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新闻资讯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特别报道 > 从“以竹代木”到“以竹胜木”
我有新闻发布文字大小 【

从“以竹代木”到“以竹胜木”

发布日期:2008-01-01 查看次数:468

     11月16日,亚洲竹业集团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板公开发行,成为第二家在德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中国企业。该集团全资子公司福建新日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竹制品综合开发和利用。

    凭借在竹产业10多年的拓展,这家公司基本完成了从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转变。这种商业模式为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收益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也被众多机构投资者看好。

    每一个产业都有潜在的风险。日本早年的竹材加工业曾有过辉煌,但随着其经济的转型,竹业从兴旺走向了衰落。如何加快发展竹产业,正成为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认为,我国竹产业界应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展望竹材利用的途径,竹材加工业必须在充分了解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加工,合理地加以利用,摒弃“以竹代木”观念,努力生产各种附加值高的“以竹胜木”产品,实现竹材加工产业的战略转移。

    多年研究竹产业的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萧江华表示,竹林经营的目标应该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高产是基础,也就是资源要丰富,才能形成产业;优质就是竹资源质量要好,要符合加工的需要;高效就是要开发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不能一味依靠消耗资源来换取利润,要低投入、高回报。同时要坚持一二三产联动。一产是种植业,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二产是要大力发展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三产就是发展贸易,开拓竹产品市场空间。只有三产联动,竹产业才能协调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赵仁杰则认为,我国在竹资源的工业化应用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过去产品主要局限在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生活用品等物理应用方面,其实竹产品的开发利用范围很大,前景非常广阔。竹子的化学应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这方面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附加值也高。竹加工企业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
  
从事竹制品行业的人都知道,卖一个笋顶多1元钱,卖一根竹至少10元钱,而加工一根竹起码赚20元,如果是制成竹炭之类的科技产品,利润就更高了。各竹产区近年都相继出台了不同鼓励竹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已初见成效。不仅竹业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攀上新台阶,竹林资源的多种效益也得到有效开发。

    依托竹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在浙江、福建、四川等产竹省区迅速发展,已成为竹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浙江安吉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来自竹业,福建省竹业产值上亿元的县已有近20个。

    福建建阳市黄坑镇近年来通过实施“以竹强镇、以竹富民”措施,全镇竹业总产值已达1.2亿元,形成了从竹筷、竹勺到竹地板的系列产品,每一根竹子的竹篼、竹梢、竹节、竹丝和竹粉都得到充分加工和利用,大大提高了毛竹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以笋竹为农村经济第一大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的浙江临安笋竹面积达到了48.9万亩,2006年全市竹业总产值24亿元,竹笋的产值642亿元,产区15万竹农近六成收入来源于竹业。

    随着竹产业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农户”、“公司+粗加工户”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模式。同时,各类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竹业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竹材加工正向全竹利用和创新增长转变。竹业龙头企业正成为竹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体。

    据了解,目前全国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超过10家,5000万元以上的近3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300余家。竹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国年生产竹材达11.52亿根,竹笋产量达420万吨,竹地板产量约600万平方米,竹胶合板产量达167.32万立方米。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10查看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