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 (PVC-U)管材
发布日期:1998-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必要的添加剂,经复合共挤成型的芯层发泡复合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外或埋地排水用管材,在考虑材料许可的耐化学性和耐温和性后,也可用于工业排污用管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033—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现适用连续批的检查)
GB 2918—87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条件
GB 6111—85 长期恒定内压下热塑性塑料管材耐破坏时间的测定方法
GB 6671.1—86 硬聚氯乙烯(PVC)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 8802—88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及管件维卡软化温度测定方法
GB 8804.1—88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聚氯乙烯管材
GB 8805—88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 8806—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GB 9647—88 塑料管材耐外负荷试验方法
GB/T 13526—92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GB/T 14152—93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真实冲击率法
3 材料
3.1 制造管材所用材料应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聚氯乙烯树脂含量不少于60%。在使用碳酸钙填料时,聚氯乙烯树脂加碳酸钙的含量不少于85%。其余为助剂,用于改善管材的加工性能以及提高管材的表观和物理机械性能,使之符合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制造管材的材料性能应符合表1(略)规定。
3.2 在保证最终产品满足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允许在芯层中使用本厂清洁回收料。
4 产品分类
4.1 管材按外观型式分为直管(Z)、弹性密封连接型管材(M)、溶剂粘接型管材(N)。
4.2 管材按环刚度分级,见表2(略)。
4.3 管格规格用de(公称外径)×e(壁厚)表示,见图1(略)和表3(略)。
4.4 标记
标记示例:
规格为110×3.2、环刚度等级为S1、溶剂粘接型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XPG-110×3.2 S1 N GB/T 16800—1997
5 技术要求
5.1 颜色
管材一般为白色或灰色,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5.2 外观
a)管材内外壁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沙眼、裂口和明显的痕纹、杂质、凹陷、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线;
b)管材端口应平整且与轴线垂直;
c)管材芯层与内外皮层应紧密熔接,无分脱现象。
5.3 规格尺寸
5.3.1 管材平均外径及偏差应符合图1(略)和表4(略)规定。
5.3.2 管材壁厚及偏差应符合图1(略)和表5(略)规定,内、外表皮层厚度应符合图1(略)和表6(略)规定。
5.3.3 管材有效长度为4000或6000,也可由供需方商定。管材有效长度(L)示意见图2(略)。
5.3.4 管材胶粘承口应符合3(略)和表7(略)的规定。管材密封圈承口应符合图4(略)和表8(略)的规定。
5.4 管材的同一截面壁厚偏差不得超过14%。
5.5 管材的弯曲度应不大于1%。
5.6 管材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9(略)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试样预处理
除有特殊规定外,按GB 2918规定,在(23±2)℃条件下对试样状态调节24h并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试验。
6.2 外观检查
用肉眼直接观察,内壁可用光源照看。
6.3 规格尺寸测量
6.3.1 平均外径
按GB 8806的规定测量。
6.3.2 内外皮层厚和壁厚
用精度不低于0.01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管材内、外皮层厚。
按GB 8806的规定测量管材壁厚,并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按式(1)计算同一截面壁厚偏差。
×100%………………………………(1)
式中:e——同一截面壁厚偏差,%;
emax——同一截面测量的壁厚最大值,mm;
emin——同一截面测量的壁厚最小值,mm。
6.3.3 有效长度和承口深度
用精度不低于5mm的卷尺按图2(略)所示测量管材有效长度;
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按图3(略)或图4(略)所示测量管材承口深度。
6.3.4 承口平均内径
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内径千分尺按图3(略)或图4(略)所示测量管材承口中部相互垂直的两内径,取两内径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6.4 弯曲度
按GB 8805规定测量。
6.5 环刚度
从一根管材上取三段300mm管段为试样,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试验按GB 9647规定进行,将试样分别以等夹角的三个方向受力,试验速度为:
de≤90 (2±0.4)mm/min
90<de≤200 (5±1)mm/min
200<de≤400 (10±2)mm/min
400<de≤500 (20±2)mm/min
试样在垂直方向的外径变形量为原内径的3%时,记录试样所受的负荷,试验结果按式(2)计算:
S=0.01935F/ΔYL………………………………(2)
式中:S——试样环风刚度,kN/m2;
ΔY——试样变形量(为原内径3%),m;
L——试样长度,m;
F——试样受到的负荷力,kN。
取三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6.6 表观密度
按GB 1033A法规定测量。
6.7 扁平试验
从三根管材上各取一段长度为(50±1.0)mm管段为试样,两端垂直切平。试验按GB 9647规定进行,试验速度为(10±5)mm/min,当试样在垂直方向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的50%时,立即卸荷。观察试验过程中试样是否破裂或分脱。
6.8 落锤冲击试验
按GB 14152规定测试,试验温度为(0±1)℃,落锤质量、冲击高度、冲头型号应符合表10(略)规定,冲头型号及尺寸见附录A(标准中的附录)。
6.9 纵向回缩率
按GB 6671的规定测量。
6.10 连接密封试验
将试胶粘承插连接48h后或密封圈承插连接后,按GB 6111规定试验,对试样加压至0.05MPa,并保持15min。观察试验过程中试样连接部分是否渗漏和破裂。
6.11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按GB/T 13526规定试验。
7 检验规则
7.1 产品须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7.2 组批
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同一规格管材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50t。如果生产数量少,生产期7d尚不足50t,则以7d产量为一批。
7.3 出厂检验
7.3.1 出厂检验项目为5.1~55.5及5.6中的纵向回缩率、扁平试验、落锤冲击试验和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7.3.2 5.1~5.5检验按GB 2828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Ⅰ,合格质量水平6.5见表11(略)。
7.3.3 在计数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不少于三根的样品,进行5.6中的纵向回缩率、扁平试验、落锤冲击试验和二氯甲烷浸渍试验。
7.4 型式检验
按本标准技术要求,并按7.3.2规定对5.1~5.5进行检验,在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5.6中的各项检验,一般情况下一年至少一次。若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别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工检验时。
7.5 判定规则
5.1~5.5该表11(略)规定进行判定,物理机构性能中有一项达不到指标时,可随机在该批中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的复验。如果仍然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
8 标志、运输、贮存
8.1 标志
每根管材应不少于两个永久性明显标志;
标志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标记、生产厂名(商标)、厂址和生产日期。
8.2 运输
产品在装卸运输时,不和暧昧 到剧烈撞击、抛摔和重压。
8.3 贮存
管材存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承口交错悬出,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距热源不可少于1.5m,不准露天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