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钢铁行业不转型升级将难以为继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日期:2012-03-16 15:14:5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近年来,首钢不断加强产业链体系的打造。在上游原材料领域,首钢在国内外收购了一批铁、炼焦煤、喷吹煤矿山,使首钢上游煤矿和铁矿产业链得到全面扩展。在下游产业链领域,首钢和很多科研单位、**终用户、物流企业结成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必须加快行业整合步伐。”全国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钢铁行业应该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加强创新力度,走低成本、低能耗,高效发展之路。

尽管当前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但在朱继民看来,这恰恰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大好时机。他表示,我国吨钢的能耗水平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约25%,如果在钢铁全流通领域都减低能耗,这样可降低成本,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朱继民称,我国钢铁产能约为8亿吨,但去年钢铁消费总量仅6.5亿吨,而且钢铁消费**多只可能达到7.5亿吨,钢铁行业饱受产能过剩困扰,如果不转型升级,将难以为继。

钢铁行业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钢铁行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亏损。”朱继民说,如果说,去年底部分钢铁企业还能维持微利,那么,目前这一行业已经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媒体援引中钢协权威人士报道称,2012年1月纳入统计的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产值为2466.91亿元,同比下降4.57%;销售收入为2603.53亿元,同比下降8.47%。

由此,钢铁行业利润和利润率首度呈现“双负数”:1月份以来,产钢500万吨以上的29家企业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也进一步下滑至-0.89%。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钢厂亏损额的加大,钢铁行业减产幅度和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哪家钢企不亏钱?”朱继民透露,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到现在,钢铁企业减产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

中钢协**新统计,2012年2月下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为154.72万吨,较2月中旬环比下降1.32%;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67.85万吨,较2月中旬环比下降1.22%。

“钢铁行业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否则就没有出路。”朱继民表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往往把产能作为优先考虑,各企业过于追求做强做大,这样的发展是很不科学的,也容易给行业整体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

“当然,没有哪个钢厂不想做强做大。”朱继民坦承,但一味地扩大产能,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去年的“两会”上,朱继民就钢铁行业如何适应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钢材的技术标准,减少钢材的消费,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议案,建议国家制定规范,要求在开发建设上采用高强度的建筑钢材,逐步取代低强度的钢材。

朱继民算了一笔账,如果这个规范一旦能够全面推广,每年我国就至少可以少消费1000万吨建筑钢材,以此类推,就等于少消耗了大量的紧缺资源,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表示,应该说,这份议案已经得到了落实。

正确看待当前困局

“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到21世纪前10年经历了高速发展,钢产量从2001年的不足1.6亿吨,发展到2010年突破6亿吨,这种增长速度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没有先例的。”朱继民称。

不过,这种发展在满足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朱继民表示,**是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话语权被国外企业控制。

其次,这种快速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稳定、科学增长的基础上,什么层次的钢厂都有,节能减排水平和产品质量极不平衡。同时钢铁又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在全球都面临着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这种过度依赖能源增长的产能增长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再者,像炼钢这种高耗能产业的高速增长,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朱继民表示,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上,虽然无论是标准还是强制性措施都有立法,但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企业,自觉性不高的企业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

“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种产业的结构调整,谁做的主动、做的超前,谁就会赢得未来的发展权,反之就会被淘汰。”朱继民认为,钢铁行业要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不能单纯地寄望于市场的高速增长。

“要正确看待钢铁业面临的困难局面,它是在钢铁业经历黄金增长期之后出现的,有周期性的矛盾因素存在。”朱继民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其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下去,有高速增长期,必然也会有疲软期。

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朱继民显得信心满满,“我相信,未来3~5年,我国钢铁工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会实现增长质量的提高、结构的合理。经过5~10年,我们可能会实现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的转变。”

尽管全行业出现亏损,但在朱继民看来,眼下钢铁行业遭遇寒冬并不是坏事,没有这种市场的倒逼机制,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都不可能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实现根本的转变。

量少质升倒逼产业升级

“今年,国家要着力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这将带动许多需要使用钢铁材料的产业发展。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老旧家电更新、汽车消费等,对钢厂来说,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尽管钢铁业遭遇寒冬,但朱继民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钢材需求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

他表示,反过来看,当今制造业对材料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强,对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利好不是量增加多少,而是促进质的提升。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提法很正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这个时期,重提加强实体产业意义重大。”朱继民表示,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造成金融的过度虚拟化,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虚拟经济中,无法给实体产业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在朱继民看来,只有实体产业发展了,国力才能真正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只有实体产业发展了,人民的就业才有更大的空间,服务产业的发展才更有基础。而实体产业的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和质量的提升会有更多的要求,这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汽车大梁钢为例,过去390兆帕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这个等级的材料已经快被淘汰了,性能要求提高了一倍。此外,Ⅳ级螺纹钢筋的强度比Ⅱ级提高了一倍;造船要求钢板坚韧性、强度大幅提升,而普通船板需求越来越少;汽车用钢强度大幅提高,但厚度却在减薄;集装箱、铁路用钢板、液化天然气用钢等,都要求零下60°的韧性、强度才达到标准。

朱继民表示,上述要求对钢铁产品结构升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适应制造业的升级,对钢铁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首钢借力搬迁成功转型

“原燃料价格上涨的局面令钢铁企业难以为继,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能源需求等课题也对钢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进行结构调整是必然要求。”朱继民表示。

“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增速的高指标,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朱继民说,和全国、全北京市一样,首钢在这一调整中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调整。

朱继民称,2011年,是钢铁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困难的一年,也是首钢攻坚克难,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的一年。首钢在这一轮新的发展中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亟待调整的问题。

首钢的**个优势是实施了结构大调整,提前完成了包括布局调整、技术装备升级、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等几大任务。通过搬迁调整,首钢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又在行业结构调整之前,在很多领域完成了自身的调整。

第二个优势是首钢新建钢厂节能减排的水平处在全国先进水平,远远优于国家标准,不但大量减少、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在能源转换上也做出了探索性的试验并获得成功。

第三个优势是首钢在都市产业的发展上率先做出探索。比如环保产业,在老矿区大约1.6平方千米范围内发展都市型环保产业,包括生物垃圾的发电、固体垃圾的加工再利用、餐厨垃圾的回收加工和利用、玻璃器皿的回收加工和利用等,打造了一个环保产业自身循环发展的产业链。这种发展瞄准了钢铁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首钢不断加强产业链体系的打造。在上游原材料领域,首钢在国内外收购了一批铁、炼焦煤、喷吹煤矿山,使首钢上游煤矿和铁矿产业链得到全面扩展。在下游产业链领域,首钢和很多科研单位、**终用户、物流企业结成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当然,要打造完整的下游供应链,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与宝钢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为首钢在这些方面还是后来者,我们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实现全产业链的打造,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朱继民说。

朱继民表示,首钢通过搬迁调整,优化了产业布局,新钢厂装备世界**,钢的生产总能力从过去的800万吨上升到3000万吨;非钢产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与其他钢铁集团相比所占比重较高,在钢铁主业普遍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具有更多的调整余地,符合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一业为主,发展多元化产业。

“作为企业,越是面对经济放缓、市场紧张的压力,越是要实施降低成本、产品开发、市场开发3个倒推机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成本降低一百元、产品附加值提高一百元。”朱继民介绍,迄今,首钢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管线钢居**位,家电板、集装箱板居第二位、汽车板居第四位。

朱继民告诉记者,对于未来,首钢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前后使首钢的综合竞争能力能够居于国内的**水平;第二,在第二个五年建成包括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这是我们总体的战略目标。

发表评论

  • 24小时热点

产品导航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