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才在北京参加五交化协会办的展会,只过一周又要去上海参加五金制品协会和五金商会合办的国际五金展。舟车劳顿无所谓,但内容大同小异的展会让人兴趣索然。”一位业内人士对吴石川说。
而在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首任会长吴石川看来,这种重叠交叉,只图经济利益的展会,越来越困扰中国五金业。吴石川断定:“各自为政”办展会,不管你喊得震天响,也不能全面反映真正水平,还有损于行业的整体形象。
据吴石川介绍,计划经济年代有两个“国”字号的协会,一个是隶属于原轻工部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对行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另一个是隶属原商业部的中国五交化商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组织上海、天津、广州三个一级站和各地230个二级站及所有县级五交化公司,以非常严密的流通网络对内部进行全封闭、不准制造商参加的五金产品对流。这种背离市场经济的体制早在十几年前就“线断网破”唱“空城计”了。由其主办的一年春秋两届五金商品交易会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但因涉及既得利益,该展会仍每年举办;1999年成立的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在网络建设、市场培育、对外交往、行业自律等方面名声鹊起,得到社会的认同。如今,我国五金行业三个商(协)会呈三足鼎立之势。因为出身不同,诞生的背景不一样,运作机制和利益取向也有差异。
吴石川介绍,早些年世界有两个****的国际五金展,经过竞争、分化与整合,只剩下一个超大型、**有影响力的德国科隆国际五金展了。吴石川说,我曾考察过科隆国际五金展,尽管由一年一届变为两年一届,仍有14个展馆,面积20万平方米,参展国59个,参展商共有3621家,其中内地、台湾、香港三者加在一起,我国参展商就占整个展会三分之一。吴石川分析,我国经济正融入世界体系,2005年五金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已成为生产、出口、消费大国,完全有能力让世界第二大的国际五金展落户。这是五金业由生产大国品牌小国转变为品牌大国的必由之路。
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从2001年起,主动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合作,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国际五金展。该展会**年只有700个摊位,第二年突破1000个,第三年1600个,第四年2300个,去年3000个,今年猛增到4000个,面积70000平方米,让更多的厂商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赚外国人的钱。尽管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一次又一次地呼吁三家联合集中办展,但吴石川分析,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处于大调整阶段,要突破这一点很艰难。究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所有制歧视和官本位意识。他呼吁,如果三家商(协)会都从建立完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利益、民族荣誉的高度来考虑,认真地议一议,找准结合点,经过几年努力,上海展会必将能成为世界**大的国际五金展。如果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将有愧于行业,有愧于子孙后代。
吴石川坦言,作为非政府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交叉,互相竞争,办好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同时他建议,如果久拖不决,贻误良机,政府应该介入协调,明确要求先实行联合办展,独立办会,为深化五金业的改革迈出坚实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