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实地探访雷士惠州基地:蜗角之争何日终结?

来源:古镇灯饰报 发布日期:2014-09-22 15:33:4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读罢《庄子》,回头再看看雷士事件,颇有感触。自8月8日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被董事会罢免以来,雷士风波已持续了整整一个多月,且目前尚未有平息之象,反倒呈愈演愈烈之势。

《庄子·则阳》中有这么一则寓言: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往往死伤无数,追亡逐北需半月才能返回。而实际上,他们争夺的天下却是蜗牛的两只触角。后世便常用“蜗角之争”来讽喻一些看起来荒唐可笑的利益之争。

读罢《庄子》,回头再看看雷士事件,颇有感触。自8月8日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被董事会罢免以来,雷士风波已持续了整整一个多月,且目前尚未有平息之象,反倒呈愈演愈烈之势。打人事件、关联交易、隔空对骂、微博互掐、24小时戒严防备……由王冬雷和吴长江这两位“绝代双雄”联袂主演的宫斗大戏剧情可谓是悬念重重,步步惊心,令局外的看客大呼紧张刺激,而那些背靠着雷士养家糊口的员工、经销商和供应商们,则在一地鸡毛中徒显无奈和疲惫。

9月11日、9月15日,笔者受邀参加了吴长江与王冬雷分别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雷士照明惠州临时总部召开的媒体交流会,并与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在采访中,两位当事人皆以“受伤者”、“雷士拯救者”的形象自居,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然不管事情如何纷繁复杂,真相将如水底之漂,终会浮出水面。

绝代双雄,各具风流

“作为长期关注照明行业的媒体人,你怎么看待王、吴二人?”微信上,一位财经杂志的同行如此问道。

当值雷士事件的风尖浪口,思忖片刻,答曰:“他们都是时代的英雄。”

不同的时代,对于英雄,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激荡洪流中,一大批白手起家的中小民营企业家缔造着一个个商业神话,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不管是王冬雷,还是吴长江,都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杰。

翻阅王吴两人的工作履历,发现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年龄仅一岁之隔。一个曾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造船系,一个曾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飞机制造。90年代初期,两人均辞去公职下海经商。1991年,王冬雷在《参考消息》上发现面包机商机后花了五年的时间进行前期摸索,于1996年在珠海创办了华润电器有限公司,这就是德豪润达的前身。而吴长江则在即将被提拔为副处长的前期,选择了辞职,于1992年只身来到深圳闯荡,1998年联合两个高中同学创立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吴长江

吴长江:做企业还是俺们牛

关于吴长江的种种事迹,照明圈内已是耳熟能详。在他的身上,流淌着一股充满草莽气息的豪赌天性,也正是在这种创业型企业家所必备的秉性下,过去的16年里,吴长江带领雷士照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并于2010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2013年,雷士照明实现销售收入37亿多元,其中,LED国内销售额达6亿多元,同期增长200%,约占中国区销售总额的30%。雷士照明在由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的生命力,而这些也成为吴长江证明自己善于经营和管理的**有利说辞。

“术业有专攻,做企业还是俺们牛,2013年我还能做出3个亿的盈利”,面对媒体和公众,吴长江自信而笃定地说道,并指责王冬雷的德豪润达经营状况不佳,长期靠套取政府巨额补贴度日。

王冬雷

王冬雷:做企业我也有两把刷子

面对吴长江的“控诉”,王冬雷显然并不服气。“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将面包机做到全球**,约占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烤箱做到全球**。2004年德豪润达上市,是深交所中小企业版首批上市的八家企业之一。即便是金融危机对OEM制造企业的冲击很大,我还是在接下来4年的时间里让公司的净资产翻了几个亿……”谈及在企业经营上的成绩,王冬雷力图用事实和数字来击破吴及旁人对他的中伤。

而面对业界对于德豪润达连年亏损、LED业务靠补贴赚利润的评论,王冬雷则显得有苦难言,并表示:LED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成长初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补贴现象普遍存在于LED芯片厂商之中。但近年来,政府补贴逐步减少,德豪润达自我造血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13年LED产品销售收入已达14.39亿元,同期增长42.84%。

两个男人的战争,一个品牌的暗伤

9月15日,笔者走访了雷士惠州基地。在办公楼一楼,有一块面积约两三百平方米的雷士光环境体验馆,主要是进行雷士照明的品牌和形象展示,向参观者诉说雷士照明的历史与荣耀,勾描着璀璨未来。站在这里,筚路蓝缕的创业沧桑与美好的明日宏愿在光影中交错重叠,一种时光穿越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我的同事刘斌2005年期间曾在雷士照明就职。时隔近十年,再次回到年轻时曾经为之挥洒汗水的公司,她的脸上,挂满了眷恋的表情。

“看,这就是我们当时住的宿舍。”在雷士照明发展历程的展示橱窗前,刘斌指着一张照片说道,照片上是一栋看起来陈旧的宿舍楼。接着,她又指着一张2004年雷士照明惠州汝湖新工业园奠基仪式的老照片说道:“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十年前就是这个样子。”笔者仔细一看,所谓的雷士工业园其实就是一座荒山头,除了一块吉祥喜气的奠基招牌和两只飘在空中的气球外,什么也没有,雷士人用“开山劈地”来形容当时的从无到有。

“不容易啊!那时候,我们在南京进行集中作业,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找经销商谈,一开始很多商家都不知道雷士,我们硬是一拨一拨地天天拜访,一个月下来,终于让市场了解、接受了雷士……”刘斌颇有感触地回顾往昔。1998年到2014年,0到37亿元,外人眼中只不过是几个数字的变化,却不知其中浸透了多少雷士人的心血。

回头再看看雷士照明的未来蓝图,以蓝色世界地图为背景的橱窗,清晰地镌刻着雷士的产业使命:雷士,立志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佼佼者,以及全球市场的**企业。而对比今朝争斗不止的内乱,不禁让人扼腕。

 行走在峭壁边缘的雷士

内斗,如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暗物质,也是许多企业经营中难以绕开的魔障。内斗让企业内部动荡不安,甚至可能导致管理陷入僵局,品牌形象大为受损。家电连锁业的国美、餐饮业的真功夫,都曾在内斗中大损元气。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残酷、悲壮的不是死于竞争对手,而是葬于内斗造成的慢性失血。目前,持续月余的雷士风波仍在升级热化,且双方尚无诚心和解的迹象。

9月18日21点,王冬雷发布微博。“今天听说吴长江飞深圳找我和解,要说明白:雷士风波不是吴王之争,有诚心找我和解,应先找公安部门谈,侵占上市公司1.73亿不抓人。再找全国人大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后再找香港特区立法会,香港上市公司股民的钱随便拿。”

仅一个小时后,吴长江发布微博回击道:“世界有不要脸的人,但我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我永远不会跟没有诚信的人谈,更不会跟一个靠打杂抢没有底线的人谈,今天我在重庆跟雷士总部的兄弟姐妹和部分运营商兄弟聚餐。”

如父母吵架,受伤的总是孩子,王吴两人的对峙,对雷士照明的品牌形象、日常经营以及管理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谁在阻扰雷士正常运营?

9月11日,吴长江的法律顾问熊智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王冬雷暴力抢夺公司印章和证照,随后用抢夺来的印章冻结了雷士中国和万州工厂用于生产经营的全部银行账户,人为破坏ERP系统,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只能进行原始的人工订单录入和处理。而据雷士公告显示,万州工厂停产每天所造成的损失高达712000元。

9月14日21点,吴长江发布微博称,王冬雷派人纠结几十名社会闲杂人员,到重庆万州基地堵路封厂,不让正常生产经营,同时打伤员工。

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9月14日晚21时59分,王冬雷发布微博回应称,吴长江以打白条、无货款的形式,强行出货给其关联营运商,且这几家运营商根本无付款能力,执行董事肖宇阻拦,被吴方说成社会闲杂人员,工作人员郭峰被打伤入院。

据了解,自8月8日雷士风波发生以来,惠州和万州两大基地正常生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王冬雷透露,目前惠州基地生产已经完全恢复,9月13日的日出货量达到了880万,将很快达到历史高点1000万/天。同时,董事会仍无法进入到万州基地进行正常管理,万州基地的ERP系统也系吴长江胞弟吴长勇人为破坏。

看不见的伤害

雷士风波中,看得见的是工厂经营的无法正常运转,看不见的是品牌的伤害和信任的流失。自8月8日起,雷士照明和德豪润达双双停牌。9月17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雷士照明自今年8月11日起停牌至今仍未复牌,故将被剔出恒生广义消费指数、恒生中国内地消费品制造业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9月29日起生效。

同时,这种内斗也在损耗着经销商和员工的信心。在2012年的吴阎之争期间及以后,有的雷士高管和业务精英选择了离开。曾在雷士照明担任常务副总裁的殷慷曾说道:“两位东家打架,耽误的却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的前途。”在此次斗争中,吴系高管被清洗出局,斗争造成的人心波动也不言而喻。

双雄眼中的“阴谋论”

对于内斗造成的伤害,其实,王冬雷和吴长江都看得清清楚楚。吴长江非常坦白地告诉记者:“再拖一个月,如果这件事情没解决,雷士这个品牌肯定完蛋!”而王冬雷则认为吴长江侵害雷士利益,并且抱着一种极其阴毒的心理阻挠万州工厂的正常运营。“他就是想搞死雷士,让所有的人都明白,雷士离开他就没办法运转,翻手可让雷士生,覆手可让雷士死。等雷士陷入困境时,他好再重新回来。”

在王冬雷的眼中,吴长江可谓是居心叵测,而吴长江亦以一种包藏祸心的“阴谋论”来看待王冬雷。吴长江认为,因德豪润达财务恶化,王冬雷想掏空雷士照明补德豪的窟窿,且伺机将“雷士控股”打包套现。而对于沉默的软银赛富、施耐德等资本方,吴长江也认为它们持一种“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利”的心态。“资本方希望消灭民族品牌,已有乐百氏等前车之鉴。而施耐德,此前就希望溢价购买雷士股票,此次事件若影响雷士股票或品牌,他们正好花低价或不花钱就把雷士买回去……”

法理聚焦,孰是孰非?

2012年,雷达恋成为LED浪潮中产业链整合的典型代表备受关注。在笔者看来,王吴二人当初的携手,只是一个交易和买卖而已。在媒体面前,吴长江曾坦言就是希望借助德豪之力重返雷士,而王冬雷则是非常看好雷士照明多年来的品牌积淀和渠道网络。据了解,王吴二人当初从**次见面到达成合作前后才不过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可想而知,双方缺乏必要的了解。也许,王吴过于仓促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只不过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这种决裂来得那么快,并且以这么一种天翻地覆的方式。

目前,雷士风波仍在继续,事情纷繁复杂,若非熟知因果的人也难以枉下评断,而事件的双方当事人也均提起法律诉讼,两人均宣称一切交由法院裁决。那么,从法理上看,目前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一是20年的品牌使用授权是否有效?

此次风波中,山东雷士照明公司、重庆恩维西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圣地爱司有限公司的20年雷士品牌授权成为双方冲突的一个焦点。在9月11日的媒体通气会上,吴长江及其律师表示,三家公司的商标许可,由商标权利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做为许可方作出的经营行为。该问题属于公司一般经营权范畴,不属于重大财产变动需要股东大会授权的范畴。我国法律规定商标的许可分为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此次许可属于有偿使用,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禁止性规定。

而王冬雷则表示,雷士控股的董事会内部约束文件,明确规定了“品牌授权”年限不得超过3年。并且,注册商标10年必须续展,国家商标总局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办法》,也明确规定了超过注册商标有效期的不予备案。对吴长江声称的对三家公司授予“20年雷士品牌”使用许可,雷士控股认为其违背了股东**大利益。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此外,雷士系列商标的注册和持有人是惠州雷士,并不属于吴长江本人。

二是吴长江的1.73亿元担保是否违规?

9月10日,雷士照明董事会对外宣称,吴长江涉嫌重大违法行为,违规进行抵押担保使雷士照明遭受1.73亿元巨额损失。

对此,吴长江的法律顾问熊智表示,吴长江的行为并未改变雷士照明资金的使用现状,且涉案贷款因“雷士总部大厦项目”的建设资金短缺而发生,吴长江以“雷士中国”为“雷士总部大厦项目”重大利益提供担保的行为属于善良履职,即便其未按照程序办理仅仅属于企业内部纪律问题,属于经营管理过错,不构成刑事犯罪。

而王冬雷方的法律顾问张岩则表示:1、该借款人是“重庆恩纬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雷立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而非“香港无极照明有限公司”;2、借款合同载明借款用途为“用于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周转”、“不得将贷款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而实际上为何投入所谓的“雷士总部项目大厦”?;3、雷士控股的所有公告中从未出现“雷士总部大厦项目”,该大厦虽冠以雷士总部大厦之名,却并非雷士控股的房产项目。

雷士照明惠州基地的雷士光环境体验馆内,公司发展历程的橱窗内,展示着当年创业的不易。图片展示着2004年雷士惠州汝湖新工业园奠基仪式。

结语:

此次雷士照明的内斗在直接利益上对任何利益攸关方都是一次消耗。作为仅占2.57%股权的吴长江,希望继续以创始人的身份继续对雷士照明进行精神控制和战略主导,而王冬雷及董事会则希望按照上市公司的运营法则来对雷士照明进行管理,这也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社会化过程中的一次利益与文化的整合或重组。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应该被当事双方的情感招牌和口号所左右,而是应该透过这种戏剧性的冲突发现雷士照明内部早已存在的症结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完善。此次内斗已经对雷士品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希望当事双方能够以大局为重,放下偏执和执念,尽快平复此事。毕竟,16年的品牌成长不易,经销商不易,员工不易,还有众多股东和股民的利益也不应成为内斗的牺牲品。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