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广州楼价居高不下;那边厢,建材零售商叫苦不迭。殊不知,在精装房比例日益增高压缩建材零售的背后,一个旧房翻新和精装房更换部件的巨大建材零售市场正悄然形成。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广州300万户家庭计算,每户每年更换
灯泡、
马桶、厨房电器等局部装修的费用不会少于3000元,这样一个接近100亿元的建材零售新蛋糕,无疑将成为广州建材零售行业争相追逐的新宠,而要不要开发、谁来开发、如何开发这个市场成为当下广州建材行业的崭新命题。
市场契机
四年周期轮现建材零售新高峰
在当下许多建材零售商普遍感觉市场萎缩和生意艰难时,却有人乐观地发现并指出,一个接近100亿元的建材零售新市场正在形成。对此,靓
家居建材超市总经理曾育周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把广州的建材零售业格局放在四年一个周期的大背景下:1996~2000年,福利分房的末班车,成就了广州建材零售史无前例的高峰期;2001~2004年,小房地产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和开发精装房,导致建材零售开始萎缩;到了2005~2007年这个阶段,大房地产公司开始主导市场,精装房比例也越来越高,其与建材厂家直接紧密合作,使得代理商逐渐转成服务的角色。在这个背景下,随着旧房二次装修需求的开始出现,建材零售开始慢慢回缓;而在即将到来的2008~2012年这个四年阶段,2000年左右买房的人们二次装修的需求将集体涌现,如同80初人群结婚潮和千禧宝宝就学潮一样,这个高峰期的到来勿庸置疑将促成一个新的巨大的建材零售市场,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和行业契机。
根据广州房管局近几年的数据也显示,2001年广州八区房屋交易总面积757万平米,2002年为883万平米,而2004年,广州十区房屋交易面积为1969万平米。按照广州现有人口1200万,按照每户4人计算,300万户家庭每户每年更换灯泡、
窗帘、厨房电器等局部装修的费用不会少于2000元,包括
抽油烟机、煤气灶、消毒碗柜、
灯饰、
热水器、马童盖板、墙壁
涂料、
木地板、窗帘等等家居部件。比如现有住房的
强化木地板大多已经出现严重的褪色、拱起、起泡等现象、就进入了更换的高峰期。的确呈现出这样一个50亿~100亿元的建材零售新蛋糕。
市场培育
关键在于引导建材消费观转变
新的市场空间在“愁云惨雾”的行业现状下悄然呈现,而面对这个巨大的新市场,家装公司、工程包工头、传统建材市场、建材超市等这些建材零售的主体和业态将如何面对、开发和攫取?业内人士指出,现实的情况是:稍具规模的装修公司不愿意做琐碎的家居零部件更换,因为人力成本将超出收益;包工头不易得到消费者信任,建材市场也因租赁模式而难以系统组织商户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因此,囊括所有建材门类且购物便利的建材超市,便将成为这个潮流最大的受益者。
曾育周认为,在当下广州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住房已由安居乐业的生活必须品,成为大部分人望尘莫及的奢侈品。于是,市民对于置业安居的打算,开始慢慢从不断更换新房的想望到屈服现实,进而改为重新装修现有旧房,这种浮躁心态的改变,则是这种新市场形成的人性因素。而作为建材零售商家,是被动的接受消费者届时的实际购买行为,还是主动地诱发消费者这种潜在的需求呢?勿庸置疑,主动开发需求、诱导需求,把建材这种传统意识里的耐用品变成一两年一换的日常消费品,是不断开辟零售市场空间的根本,也能间接地敦促消费者家居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市场策略
积极传输“健康家居”革命的理念
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摆在面前,那么众多的建材零售商将如何开发?曾育周认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发,而向消费者输出这种健康家居的观念和资讯,是商家要做的第一个步骤。对此,靓家居建材超市提出“健康家居保姆”概念,将联合一些生活渠道,以派送资料和单张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健康家居的观念和常识:比如马桶多长时间更换最好,抽油烟机应该多长时间清洁和更换,窗帘布、木地板等等这些装修材料的寿命、保养以及健康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健康家居生活的必要,及时更换陈旧的装饰材料,以营造清新、环保、卫生的家居环境。建材卖场和建材品牌经销商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在消费者中掀起厨房健康改造大革命、卫生间革命等等,以诱导和培植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广州房价已经进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它已经远远脱离了城市中高收入者这个买房主要力量的群众基础,2007年无疑将是广州房地产业的一个拐点和契机。因此,建材零售商应该共同传达这个概念,来开拓建材零售新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由此体现,牵引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引导消费者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开拓市场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