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新闻资讯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特别报道 > 沈阳中街工地出土数百辽代陶瓷片
我有新闻发布文字大小 【

沈阳中街工地出土数百辽代陶瓷片

发布日期:2007-08-08 查看次数:699
近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出土的数百件陶瓷片讲述着沈阳2000多年的发展史。    今年6、7月间,沈阳市文物考古部门在中街地区的一工地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量历史遗存,由于发现地点介于朝阳街与故宫东墙之间,因此有人将其历史与战国至汉代兴建的候城相联系。“其实战国到汉代时,候城的遗址应在今天故宫的脚下,距离这里还有100米~200米的距离。”一位专家说。  然而,考古人员却在战国时留下的距今2000多年的垃圾坑里,发现了大量瓦当残片,在当时这种相对浑厚的瓦片只有衙门才能使用。  在本次考古挖掘中,专家们发现了数百件陶瓷片。一位工作人员已经用特殊的黏合剂粘好了两件辽代白瓷盘,这两件瓷盘釉厚、烧制精巧……在古玩界,流传着“一两白瓷一两金”的说法,虽然这两件白瓷盘已为残件,但其文物价值依然很高。  “辽代时,沈阳被命名为沈州,而发掘地点就在城墙附近,因此在这里发现这些瓷片是符合历史的。”一位专家说。  在考古现场,专家们还发现了大量的辽金元时期钧窑瓷片,钧窑是古代河南地区重要的瓷器烧制窑口,号称天下五大名窑之一。  在众多珍宝中就有一件是元代的钧窑瓷碗,碗色温润、纹理细腻,部分区域还使用了开片烧制的方法。“在当时,沈阳路与中原的文化经济交流十分频繁,这些钧窑瓷片就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专家说。  在明清两代的地层中,考古专家发现更多的是民窑陶瓷器,其中一件明代青花器格外引人注目,它的青花色泽很淡,但却古朴典雅。  在这600年中,沈阳从元代的沈阳路升级为沈阳中路直至后来的盛京城,城市的东缘也扩展至今天的大东边门,这样居住在朝阳街附近的就是更多的官吏和平民。然而,考古专家也有很大的遗憾,因为后期居民在建房时,对地层破坏严重,因此很多的文化遗存信息消失了。  有关部门表示,此次中街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巨大成果,证明了从战国直至今日的历史文脉绵延不绝,对于进一步研究沈阳的建城史有着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10查看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