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9日,全球最大的
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
家居(IKEA)成都店将正式开业。这是继宜家家居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家中国新店。
据宜家亚太区总裁杜福延(Ian Duffy)称,宜家计划到2010年,在中国开设至少10家标准店,年销售总额有望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中国的10-15个核心城市开设宜家家居零售店。
显然,宜家已决定将中国作为它未来最大的市场之一。
宜家第四店·新闻事件 宜家第四店·新闻事件
11月5日下午3时许,以280亿美元身家高居今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四位的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第一次低调来到成都。次日清晨七时半,英格瓦·坎普拉德和几名宜家高管便赶往宜家成都店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记者一行在位于成都城南三环路内侧的宜家店看到,宜家成都店已顺利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卖场内部装修和外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正处于紧张的收尾阶段。
宜家成都主要的外部公共配套设施包括了商场一
层架空的停车场,可为900辆车提供免费停车。二、三层购物商场由大件物品销售区(层高13.50m)、小件物品销售区、展示区、休闲娱乐区、办公区等几大部分组成。现在,宜家成都店已陈列好超过6000种商品,布置了52个家居样板间。
英格瓦·坎普拉德一直到上午10点过才离开宜家成都店。为人非常低调的他,并没有安排媒体采访。不过在其视察途中,每遇到一名员工,他都会微笑致意,甚至热情握手、拥抱。
据现场陪同的宜家成都市场部经理李曦称,英格瓦在对员工训话时一再强调:“我们要给成都带来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的产品!千万不要让市民们认为,宜家卖的东西一定就贵。”
另据了解,目前宜家在53个国家拥有1300多家供应商,而18%的宜家商品将从中国采购。在中国本地宜家商场销售的产品中,有60%是中国制造。去年,宜家还在成都设立了面向全球的采购中心。
宜家第四店·业界反响
“宜家进驻成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家居行业内的品牌商家相互激励。”B&Q百安居成都总经理胡渝明认为,现在成都人越来越倾向于休闲购物方式,家居也不例外,而且近一两年成都人对于家居建材消费的品牌和品质需求也愈发迫切,现在成都做硬装、做软装的家居卖场都齐了,成都人家居消费的选择面也就更广了。
今年4月29日,同样以家居家饰为主的来自台湾的HOLA特力屋抢在宜家之前进驻成都,成为成都的第一家专业家居饰品卖场。特力屋中国区总经理顾忆华认为,按照国际上“轻装修、重装饰”的趋势,繁杂的硬装修会越来越少,“因为软装潢是可以改变的,而装修一旦固定,改变起来就很麻烦。”顾忆华指出,成都是特力屋的第三站,并将成为特力屋在中国西部地区扩张的枢纽。
专家指出,市场调研显示,一般家庭新居装修第一年的总费用平均是71038.6元,其中硬装修是57591元,软装饰是13447.6元。之后每个家庭用于软装饰的花费每年平均是7786.8元。因此,中国的软装饰市场还很有挖掘潜力。
宜家第四店·核心人物
“低价供应大范围的设计优美、功能齐全的
家具用品,保证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宜家精神)建立的基础在于热情投入,一种不断求新求变的愿望,节俭的习惯、责任感、对待任务的谦逊态度以及简单的风格。”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一个家具商的誓约》
5岁开始赚钱,17岁开创宜家的英格瓦·坎普拉德,跟人们印象中的亿万富翁相去甚远。比如,这次来成都英格瓦居然坐的是经济舱,还自己推着行李车。据说,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出去视察工作,能坐火车时绝不坐飞机,坐飞机也是坐经济舱。
与英格瓦的节约务实精神相比,他所创办的宜家家居(IKEA)实在是有足够的可以炫耀的资本:截至今年7月,宜家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开了236家店,拥有8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近150亿欧元。
英格瓦的著作《一个家具商的誓约》被称为宜家王国的核心精神体现。透过这本书,全球终于对这个极少接受采访的世界顶级富豪有所了解。这个5岁时就曾用火柴盒与小伙伴进行价格谈判的瑞典人,把亲手缔造的宜家王国当成一个大玩具,将所有的创意、想像都融进宜家的经营中。在宜家,你被“洗脑”,心甘情愿。在宜家,消费不叫消费,叫体验。家具不叫家具,叫家居。
英格瓦和他的宜家家居,让你体验世界上最流行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周雨
热点评论—冲击带来积极作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宜家家居的扩张对本土家居零售业将是一次营销与管理模式的双重考验。
像麦当劳、肯德基之于餐饮业,沃尔玛、家乐福之于零售业,宜家绝对是全球家具业的
龙头老大。当人们在宜家能够体验到的“奇异”购物方式给本土的商人和消费者带来观念上的冲击时,一些传统家具行业开始模仿,但是,宜家可以效仿,却难以复制。
这正如我们往往在麦当劳、肯德基看到,孩子们常常对那些儿童套餐玩具和小小的滑梯爱不释手、流连忘返。眼下很多类似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店层出不穷,可是即使有人学会了麦当劳、肯德基的装修风格,学不会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对孩子的那份爱心。我们国内的家具商们学到了宜家的设计,却学不到宜家的精髓。
宜家成都市场部经理李曦提到,“所有的宜家产品必须具备三点——设计精美,功能性和低价格”。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贯彻始终的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用宜家中国区公关部经理许立德女士的话来说,“其实设计一个独特而美观的东西不难,但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一个价格低廉且美观实用的产品却显得太不容易,宜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形成一套专业流程和标准。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的采购渠道和生产模式决定了宜家是面向普通
大众的家居卖场,产品含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功能和应用。”
如何获得“宜家”般的高认同度,是摆在国内家具家居商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中国这么多家具品牌,每家都说自己是品牌,谁知道谁是品牌。
以一段对话为例。
甲:你买的
手机是什么品牌的?
乙:诺基亚的。
甲:你这套家具在哪买的?
丙:红星美凯龙家具城。
为什么不问买的哪个品牌的家具呢?不言而喻。
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成功的企业在观念上领先,就成功了一半。将有形的“家具”上升为无形的“家居”概念,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无疑是宜家不同于一般家具生产商的观念。宜家系统规范的管理,宜家精巧别致的组织架构,宜家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都成为宜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使人购买到心仪的产品,宜家更多的是带给消费者一种愉悦舒适购物体验。”李曦和每一个宜家员工都深刻理会了宜家家居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