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阶段来看,欧洲各国的光伏补贴是否还会一如前两年呢?显然,可能性很低。原因如下:
1. 德国、意大利本国政府也深陷光伏产业过快发展的泥潭,政府表示未来三年光伏产业的整合是必然的。
2. 欧盟通过光伏产业“双反”调查的可能性很大。按照双反调查9个月的惯例来看,调查结果将在今年6月见分晓。如果真的征收高额税收,那么意味着70%的光伏市场向中国企业关闭,寒冬将更凛冽。
3.欧洲经济的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来看,2013年预计难以实现回复。那么,政府财政依然吃紧,补贴将不会出现上调。
当然,新兴市场的光伏政策补贴也会促进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那么,真的会如此吗?新兴市场的开发,可能会更加谨慎,但短期内取代原本的欧美市场的可能性太低了。发展中国家对于财政的支出很难都放到光伏产业上,基础设施上他们更愿意投入,说是开拓非洲市场,简直痴人说梦。
第二,中国的光伏产业更像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低利润、高竞争的制造行业。提到光伏产业,群众的印象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好么,这不就意味着前景远大嘛,渡过了这个冬天,再次繁盛的夏天不就很快也要来到了嘛。然而,越是研究,越是觉得我们普遍被媒体、光伏产业者、政府忽悠了,中国目前的光伏产业实质上就是一个打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噱头却依旧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一个低利润的行业。依旧是借用魔都圆的一个图来说明下:
这张图简单明了的指出了中国目前的光伏产业实质上就是生产加工硅片、电池组件的产业,几台设备,一群工人,经过培训就能完成以上操作。至于战略新兴在哪呢?无非是说能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惜是耗费了中国的煤炭、水资源生产出多晶硅绿化了欧美的环境。
揭穿这层皮后,还有一个问题更是悬在中国光伏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作为产业链中的光伏制造业并未能赚到钱,即使日后启动起来,大部分红利可能还是流入电站运营商囊中,制造业仍然无利可图,原因无他,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极大压低了制造业的利润。在2009年产能开始有过剩阴影时,市场普遍预测2012年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在45GW~50GW之间。然而,实质上,2011年时,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50GW,超出全年需求近25GW。在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疯狂扩张的产能均在2012年投产,加上2012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双反”调查,实质上在2012年全球达到一个供求差值**顶峰的数值。——似乎这也表明渡过了巅峰,就迎来繁荣了。
然而,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下,光伏制造业还能不能回到那个2009年暴利的年代,那个净利率高达30%左右的年代?很显然,即便未来三年内一些**制造业活了下来,也不可能再出现那个暴利的年代,这种低壁垒的制造业未来的净利率能保持在7~10%之间就算牛掰了,何况这不可能,期待尚德等的股价再次回归那个高高在上的价格是痴人说梦。甚至,我可以自恋的认为老巴选择投资太阳能电站也是看到了这点。为何?不仅是现在的产能过剩,加上未来的技术进步,电池组件的价格下跌是必然的趋势,既然如此,那么这意味着电站建设的成本降低,更有吸引力,加上政府补贴,还有太阳能必然在能源应用领域扩大份额,未来太阳能电站投资不仅作为公共产业可以稳定资本,还可以趁现在大家恐惧时低价完成收购,何乐而不为?才不去选择什么光伏制造业。老巴投资光伏,可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模仿的。
第三,**危险的时候或许还未来到,光伏的反转还在后天。这一点在上文有所提到,就不去详细阐述了,很简单,就是欧盟“双反”还未尘埃落定,就难言光伏反转。
综上所诉,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光伏制造业更可能像96年火爆过的VCD行业、98年爆发的电视机行业,暴利过去,再无“夏天”。但困境反转下确实值得谨慎投资下注,毕竟现在是亏损,也没有死掉的行业,未来只要有盈利,前景依旧乐观,只是不要痴人说梦了。
现在我**遗憾的就是没有美股账户,想买点更便宜的光伏制造股也只能望洋兴叹,只好在A股里折腾。可惜,估值远高于尚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