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整体上市势在必然,”包钢一位高层人士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事实上,公司当初的架构安排就决定了这件事迟早需要解决。”
整体上市可完善工艺链条
2001年,包钢部分重组上市,装入上市公司的主要是以前由轧钢厂组成的轧材体系,这并非一个完整的工艺链条,而其他的体系都还留在包钢集团手中。
据了解,炼出
钢材需要经过采矿、烧矿、形成铁水、钢水、制成钢材等多个环节,这是一个很长的工艺链条,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该人士透露,从生产体系方面而言,上述情形造成了诸多不便。由于包钢股份体系的不完整性,导致上市公司与包钢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量极大,其中原材料采购的关联交易数额就颇为巨大。
从管理体系上来讲,轧材在上市公司手里,集团则留有大部分其他资源,这就造成了两套人马,两套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少需要双方协调的问题,不利于公司长久的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包钢当时之所以部分重组上市,形成以上的局面,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说,这是由于当时制度的限制,对上市规模等有着严格的规定,包钢只得作出变通。
整体上市通道渐开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日,政策、制度等都在逐渐完善,已经为包钢的整体上市打开了通道。同时,包钢整体上市后,上述问题也将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为此,包钢此时实行整体上市,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在当前的环境下,市场对“并购重组”、“整体上市”颇为关注和热衷,对盈利的预期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