《硅酸盐学报》预约英文稿件数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国硅酸盐学会组织代表团参加本届会议,受到会议组织单位的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大会主席Stephen Freiman和美国陶瓷学会理事长Warren W. Wolf多次对我国组团参加会议表示感谢。美国陶瓷学会原拟宴请代表团全体成员,后因日程冲突,改为在大会宴会前一小时以饮茶交谈方式会见。美国陶瓷学会的主要领导,包括前任主席、现任主席、候选主席、秘书长、司库以及本届会议主席等都参加了会见。会见时气氛融洽、交流热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美国陶瓷学会希望将两学会间的这种友好关系传承下去的强烈愿望。 三、国际陶瓷联盟会议有关情况 ICF创建于1989年,我国是其创始成员,严东生、干福熹、郭景坤、李龙土院士先后参与了其中的工作。1994年,中国科协正式批准中国硅酸盐学会代表我国参加ICF。因各种原因,ICF工作一度陷于停顿。2004年起,美国、日本、欧洲及中国等国陶瓷学会开始了对ICF的重组工作,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李建保代表中国硅酸盐学会参与了其中的工作。 本届会议期间,ICF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来自10多个国家的陶瓷学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代表李建保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提名委员会推荐的新一届联盟官员人选,进一步讨论了ICF的新章程和细则,讨论了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和人员产生程序,研究了联盟经费收支计划、各国学会之间的协作与协调、每两年一届大会的筹备、领导机构的责任与义务等问题。会议代表对中国开始积极参加ICF有关会议表示赞赏。一致强调,中国的参与是该国际组织成功和发挥影响力必不可少的力量。会上,李建保对联盟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费问题及国际陶瓷大会等发表了意见。 四、访问美国有关单位情况 应美国陶瓷学会邀请和安排,代表团于会前访问了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Technology,简称NIST)和新泽西大学Rutgers分校(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