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发布日期:2000-09-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拉制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饮用水、卫生用水和民用天然气、煤气、氧气及对铜无腐蚀作用的其他介质的无缝圆形铜管,公称外径不大于219mm。铜水管一般采用焊接、扩口或压紧的方式与管接头连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牌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8—1987 金属拉伸试验法
GB/T 241—1990 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 242—1997 金属管 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4—1997 金属管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6—1997 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GB/T 5121.1—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
GB/T 5121.2—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磷量的测定
GB/T 5121.3—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GB/T 5121.4—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硫量的测定
GB/T 5121.5—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镍量的测定
GB/T 5121.6—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铋量的测定
GB/T 5121.7—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砷量的测定
GB/T 5121.8—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氧量的测定
GB/T 5121.9—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GB/T 5121.10—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锡量的测定
GB/T 5121.11—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锌量的测定
GB/T 5121.12—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锑量的测定
GB/T 5248—199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 6397—19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T 8888—19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3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所列管材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3.1 材料名称:
3.2 牌号;
3.3 供货状态;
3.4 规格及精度等级;
3.5 重量或根数;
3.6 非破坏性试验的选择;
3.7 碳层试验;
3.8 特殊要求;
3.9 本标准编号;
3.10 其他。
4 要求
4.1 产品分类
4.1.1 牌号、状态、规格
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
牌号 状态 种类 规格,mm
外径 壁厚 长度
T2、TP2 硬(Y) 直管 6~219 0.6~6 3000
半硬(Y2) 6~54 5800
软(M) 6~35
软(M) 盘管 ≤19 ≥15000
注:需方有其他规格要求时,应在合同中注明其规格及相庆的偏差要求
4.1.2 标记示例
用T2制造的半硬状态、外径为φ22mm,壁厚为1.2mm,长度为5800mm的直管标记为:直管T2Y2φ22×1.2×5800GB/T 18033—2000
用TP2制造的软态、外径为φ18mm,壁厚为1.0mm的盘管标记为:盘管TP2Mφ18×1.8×1.0GB/T 18033—2000
4.2 化学成分
管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略)的规定。
4.3 尺寸及尺寸允许偏差
4.3.1 管材的尺寸系列应符合表3-1(略)~3-2(略)的规定。管材的壁厚允许偏差应为管材名义壁厚的±10%。
4.3.2 管材的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略)的规定。
4.3.3 直管长度为不定期尺长度,倍尺长度应加入锯切分段时的锯切量,每一锯切量为5mm,长度≤3000mm的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长度≤58mm的长度允许偏差为+15mm。盘卷长度允许偏差是+300mm。
4.3.4 外径不大于90mm硬态和半硬态直管的弯曲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外径大于90mm管材的弯曲度由供需双方协商。
表5 管材的弯曲度
长度 弯曲度不大于
3000 12
5800 任意3000mm不超过12
4.3.5 硬态和半硬态管材的不圆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管材的不圆度
壁厚/外径 不圆度,mm不大于
0.01~0.03 公称外径的1.5%
>0.03~0.05 公称外径的1.0%
>0.05~0.10 公称外径的0.8%(最小值0.05mm)
>0.10 公称外径的0.7%(最小值0.05mm)
4.3.6 直管的端部应锯切平整,切口在不使管材长度超出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允许有不起出表7规定的切斜。
表7 管材端部的切斜
公称外径 切斜 不大于
≤20
>20~50
>50~100
>100~170
>170 1.5
2.0
3.0
4.0
8.0
4.4 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管材力学性能
牌号 状态 公称外径
mm 抗拉强度σb,MPa 伸长率不小于
不小于 δ5,% δ10,%
T2、TP2 Y ≤100 315 — —
>100 295
Y2 ≤54 250 30 25
M ≤35 205 40 35
4.5 工艺性能
4.5.1 扩口试验
外径不大于54mm的软态和半硬态管材(硬态管经退火)进行扩口试验时,采用45°的锥,其扩口率成为外径大于54mm的管材可用压扁试验代替扩口试验,压扁后,软态管的内壁距离等于壁厚,半硬态的内壁距离等于3倍壁厚,管材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或破损。
4.5.2 弯曲试验
对外径不大于28mm的硬态管,应按表9规定的弯曲半径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角为90°,试验后管材应无肉眼可见裂纹、破损等缺陷。
表9 弯曲试验的弯心半径
公称外径 弯心半径 中心轴畔径
6 27 30
8 31 35
10 35 40
12 39 45
15 48 55
18 61 70
22 79 90
28 106 120
4.5.3 非破坏性试验
每根和管材均应满足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或涡流探伤检验的要求。
4.5.3.1 水压试验
管材最大工作压力按式(1)计算,各规格管材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见表3-1(略)。
管材进行水压试验时,其试验压力按式(2)计算。在该压力下,持续10~15s后,管材应无渗漏和永久变形。
Ρ=…………………………………………(1)
Ρt=nΡ …………………………………………(2)
式中:Ρ——最大工作压力,MPa;
Ρt——试验压力,MPa;
t——管材壁厚,mm;
D——管材外径,mm;
S——材料允许应力,硬态管S=63MPa,半硬态管S=50MPa,软态管S=41.2MPa;
n——系数(推荐值n=1~1.5)。
4.5.3.2 气压试验
管材进行气压试验时,其空气压力为0.4MPa,管材完全浸入水中至少10s,管材应无气泡出现。
4.5.3.3 涡流探伤
管材进行涡汉探伤检验时,其人工标准缺陷(钻孔直径)应符合GB/T 5248的规定。
4.6 表面质量
4.6.1 管材内表面不应存在任何有害层,当需方要求时,其内表面应通过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碳层试验。
4.6.2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分层、针孔、裂纹、起皮、气泡、粗划道、夹杂、绿锈等缺陷。断口应无毛刺。
4.6.3 管材表面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管材外径和壁厚起出允许偏差的划伤、凹坑压入物和矫直痕迹等缺陷。轻微的氧化色、发暗水迹等不作报废依据。
5 试验方法
5.1 管材的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GB/T 5121.1~5121.2的规定进行。
5.2 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按GB/T 228的规定进行。
拉伸试样应符合GB/T 6379的规定,其形状尺寸和试样号,按下列规定选用:
a)外径不大于30mm的,从管材上切取全截面管段试样,选取S7号试样。
b)外径大于30mm的,可取纵向弧形试样,选取S1、S2(S01、S02)号试样。
5.3 管材的扩口试验方法按GB/T 242的规定进行。
5.4 管材的弯曲试验方法按GB/T 244的规定进行。
5.5 管材的压扁试验方法按GB/T 246的规定进行。
5.6 管材的水压试验方法按GB/T 241的规定进行。
5.7 管材的气压试验方法按如下规定进行:
管材试验时,应与具有压力的气源保持连接,让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保持在管内。将管材完全浸入水中,检查从管材中是否有气泡出现。
5.8 管材的涡流探伤检验方法按GB/T 5248的规定进行。
5.9 管材的碳层试验方法,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
5.10 管材的表面质量用目视法进行检查。
5.11 管材的尺寸用相庆精度的测量工具测量。
6 检验规则
6.1 检查和验收
6.1.1 管材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6.1.2 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的规定不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3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2 组批
管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规格的管材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2000kg。
6.3 检验项目
6.3.1 每批管材应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弯曲试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6.3.2 当需方有要求时,管材应进行扩口试验、压扁试验。
6.3.3 每根管材可选择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涡流探伤检验三种试验方法的一种进行检验。
6.4 取样位置和取样数量
6.4.1 管材化学成分的取样,供方在熔铸时取样,需方在每批管材中任取一个样。
6.4.2 管材的力学性能、扩口试验或压扁试验和弯曲试验应在每批中任取2个样进行。
6.4.3 管材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或涡流探伤检验。
6.4.4 管材内表面的碳层试验应从每批中任取2个样进行。
内径不大于20mm的管材,应逐根进行内表面检查。
管材应逐根检查外表面质量。
6.4.5 管材的尺寸测量
对外径不大于10mm的管材,每批中取5根,检查壁厚尺寸。对外径大于10mm的管材,应逐根检查壁厚尺寸。
管材应逐根检查外径尺寸。
6.5 重复试验和检验结果的判别定
在力学性能、弯曲试验、扩口试验或压扁试验和管材内表面碳层试验的检测中,当有一个试样的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从该批中再取双倍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重复试验。复验结果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整批不合格或逐根进行检验,合格者单独编批验收。
最终检验结果的判定: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弯曲试验、扩口试验呈压扁试验和管材内表面碳层试验不合格时,按批判不合格。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涡流探伤、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不合格时,按根判别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在检验合格的每件管材外表面上应至少有两处如下标志:
a)商标;
b)产品名称;
c)牌号;
d)规格;
e)类型(A、B或C);
f) 标准号。
7.2 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 8888的规定或按用户要求进行包装。
7.3 质量证明书
每批管材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其上注明:
a)供方名称;
b)产品名称;
c)牌号;
d)供应状态;
e)规格;
f)批号;
g)净重或根数;
h)各项分析检验结果和技术监督部门印记;
i)本标准编号;
j)包装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