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报年前对“谁能拯救高笋塘”做了系列报道,在行业再次打开了人们对高笋塘的记忆,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高笋塘的关注……本月初,荷花池立交桥全线贯通,困扰高笋塘的交通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一条道路将反映出两个不同结果来:路通了!高笋塘究竟是活路!还是死路?日前,本报记者亲临改造后的高笋塘道路现场,亲自体会到了道路给高笋塘商圈带来的影响。
现场感受——公交车
高笋塘 道路好畅通
本月初,对成都北门高笋塘一带的卖场和厂商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荷花池立交桥修建已经完毕,开始全线通车了。
历时半年之久的高笋塘道路改造,给这一带的卖场和商家经营造成了困难,萧条的建材商圈道路不畅一度陷入了困局。在道路改造期间,高笋塘给众多商家带来的是“饥荒”和迷茫。
现在路通了,高笋塘能否再现新的商机,能否再现新的繁荣,商家们的窘况能否得到根本解决,生意能否好起来……?如此种种的焦点问题,值得业界期待和关注。
带着业界厂商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报记者亲临改造后的高笋塘道路现场,亲自体会了一下道路给高笋塘商圈带来的影响。
2月1日,高笋塘道路改造后全线通车第一天。上午10点,记者从金沙车站踏上了69路公交车,在车上记者感觉到改造后的二环路的确比以前畅通多了,沿途除了五块石路口至火车站拥堵以外,其它路段十分通畅。车行至荷花池站,记者特意记了一下时间,车从荷花池站经过立交桥至高笋塘路口(与解放路交叉路口),仅仅用了短短3分多钟,车从高笋塘路口(与解放路交叉路口)到达站台后花了不到1分钟,一路畅通得几乎超出想象。车上的乘客告诉记者:“现在好安逸,荷花池因立交桥不再堵车了,眨眼工夫就到了高笋塘路口,好快哦!”
现场感受——出租车
道路通畅了 路口拥堵了
2月2日,高笋塘道路改造后全线通车第二天。上午11点,记者从盐市口坐上了出租车到高笋塘,一路经过了顺城街、锣锅巷街、草市街、解放路。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当车行至一环路口就开始堵车了, 从一环路路口至二环路高笋塘路口,耗时大约10分钟,经过高笋塘路口耗时2分多钟。
高笋塘道路改造后畅通了,而路口却拥堵了,这好象有点矛盾。出租车司机给记者讲了具体原由。他说:“高笋塘道路改造后,由西向东和由东向西的车辆速度快了,从火车站方向来的车不到1分钟就可以到达高笋塘路口,所有的车辆都会因为荷花池立交桥的设计快速集中在高笋塘路口上,加之南来北往和东西往来的车辆向左转弯行驶,自然会造成整个路口拥堵,现在高笋塘路口成了车辆通行的一个大路口,堵车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场感受——自驾车
到卖场去 一点不方便
2月3日,高笋塘道路改造后全线通车第二天。中午12点,记者和朋友驱车由西向东来到了高笋塘,准备到西部精品城和亿家天下两个市场去了解一下材料行情,由于在立交桥上车速太快,当车行至高笋塘路口时,却难为了开车的朋友,要想进那两个市场,车必须左转,然后慢慢在慢车道行驶,才能到达目的地。朋友告诉记者:“好不方便哦,还花这么多时间转弯,我们不如往前冲,现在我们如果不停留不等红绿灯,早就到了前面的512建材市场。”朋友是属于刚富起来的那一类,车龄不到一年,如果不是记者要他体会一下开车到高笋塘购物的具体感受的话,遇到这样麻烦的事情,他会直接去其他的卖场。
记者的朋友不是很怕麻烦的人,他对高笋塘卖场的感受是“开车买装修材料,一点都不方便”。那么其他的消费者感受怎样,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在高笋塘商圈的专业市场现场,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都是一晃而过,似乎遗忘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因为车速太快,更多的人应该在充分地享受着驾车的乐趣……
业界反应——正面观点
路通了 高笋塘商圈活了?
2月初,一直困扰高笋塘建材商圈的交通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道路已经开始全线通车。现在,高笋塘道路通畅了,这一带的装饰建材商业能否因道路通顺实现新的繁荣?业界自有话说。
在采访中,一部分厂商对高笋塘商圈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高笋塘除了道路什么都不差,现在道路问题彻底解决了,这对整个高笋塘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高笋塘具备装饰建材行业基础,商业底蕴浓厚,传统建材行业的商业历史积淀和口岸优势,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高笋塘商圈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出于对高笋塘具有深厚的感情,很多商家急于希望高笋塘装饰建材商圈能够快速繁荣,他们认为:路通了,高笋塘从此就有活路了。
业界反应——反面观点
路通了 高笋塘还是死路?
日前,针对高笋塘全线通车一事,业界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很多商家对通车后的高笋塘仍然有心忡忡。在采访中另一部分商家认为:路虽然通了,但高笋塘还是死路。商家们说,高笋塘现在不具备任何优势,商圈严重破坏,已经到了没落境地。况且商圈里的卖场运作一直动荡不定,给商家们造成了很多阴影。以前在高笋塘能够赚钱,现在高笋塘是亏本赔钱。这几年来,高笋塘的市场改造,虽然对商圈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思路和手段,使整个商圈在大好的形势下,陷入了困局。
商家们说,以前高笋塘道路没有改造,在十分畅通的状况下,商圈没有得到更好发展,现在通过改造,商圈处境已经是雪上加霜。所以,现在如果还对高笋塘抱有一定想法的话,那么就是一种幼稚。高笋塘装饰建材行业商圈的前景,已经与道路通畅与否没有必然联系,没落是一种必然。
记者调查——
卖场依旧静悄悄
2月初,高笋塘全线通车了!这对整个商圈和众商家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5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了高笋塘,对所有的卖场和商家做了一次调查。
商圈——萧条寂静
在通车后的高笋塘商圈,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一种冷落和失望,商圈里的卖场除了个别市场为招商做准备外,其余卖场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改造后的道路上车来车往,与个别卖场的“低调”行为极不协调。在现有的部分卖场,春节即将来临,但节日氛围烘托出来的是萧条和寂静。
商家——表情凝重
走进某卖场,冷风袭来,让记者打了几个寒颤。空荡荡的卖场除了商家和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一个行人。当记者来到商家摊位,商家们都会不约而同上给记者打招呼,表情凝重的脸庞似乎因为客人到来而舒展开来。记者注意到,商家们渴望的眼神已经再不是一种激情,而是一种被迫无奈。
卖场——生机不在
在高笋塘商圈的所有卖场里,记者感受这里的商家似乎习惯了一种安静,他们对高笋塘通车一事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在采访中,商家们一脸的无奈,他们告诉记者这应该是市场方的事情。在卖场里,有的铺面没有灯光,阴森昏暗,完全缺乏生机。针对卖场的现状,记者试图采访市场
方管理者,但工作人员以负责人不在为由谢绝了记者。
铺面——卖了无人管
在调查中,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改造后的高笋塘卖场,铺面几乎是被开发商买掉了的,对铺面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投资者。开发商为了安抚投资者和给投资者一个交代,会大肆招商,在招商过程中,他们只重商家数量,不讲究商家的实力和质量。这种只图眼前利益的行为,为整个卖场的经营埋下了诸多隐患。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印证。
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笋塘商圈改造后的卖场铺面被开发商套现之后,现因商圈运作难度等因素的制约,让开发商有抛弃铺面经营管理之嫌,现在卖场里所有铺面出现了“卖了无人管理”的局面。
行业观察——权威人士
崛起不是朝夕之事
高笋塘路全线通了,业界对此反应不一,针对高笋塘的未来,记者采访了行业权威人士。行业专家告诉记者,客观的说,高笋塘在年前顺利通车,对整个商圈应该是好事。但是由于受行业竞争的影响和整个市场现状,高笋塘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那是极不现实的。道路通了,我们只能看到通的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因此,打造高笋塘装饰建材商圈,让高笋塘崛起,不是朝夕之事。
专家说,高笋塘的问题不仅仅是道路交通问题,还有更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卖场的运作者客观解决。首先,是行业大环境的竞争,今年行业大环境竞争将比以往年份惨烈。一批大卖场将在南门崛起,将分走行业绝大部分有实力的厂商资源,这部分厂商资源是关系市场存亡的砝码。现在论实力,高笋塘商圈里的任何卖场都无法与新崛起的卖场抗衡。有实力的厂商资源到不到手,卖场的生存又从何谈起。其次,是商圈自身的问题需要客观解决。现在商圈已经成为了一个假口岸,路虽然通了,但消费者购物极不方便。同时商圈里的所有卖场因铺面为售后转租,没有实力商家做后盾,没有良好的商业基础,这是制约整个高笋塘走向何处的命脉。最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商圈的口碑已经消失,很多商家对高笋塘彻底失去信心,所以要迅速扭转困局更是难上加难。
专家指出,现在高笋塘商圈已经是支离
破碎,商圈现有的卖场和商家资源因行业竞争在严重萎缩,现阶段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商圈商业氛围,这样又怎能轻易实现整个高笋塘的崛起。整个商圈现在处于困惑和四分五裂状态,单靠一两个企业来推动是很困难的。
对于高笋塘面临的机遇和困境,专家的解释是困境远远大于机遇。高笋塘要走出困境还需要时日,还需要一个整合过程,需要这一带的推动者共同出力,进行联合出击。在动荡的局势下,任何一个卖场单枪匹马闯江湖,都会是失败的。现在从事卖场运作,不是打打广告,给商家们简单陈述一定理由就可以解决的,如果真的是那样简单,人人都可以吃这碗饭,卖场早已风风火火了起来。
专家们最后说,我们看好高笋塘,但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的几年。高笋塘商圈如果还有大企业进入,重新倡导一种全新的模式,那么高笋塘的前景是值得期待。如果没有大企业进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的诸多问题,那么高笋塘崛起将是空中楼阁。对于高笋塘面临的现状,希望行业商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现在高笋塘的未来不能单纯地寄托在现有卖场的运作者身上,在行业关键时刻,商家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
通过行业专家的分析不难看出,高笋塘的未来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高笋塘的崛起决不是朝夕之事。
《装饰市场报》记者 老杉
特别提示:
关于成都装饰建材行业“商业卖场”的讨论,本报现已开通讨论热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热线电话:028—83357418 登录www.jc001.cn“九正社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