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了6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分析报告。分析显示,6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下降,后期钢材价格将继续呈现低位波动运行态势。
6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用钢行业增速继续回落,钢材需求增长乏力;二是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仍较突出;三是市场需求疲软,钢材库存降幅收窄。据悉,截止到6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中板、冷轧薄板、热轧薄板、线材和螺纹钢)的社会库存量为1555万吨,比上月末下降25万吨。分析报告显示,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下降,且降幅有所加大。其中,长材、板材价格均有所下降;北美、亚洲市场降幅加大,欧洲市场降幅有所减小。
报告认为,随着我国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预调微调,后期市场钢材需求形势会有所好转,但由于国内生产仍保持较高水平,钢材价格仍将呈低位波动的运行态势。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钢材市场需求形势会有所好转;二是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市场供大于求局面难以改观;三是原燃材料价格小幅下降,对钢价支撑作用减弱;四是信贷政策有所调整,市场流动性状况进一步好转。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后期市场需要关注以下 3方面的问题:一是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钢材供需形势仍不乐观。6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为200.7万吨,是历史第二高日产水平。产能释放较快和同质化竞争加剧使后期市场形势仍较严峻,钢铁企业应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的经营原则,有效控制产能释放。二是欧美市场需求持续下滑,钢材出口难度加大。截止到6月末,北美市场钢材价格已连续四个月下跌,欧洲和亚洲市场也是连续两个月下跌。进入7月份,国际市场钢价仍呈下跌走势。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和价格下跌影响,后期国内钢材出口难度有所加大。三是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对钢材市场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国家陆续出台了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其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步显现。钢铁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品种结构,满足下游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