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新闻资讯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特别报道 > 传统与民族的才是中国的家居艺术
我有新闻发布文字大小 【

传统与民族的才是中国的家居艺术

发布日期:2007-06-09 查看次数:514
现代家居装修和陈设融入传统元素和民族特色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意识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个性生活追求的表象。 一、自然观 在中国,农耕经济持续了几千年,与收成好坏直接相关的自然条件倍受人们的关注,久而久之,"关注"便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 中国室内设计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中国建筑有楼、台、亭、阁、廊、榭等类型,它们或处山顶,或位于水边,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自然环境之利,又能成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传统的"四合院"对外是"封闭的",对内则是"开敞的"。"庭院"与周围的厅、堂、廊、室等既"隔"又"通",实际是厅堂的延伸和扩大。不仅习供人们劳作、休闲,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其实质就是把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中国建筑的门窗,不仅能够采光与通风,多数还有"借景"的功能。"窗含西岭千秋雪"就是关于这种功能最为精彩的写照。至于"景窗"、"景洞"等,顾名思义,更具取景的作用。 "借景"多为"远看",引入自然景物则为"近观"。供石、养花、制作盆景,在中国均有悠久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于轩辕黄帝赏玉的记载,周时,周公曾用几架将玉石供在神座之上,《周礼》注称:周公植璧于座。可见供石之风,兴之甚早。到后来,以奇石置案,用石制作挂屏、座屏者,就越来越多了。《南方草木状》曾记,交趾太守向孙权献桔,一蒂十七果,群臣尽贺,认为是吉样之物。东汉墓室壁画上有盆栽的形象:一个圆盆,内栽八枝红花,置于几座之上,这一切都表明盆栽、盆景的起源也是很早的。 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意在"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以小见大,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人们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的感情。 "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是中国造园中最受推崇的境界,其情形也表露在中国室内设计中。不可否认,古代宫殿、官邸和豪宅,确有追求华丽堂皇、珠光宝气的倾向。但从中国室内设计的总体看,主要倾向还是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民居中常用竹藤家具、根雕家具,装饰中有大量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木雕,界面以黑、白、灰等为主色,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等等,都能说明这一问题。 二、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涉及对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古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并以儒家倡导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中国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种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教化的意义。以汉代壁画为例: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在未央宫承明殿绘制《纳谏图》,意在表明皇帝应该听取臣民的意见;汉宣帝在麒麟阁绘有包括霍光、苏武在内的11人肖像,意在追怀功勋卓著的大臣;郡府厅堂壁画,有历任官员画像,注其清浊进退,以资借鉴;学堂壁画有孔子的七十二弟子,意在为学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贯穿人文意识的载体极多,除上述壁画外,尚有雕刻、匾额、楹联、书画以及挂屏、钟鼎、铜镜、文房四宝等。在上述种种载体中,匾额、楹联等尤有特色,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警世、激励、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三、审美习惯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少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的审美习惯,如注重完整性、喜欢情节性,偏爱含蓄性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多为矩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状,也不习惯在完形中随意"砍"掉一块或‘贴"上一块的非完形。在多个空间组合时,喜欢形成序列,就像写文章,必有起承转合,有头、有尾、有高潮。 在空间分隔方面,多用虚拟分隔,以取得似分非分,似断非断,隔而不断的效果。中国室内环境中的碧纱橱、落地罩、飞罩、屏风、博古架、帷幕等极有特色,为外国室内环境所少见,其最大特点就是"隔而不断",并有很强的装饰性。 传统的建筑中常用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传统建筑中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这是一种隐喻,即用生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附会人事,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用竹是因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用梅、用松、是因梅、松耐寒,寓意人应具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品格。象征和隐喻是相似的。在中国室内设计中用"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健康长寿等手法极为常见,都是托物寄情、寄志,用以表达美好的意愿。 装饰中还有以数字表达某种含义的,如以"十二"表示十二个月,以二十四表示二十四节气等。因此,许多建筑的开间数、踏步数,都不是随意确定的。中国素有崇尚"阳数"(奇数)的习惯,并以"九"为最尊贵,故在宫殿建筑与装修中,常常选用九字或九字的的倍数。上述种种手法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手法。它不仅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也确实能给欣赏者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和悉心揣摩的余地。 (转自新浪.美丽家生活馆)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10查看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