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世界名牌”评选最看重的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董明珠指着展示厅中一幅格力创业初期的工厂照片说:“格力能获得世界名牌的称号,就在于无论是在创业之初的艰苦条件下,还是在现在的大好环境中,格力都始终坚持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
1991年,海利
空调厂和冠雄
塑胶厂合并成格力电器的时候,格力已经是空调行业的“迟到者”。当时,格力一条破旧的窗机
生产线年产能不过2万台,而竞争对手却已经达到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空调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产品还没下线,已经有大批订单等着,无论质量好坏通通被搬上货车销往全国各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少空调企业为眼前利益,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空调市场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但是,创业之初的格力早早就意识到要赢得市场必须狠抓产品品质。从1995年开始,格力开始了全面的质量整顿。设立
零部件筛选分厂,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经过各种检测,合格后方能上生产线;制订“总经理12条禁令”(现已经延伸为“总裁14条禁令”),对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作了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
在格力空调三厂的生产车间内,笔者看到这一系列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规章依然在规范着格力员工的操作。而据格力方面人士介绍,在国内空调企业中,能够设立筛选分厂从源头起就严抓产品质量的,格力仍然是唯一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