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谐”专家解读“企业社会责任”
发布日期:2007-03-07
查看次数:725
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首先,从经济学中的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看:
第一个层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从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来考虑,从近期讲,可能会有点损害股东的利益,因为要把钱捐献出去。但从长期来讲,应该使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扩展,因为企业在尽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定会注意怎么搞好同源共的关系,搞好同社区的关系,最后能够使得股东利益最大化。
第二个层次,从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的角度来考虑。从货币收入的角度讲,从企业来说,可能是要捐出一些钱,要消耗一部分钱;但是从非货币收入的角度讲,企业是有收益的。比如说企业的信誉能够增加,企业跟社区的关系能够搞好,企业内部的职工是更加凝聚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带来很多非货币收入。
第三个层次,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来考虑。从有形资产的角度来讲,企业捐献会时有形资产有所减少,但从无形资产的角度来讲,企业是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无形资产。因为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名字,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等等,都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都知道,以上观点虽然正确,但上次开会的时候我也讲过,不全面、不深刻,因为这仅仅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假定我们从社会人角度考虑,意义更广泛了。
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在我们整个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提供物质产品,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人,培养一种思想,发扬一种思想,无论是企业的职工,还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在培养人方面尽到社会责任,要让全体职工都拥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社会企业的成就和目标。
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当考虑到,我们不仅要注意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还要注意到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领导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而企业责任这表明了我们不仅关心当代人,而且关心后代人。比如说我们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后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后代在这里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认识到这一点,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就更清楚了,这不仅有利于本代,还有利于下一代。
作为社会人,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人的幸福是依存于周围人的幸福,人对幸福怎么理解,一个人的幸福是依存周围人,周围人幸福了,你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所以要帮助贫困地区,实际上我们对幸福真正的含义理解就是这样。从这一点来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以人为本,企业责任评估我们正是以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做的。
企业社会责任另一个方面就是财富观念,原来讲财富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创造出来的。但现在来讲还不够,不仅是本企业的物资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也包括社会环境的作用。企业并不是孤零零一个企业存在,企业是不能离开这个社会的,假定企业脱离这个社会,财富会增加这么多吗?所以财富的存在,其中包含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共同创造,也包括社会对它的作用。
厉以宁:
希望更多的企业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我自己认为中国现在的企业,实际上他们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所了解。我所遇到的这些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有一种信念,就是我们过去企业,受到各种限制没有发展起来。今天企业能够发展起来是得益于社会,是社会造成这个好环境,让我们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因此要回报社会,回报社会不仅是我自己发展起来是因为得到社会的帮助,而且有社会责任在里边。
我觉得一个企业家个人事业的成就和他的社会责任感是合二为一的,为了个人事业成就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占据更多的市场,创造更多的财富,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他希望把自己所赚到的回报给社会,二者要结合起来,不然会很难想象。有一个企业家对我说,我现在赚到的每一块钱都是我的遗产,因为这辈子肯定是用不完的,但我还要赚钱,但是赚了钱是为了捐的,这就是对社会的责任。中国的企业家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相信企业的发展,和它的社会责任这两点是一致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蔚华: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约束和自由途径
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思想和对道德法则的敬重,这是全人类人文兢慎的核心,而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既是社会繁荣的制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企业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了将近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造就了良性的市场环境和一大批企业和企业家。并正在与世界接轨,毫无疑问,赢取利润,在市场环境下这是企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我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它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随着企业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市场主体,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基本力量。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一百大经济体中就有五十一个是跨国公司,剩下的四十九个才是国家的经济体。在企业的作用日益重要的情况下,企业行为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企业本身。而具有越来越强的社会的外部性,从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置疑。从要求企业诚信经营、尊重员工、保护环境,到反血汗工厂运动的兴起和SA8000的推行,企业的发展战略已经和全社会乃至全球的福利联系在一起了。照顾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必然要求。
最近十余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公司已经承担起了社会责任。而越来越多证据也表明,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参与,不仅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而且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表现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又会无形的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员工自身于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环境里,会增加他们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然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单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力量是薄弱的,而联合企业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论在组织上、规模上、影响上,都更能发挥作用。有见于此,今天,为了提高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强化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我们应主动从更宽广的时空唯独审视企业的发展观,并将以企业合力共同推动企业的责任事业,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企业责任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得自由的必要途径。中国企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富有不可推卸和特殊的责任,希望越来越多企业同仁,将CSR整合到企业发展的框架中去,并且致力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事业。
牛根生:
履行责任程度决定企业生命长度
我们常说未来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而是有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有一颗什么心呢?从负责任的角度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爱心,其次是诚心,至少不能没有良心。
先说最低标准,良心。一个讲良心、负责任的企业,起码要做到“五不害”,一不害消费者,二不害股东,三不害员工,四不害合作伙伴,五不害同行。俗话说,“害人一千,自损八百”,祸害别人的企业,即使一时得逞,最终也难逃一个宿命轮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另外一个标准就是诚心。把企业办的响当当、亮堂堂,雷锋精神的第一指标是干好本职工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首要前提是把企业办好。企业如果办不好,不但承担不了社会责任,本身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负担,诸如亏损、失业、资源浪费、还不起贷款等,最终都会成为社会的包袱。
然后说更高的标准,就是有爱心,也就是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承担法定义务。例如,对消费者、股东、银行、员工、合作伙伴、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依法纳税的义务,其核心内容是构筑企业生态环境的内部和谐。
第二层,承担道德义务,例如扶危济困,发展教育、支援科技,对事关国家、民族大业的社会公益事业予以广泛支持,其核心内容是构筑企业与全社会的整体和谐。
来源:装饰市场报 本报记者: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