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化学分析方法(原JCl67—1981,JC 310—1982 作废)
发布日期:1995-08-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石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滑石块及滑石粉的化学组成。
2 引用标准
GB 15341 滑石
GB 15342 滑石粉
3 总则
3.1 除水分测定外,试样应在105~110℃干燥2h,并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方可称样。
32 试样称量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精确至01mg。本方法中所指恒重,系指两次称量之差不
大于0.3mg。
33 本方法中所指水,系指蒸馏水或以其他方法处理的无离子水。所用溶液除特殊指明外,
均系水溶液。
34 溶液的浓度为摩尔浓度或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g/L)。如(1+1)、(1+2)、(m+n)等系
指溶质体积与水体积之比。
35 本方法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试剂;用于标定的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应为基准试
剂。所用的酸或氨水,凡未注浓度者,均为浓酸或浓氨水。
36 除烧失量的测定外,其他各项测定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并对所测结果加以校正。
37 除特殊规定外,分析结果(%)的数值,修约至第二位小数。
4 试样
41 试样的采取
411 滑石块试样的采取按GB 15341进行。
412 滑石粉试样的采取按GB 15342进行。
42 试样的制备
按GB 15341、GB 15342采制、送往实验室的样品(过180μm筛)不得少于1kg,用四分法或
缩分器缩减至100g,研磨至样品通过75μm筛时,筛余量不超过5%。再用四分法或缩分器缩减
至25g,然后研磨至全部通过75μm筛,以磁铁吸除破碎样品时带入的铁屑,充分拌匀,备用。
5 分析方法
51 烧失量的测定
511 方法提要
试样中所含的结晶水、碳酸盐、有机物及其他易挥发性物质,经高温灼烧分解逸出,根据
试样灼烧前后质量差,计算烧失量的百分含量。
51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将坩埚放
入高温炉,自低温逐渐升至1 000℃并保温1h,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
灼烧直至恒重。
513 结果计算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X1)按式(1)计算:
m1-m2
X1=-------×100………………………(1)
m
式中:m1——灼烧前坩埚及试样的质量,g;
m2——灼烧后坩埚及试样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514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1。
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失量,% 允许差,%
<8.00 0.25
≥8.00 0.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2 二氧化硅的测定
521 动物胶凝聚重量法——滤液钼蓝比色法(A法)
5211 方法提要
c试样经碳酸钠熔融,在盐酸介质中用动物胶溶液使硅酸凝聚析出,经过滤、灼烧,氢氟酸处理
,硅以四氧化硅形式逸出。然后以钼蓝比色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
5212 试剂与仪器
a. 无水碳酸钠;
b. 盐酸;
c. 盐酸(1+1;2+98);
d. 硝酸银溶液(10g/L):将1g硝酸银溶于50mL水中,加15滴硝酸(1+1),用水稀释至100mL;
e. 动物胶溶液(10g/L):将1g明胶溶于100mL约70℃的水中(用时配制);
f. 氢氟酸;
g. 硫酸(1+1):将1体积的硫酸缓缓加于同体积的水中,混匀;
h. 硫酸(1+4);
i. 过硫酸铵溶液(100g/L):称取10g过硫酸铵于塑料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
j. 钼酸铵溶液(50g/L):称取5g钼酸铵于塑料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
k. 焦硫酸钾;
l. 抗坏血酸溶液(50g/L):用时配制;
m.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甲)(1mL溶液含有02mg二氧化硅):准确称取01000g已在1 000
℃灼烧1h的二氧化硅(基准或光谱纯试剂)于铂坩埚中,加2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覆盖1g无水
碳酸钠,盖好坩埚盖,高温熔融5~10min,冷却后用热水将熔块浸出于盛有约300mL热水的烧杯
中,待全都溶解后,冷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然后移入干燥的塑
料瓶中贮存;
n.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乙)(1mg溶液含有002mg二氧化硅):准确移取1000mL二氧化硅
标准溶液(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用时配制);
p. 恒温水浴;
q. 分光光度计。
521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准确量取000,100,200,300,400,500,6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乙),分别
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至50mL,加05mL盐酸(1+1),加5mL钼酸铵溶液(50g/L),混匀。按
表2不同室温放置不同时间。然后,加5mL硫酸(1+1),混匀,加5mL抗坏血酸溶液(50g/L),混匀,
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系列标准溶液中各含有000,002,004,006,008,010,0
12mg二氧化硅。
放置10~2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680nm处,用1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测定溶液
的吸光度。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温,℃ 放置时间,min
10~20 30
20~30 15~20
30~35 1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4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铂坩埚中,加3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加1g无水碳酸
钠覆盖其上,盖好坩埚盖。置高温炉中(或喷灯上)逐渐升温至950~1 000℃,熔融30min。取
出,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于坩埚内壁,冷却。以热水将熔块浸取于150~2150mL瓷蒸
发皿中,盖上表面皿,从皿中徐徐加入40mL盐酸(1+1),待反应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盐酸(1+1
)洗净坩埚及盖,洗液合并于瓷蒸发皿中,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瓷蒸发皿边缘处。置蒸发皿于沸
水浴上将溶液蒸发至湿盐状,取下稍冷,加20mL盐酸并搅拌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min,
缓缓加入10mL动物胶溶液(10g/L),充分搅拌并保盐10~15min,取下,加30mL热水,搅拌使盐类
溶解,稍冷,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温热的盐酸(2+98)洗涤瓷皿及沉淀6~8次,滤液及洗液盛
接于300mL烧杯中。用小片滤纸擦净瓷皿,用温水洗涤没淀至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10g/L
检验〕。
将沉淀连同滤纸一起放入铂坩埚中,干燥,灰化,在1 000℃灼烧1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至
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用少量水湿润沉淀,加2~3滴硫酸(1+1),5~8mL氢氟酸,加热蒸发至近干后,取下稍冷,再
加3mL氢氟酸,加热蒸发至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在1 000℃灼烧10~15min。取下,置干燥器中冷
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将坩埚内残渣用05g焦硫酸钾熔融,冷却,溶融物用热水
溶解后合并于烧杯中。
为破坏动物胶,加入10mL硝酸并微沸30min,直至氮的氧化物气味消失。然后将溶液冷至
室温并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为试样溶液(A),可用于测定铁、铝、
钛、钙、镁和残留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硅。
分取1000mL试样溶液(A)于100mL烧杯中,加5mL过硫酸溶液(100g/L),加盖表面皿,加热
至沸并保持2 min(不可蒸干),取下稍冷,用水冲洗表面皿,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
约50mL。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215 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2)按式(2)计算:
m1-m2 c×n
X2=-------×100+-----------×100………………………(2)
m m×10[3]
式中:m1——灼烧后未经氢氟酸处理的沉淀及坩埚的质量,g;
m2——用氢氟酸处理并经灼烧后残渣及坩埚的质量,g;
c——由工作曲线上查得的100mL比色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mg;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21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3。
表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硅含量,% 允许差,%
<50 0.40
≥50 0.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22 聚环氧乙烷凝聚重量法——滤液钼蓝比色法(B法)
5221 方法提要
试样经碳酸钠熔融,在盐酸介质中用聚环氧乙烷凝聚析出硅酸,经过滤、灰化、灼烧、氢
氟酸处理,硅以四氟化硅形式逸出。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
5222 试剂与仪器
a. 无水碳酸钠;
b. 盐酸;
c. 盐酸(1+1;2+98);
d. 聚环氧乙烷溶液(25g/L):称取025g聚环氧乙烷于烧杯中,加100mL水,浸泡一段时
间后,搅拌使其溶解。加2~3滴盐酸(1+1),贮存于塑料瓶中;
e. 氢氟酸;
f. 硫酸(1+1;1+4);
g. 钼酸铵溶液(50g/L);
h. 抗坏血酸溶液(50g/L)。用时配制;
i.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212;
j. 水浴;
k. 分光光度计。
522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同本标准5213。
5224 分析步骤
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铂坩埚中,加3g无水碳酸钠,混匀,再覆盖1g无水碳酸
钠,盖好坩埚盖,置于高温炉中(或喷灯上),逐渐升温到950~1 000℃并保持20~30min,取出,
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于坩埚内壁,冷却。以热水将熔块浸取于150~250mL瓷蒸发皿
中,盖上表面皿,从皿口徐徐加入40mL盐酸(1+1),待反应停止后,取下表面皿,用盐酸(1+1)洗
净坩埚及盖,洗液合并于瓷蒸发皿中,用水冲洗表面皿及蒸发皿边缘处。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
上,加热蒸发至硅酸凝胶完全析出(体积约10mL),加15mL盐酸,在搅拌下加5mL聚环氧乙烷溶液
(25g/L),放置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盐酸(2+98)洗涤沉淀8~10次,再用热水洗至无氯
离子(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及洗液盛接于250mL容量瓶中。
将沉淀连同滤纸一起放入铂坩埚中,干燥,灰化,在1 000℃灼烧1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至
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用少量水湿润沉淀,加2~3滴硫酸(1+1),5~8mL氢氟酸。加热蒸发至近干后,取下稍冷,
再加3mL氢氟酸,加热蒸发至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在1 000℃灼烧10~15min,取下,置干燥器中
冷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将坩埚内残渣用05g焦硫酸钾熔融,冷后用热水溶解并合并于滤液中,冷却,用水稀释至
标线,混匀。
准确分取1000mL上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225 结果计算
同本标准5215。
523 氟硅酸钾容量法(C法)
5231 方法提要
在有过量的氟、钾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使硅酸形成氟硅酸钾(K2SiF6)沉淀。经过
滤、洗涤及中和沉淀与滤纸上的残余酸后,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沉淀水解,生成定量的氢氟酸,
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5232 试剂
a. 氢氧化钠:粒状;
b. 硝酸;
c. 盐酸;
d. 盐酸(1+5);
e. 氯化钾:研细后贮存备用;
f. 氯化钾溶液(150g/L):将15g氟化钾(KF·2H2O)置于塑料杯中,加50mL水溶解,加入20m
L硝酸,以水稀释至100mL,在搅拌下加氯化钾至饱和,放置30min,用快速滤纸过滤于塑料瓶中;
g. 氯化钾溶液(50g/L);
h. 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将5g氯化钾溶于50mL水中,加50mL95%的乙醇,混匀:
i. 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将1g酚酞溶于100mL95%的乙醇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
;
j.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5mol/L〕:将60g氢氧化钠溶于10L水中,充分混匀,
贮存于带胶塞(装有钠石灰干燥管)的塑料桶中或硬质玻璃瓶内。
标定方法:称取约08g(精确至00001g)苯二钾酸氢钾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50mL新
煮沸过的冷水(该冷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使其溶解。然后加入6~7
滴酚酞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c)按式(3)计算:
m×1 000
c=------------……………………………(3)
204.21×V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Tso2)按式(4)计算,其值修约至四位小数:
Tso2=c×15.02………………………………(4)
式中:m——苯二钾酸氢钾的质量,g;
204.21——苯二钾酸氢钾的分子量;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5.02——1/4二氧化硅分子量;
Tso2——1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质量,mg。
5233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精确至00001g)试样于银坩埚中,加数滴无水乙醇,8g氢氧化钠,盖上埚盖
(应留有较大空隙),放入高温炉中,从低温升起在700~750℃熔融1h(中间取出埚摇动一次),
取出冷却。将坩埚及盖放入盛有150mL热水的烧杯中,待熔融物完全溶解,立即取出坩埚及盖
并用热水冲洗。在搅拌下,一次加入30mL盐酸、1mL硝酸。将坩埚及盖用盐酸(1+5)洗净,洗液
合并于烧杯中。将烧杯置电炉上加热至微沸并保持5~10min。取下,待溶液冷至室温后,移入
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为试样溶液(B)。保存该溶液供硅、铁、铝、钙、
镁等元素的测定。
分取2500mL试样溶液(B)于300mL塑料烧杯中,加入10~15mL硝酸,置塑料杯于冷水中冷
却,加10mL氟化钾溶液(150g/L),于塑料棒搅拌下,加入氯化钾至饱和,置冷水中冷却并放置20
min,用中速滤纸过滤,以氯化钾溶液(50g/L)洗涤塑料杯与沉淀3次。将沉淀连同滤纸一起置
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mL氯化钾—乙醇溶液(50g/L)及10滴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用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5mol/L〕中和未洗尽的酸,仔细搅动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
直至溶液呈红色不消失为止。然后加入200mL沸水(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至酚酞呈微红
色),以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5234 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3)按式(5)计算:
Tsio2×V×n
X3=-------------×100………………………(5)
m×1 000
式中:Tsio2——1 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硅的质量,mg;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235 允许差
同本标准5216。
5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531 邻菲罗啉比色法(A法)
5311 方法提要
用抗坏血酸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在pH>2.5时,二价铁与邻菲罗啉生成桔红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计于5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5312 试剂与仪器
a. 氢氧化铵(1+1);
b. 盐酸(1+1);
c. 对硝基酚指示剂(50g/L);
d. 盐酸羟胺溶液(50g/L);
e. 邻菲罗啉溶液(1g/L):将01g邻菲罗啉溶液溶解于10mL乙醇中,加90mL水混匀;
f. 酒石酸溶液(100g/L);
g. 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5mg三氧化二铁):准确称取0100 0g三氧化
二铁(高纯试剂,预先在950~1 000℃灼烧1h)于3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30mL盐酸(1+1)、2
mL硝酸,低温加热至微沸,待完全溶解后,冷至室温,移入2 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
h. 分光光度计。
531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准确分取000,100,300,500,700mL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分别含有000,00
5,015,025,035mg三氧化二铁),分别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加4mL酒
石酸溶液(100g/L),1~2滴对硝基酚指示剂(5g/L),滴加氢氧化铵溶液(1+1)至溶液呈黄色,随
即滴加盐酸(1+1)至溶液由黄色刚变无色,加4mL盐酸羟胺溶液(50g/L),10mL邻菲罗啉溶液(1g
/L),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放置2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680nm处,用10mm比色皿,以
水作参比,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
制工作曲线。
5314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10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制备
的试样溶液(B)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衡释至约50mL,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315 结果计算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4)按式(6)计算:
c×n
X4=--------×100……………………(6)
m×1 000
式中:c——由工作曲线上查得的100mL比色溶液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mg;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31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4。
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铁含量,% 允许差,%
<0.5 0.05
≥0.5 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32 EDTA络合滴定法(B法)
5321 方法提要
在pH18~2.0及60~70℃的溶液中,以磺基水杨酸钠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
5322 试剂
a. 氢氧化铵溶液(1+1);
b. 盐酸(1+1);
c. 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溶液(100g/L);
d. 精密试纸:pH0.5~5.0;
e. 钙黄绿素—甲基百里香酚蓝—酚酞混合指示剂(简称CMP):称取1000 0g钙黄绿素,1
000 0g甲基百里香酚蓝,0200 0g酚酞与50g在105~110℃干燥1h的硝酸钾研细混匀,保存
于磨口瓶中;
f. 氢氧化钾溶液(200g/L):将20g氢氧化钾用水溶溶解后稀释至100mL,贮存于塑料瓶中;
g. 碳酸钙标准溶液:称取06g(精确至00001g)已在105~110℃干燥2h的碳酸钙(高纯
试剂),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约100mL水。盖上表面皿,沿杯口滴加盐酸(1+1)至碳酸钙全部
溶解后,加热煮沸3~5min。取下冷至室温,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h.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标准溶液〔c(EDTA)=0.015mol/L〕:称取56gEDTA于1 0
00mL烧杯中,加6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过滤,用水稀至1 000mL。
标定方法:准确分取2500mL碳酸钙标准溶液于4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200mL,加入
适量CMP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1~2mL,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呈现红色。
EDTA标准溶液对碳酸钙、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的滴定度按式(7)
~式(11)计算,其值修约至四位小数:
C×V1
TCaCO3=-------…………………………(7)
V2
C×V1 MFe2O3 C×V1
TFe2O3=-------×--------=---------×0.797 7………………(8)
V2 2MCaCO3 V2
C×V1 MAl2O3 C×V1
TAl2O3=-------×--------=---------×0.509 4………………(9)
V2 2MCaCO3 V2
C×V1 MCaO C×V1
TCaO=-------×--------=---------×0.560 3………………(10)
V2 MCaCO3 V2
C×V1 MMgO C×V1
TMgO=-------×--------=---------×0.402 8………………(11)
V2 MCaCO3 V2
式中:TCaCO3——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碳酸钙的质量,mg;
TFe2O3——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铁的质量,mg;
TAl2O3——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铝的质量,mg;
TCaO——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质量,mg;
TMgO——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镁的质量,mg;
C——100m碳酸钙标准溶液含有碳酸钙的质量,mg;
V1——标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Fe2O3——三氧化二铁的分子量;
MAl2O3——三氧化二铝的分子量;
MCaO——氧化钙的分子量;
MMgO——氧化镁的分子量;
MCaCO3——碳酸钙的分子量。
532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50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制备
的试样溶液(B)于3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用氢氧化铵溶液(1+1)调节溶液pH1.8~2
.0,(用精密pH试纸检验)。将溶液加热至70℃,加10滴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溶液(100g/L),用E
DTA标准溶液〔c(EDTA)=0.015mol/L〕缓慢滴定至亮黄色(铁含量少时为无色),终点时的温度
应不低于60℃。
5324 结果计算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5)按式(12)计算:
TFe2O3×V×n
X5=-------------×100 ……………………………(12)
m×1 000
式中:TFe2O3——100mL 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铁的质量,mg;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分比;
m——试样的质量,g。
532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5。
表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铁含量,% 允许差,%
<2.0 0.20
≥2.0 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4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541 铜盐回滴法(A法)
5411 方法提要
在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对铝、钛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于pH38~40,以PAN为指示
剂,用硫酸铜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5412 试剂
a. 氢氧化铵溶液(1+1);
b.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hH4.3):将42.3g无水乙酸钠溶解于水中,加80mL冰乙酸,然后
加水稀释至1 000mL,混匀;
c. 1—(2—吡淀偶氮)—2—萘酚(简称PAN)指示剂溶液(2g/L):将02gPAN溶解于100mL
乙醇中;
d. 硫酸铜标准溶液〔c)CuSO4)=0.015mol/L〕:将37g硫酸铜(CuSO4·5H2O)溶解于水
中,加4~5滴硫酸(1+1),用水稀释至1 000mL,混匀;
e.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标准溶液〔c(EDTA)=0.015mol/L〕配制及标定方法见
本标准5322;
f. DE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从滴定管中缓慢放出1000~1500
mL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于4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200mL,加15mL乙酸—乙酸钠缓冲
溶液(pH4.3),然后加热至沸,取下,稍冷,加4~5滴PAN指示剂溶液,以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
亮紫色。
ED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之比(K)按式(13)计算:
V1
K=------………………………(13)
V2
式中:K——100mL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mL。
5413 分析步骤
在按本标准5323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准确加入1000~20.00mL0.015mol/LEDTA标
准溶液,然后用水稀释至约200mL。将溶液加热至70~80℃后,以氢氧化铵溶液(1+1)调节溶液
pH3.5~4.0,加1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3),煮沸2~3min,取下稍冷,加4~5滴PAN指
示剂溶液,以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亮紫色。
5414 结果计算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X6)按式(14)计算:
TAl2O3×(V1-KV2)×n
X6=--------------------×100-0.64X8………………(14)
m×1 000
式中:TAl2O3——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二铝的质量,mg;
V1——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mL;
K——100mL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积体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0.64——二氧化钛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X8——按本标准55条测得的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
541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6。
表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铝含量,% 允许差,%
<2.0 0.20
≥2.0 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42 总量差减法(B)法
5421 方法提要
加入对铁、铝、钛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调节pH=4,煮沸,以铜盐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测
得铁、铝、钛总量,然后减去比色法测得的铁、钛含量(分别换算成三氧化二铝),即为三氧化
二铝的含量。
5422 试剂
同本标准5412。
542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50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制备
的试
样溶液(B),放入400mL烧杯中,加入1000~20.00mL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然后用水稀
释至约200mL,以下操作步骤同本标准5413。
5424 结果计算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X7)按式(15)计算:
TAl2O3×(V1-KV2)×n
X7=----------------------×100-0.64X4-0.64X8………………(15)
m×1 000
式中:TAl2O3——100mL 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二氧化二铝的质量,mg;
V1——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mL;
K——100mL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0.64——二氧化二铁、二氧化钛分别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X4——按本标准531测得的三氧化铁的百分含量;
X8——按本标准55条测得的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
5425 允许差
同本标准5415。
55 二氧化钛的测定
551 二安替比林甲烷法(A法)
5511 方法提要
在c(HC1)=0.5~1mol/L盐酸溶液中,TiO[2+]与二安替比林甲烷生成黄色络合物,以分光
光度计于波长420m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加抗坏血酸以消除Fe[3+]的干扰;加入乙醇消除经氢氧化钠—银坩埚熔样后在显色时的
沉淀现象。
5512 试剂与仪器
a. 盐酸(1+2);
b. 抗坏血酸溶液(10g/L):将lg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水中,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c. 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30g/L):将15g二安替比林甲烷溶解于500mL盐酸(1+1)中,过滤
后使用;
d.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甲)(1mL溶液含有01mg二氧化钛):准确称取01 000g二氧化钛
(高纯试制或光谱纯,已于950~1 000℃灼烧10min)于铂坩埚中,加入2g焦硫酸钾。在喷灯上
逐渐升温熔融至透明,冷却,用硫酸(1+9)浸出,并加热至50~60℃,将熔块完全溶解后,冷至室
温,移入1 000mL容量瓶中,以硫酸(1+9)稀释至标线,混匀;
e.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乙)(1 mL溶液含有002mg二氧化钛):分取1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
液(甲),放入5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1+9)稀释至标线,混匀;
f. 分光光度计。
551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00mL容量瓶中放入0001,100,300,500,700,9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
液(乙)(分别含有000,002,006,010,014,018mg二氧化钛),依次加入10mL盐酸(1
+2)、10mL抗坏血酸溶液、5mL95%的乙醇、20mL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
混匀。放置40min后,使用分光光度计,1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于波长420nm处测定溶液的吸
光度。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514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制备
的试样溶液(B)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盐酸(1+2)、10mL抗坏血酸溶液,放置5min,再加
5mL乙醇、20mL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线的绘制。
5515 结果计算
二氧化钛的百分含量(X8)按式(16)计算:
c×n
X8=----------×100 …………………(16)
m×1 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的100mL被测定溶液中二氧化钛的含量,mg;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51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7。
表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钛含量,% 允许差,%
<0.50 0.50
≥0.50 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52 过氧化氢比色法(B法)
5521 方法提要
钛离子与过氧化氢在酸性介质中生成黄色络合物,以磷酸作掩蔽剂消除三价铁的干扰,以
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20nm处测其溶液的吸光度。
5522 试剂
a. 硫酸(1+1;1+9);
b. 磷酸(1+1);
c. 过氧化氢溶液(1+9);
d.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甲):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512;
e.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乙):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512。
552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00mL容量瓶中放入0001,100,500,1000,1500,2000mL二氧化钛标准
溶液(乙)(分别含有000,002,010,020,030,040mg二氧化钛),分别用水稀释至50
mL,加10mL硫酸(1+1)、2mL磷酸(1+1)和5 mL氧化氢溶液(1+9),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使用
分光光度计,3c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于波长420m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测得的吸光
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524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制备
的试样溶液(B)放入100mL烧杯中,加10mL硫酸(1+1),于通风厨内加热蒸发至产生三氧化硫白
烟,取下冷却,加约20mL水,用水量水冲洗杯壁,加热溶液至澄清,冷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
中〔如使用试样溶液(B)时析出硅酸,则用中速滤纸过滤,适量热水洗涤〕。加2mL磷酸(1+1)
、5mL过氧化氢溶液(1+9),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以下分析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525 结果计算
同本标准5515。
5526 允许差
同本标准5516。
56 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
561 分离R2O3-DETA络合滴定法(A法)
5611 方法提要
用六次甲基四胺分离三氧化二物,在pH13使用钙指示剂和在pH10使用酸性铬蓝K—萘酚绿
B混合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分别滴定钙和钙、镁合量。
5612 试剂
a. 盐酸(1+1);
b. 氢氧化铵(1+1);
c. 氢氧化钾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钾于塑料杯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d. 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
e. 盐酸羟胺溶液(50g/L);
f. 三乙醇胺溶液(1+1);
g. 钙指示剂:将1g钙指示剂与50g已在105~110℃干燥过的氯化钠研磨均匀,保存于棕色
磨口瓶中;
h. 酸性铬蓝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简写K—B混合指示剂):称取1g酸性铬蓝K〔C16H7(O
H)3(NaSO3)2N〕与25g萘酚绿B和50g已在105~110℃干燥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贮存于棕色
磨口瓶中;
i. EDTA标准溶液〔c(EDTA)=0.015mol/L〕:配制及标定方法同本标准5322;
j. 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将676g氯化铵溶于200mL水中,加570mL氨水,
用水稀释至1 000mL。
561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两份25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或按本标准5233
制备的试样溶液(B),分别放入300mL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出现沉淀,再加盐
酸(1+1)至沉淀消失(此时pH=4),加10mL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加热煮沸,取下稍冷,用
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8~10次,滤液及洗液盛接于400mL烧杯中,滴加4~5滴盐酸羟
胺溶液(50g/L),5~6滴三乙醇受溶液(1+1),用水稀释至约200mL。
氧化钙、氧化镁含量的测定:于另一杯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铵溶液(1+1)至溶液pH约为10,
加入10mL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和适量酸性铬蓝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用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酒红色突变为蓝色为终点。
5614 结果计算
氧化钙的百分含量(X9)按式(17)计算,氧化镁的百分含量(X10)按式(18)计算:
TCaO×V1×n
X9=-------------×100 ……………………………(17)
m×1 000
TMgO×(V2-V1)×n
X10=-----------------×100………………………(18)
m×1 000
式中:TCaO——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钙的质量,mg;
TMgO——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氧化镁的质量,mg;
V1——滴定钙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钙、镁合量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61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8。
表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钙含量,% 允许差,% 氧化镁含量,% 允许差,%
<3.00 0.25 <25.00 0.30
≥3.00 0.30 ≥25.00 0.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62 不分离R2O3—EDTA络合滴定法(B法)
5621 方法提要
在pH13以上的强碱性溶液中,以三乙醇胺为掩蔽剂,用CMP混合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液直
接滴定钙。
在pH10的溶液中,以酒石酸钾钠、三乙醇胺为掩蔽剂,用K—B混合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
液滴定钙、镁总量。
预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适量氧化钾,以抑制硅酸的干扰。
5622 试剂
a. 三乙醇胺(1+2);
b. 氢氧化钾溶液(200g/L);
c. CMP混合指示剂: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322;
d. 氟化钾溶液(20g/L):将2g氟化钾(KF·2H2oO)溶于100mL水中,贮存在塑料瓶中;
e. 氢氧化铵溶液(1+1);
f. 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612;
g. 酒石酸钾钠溶液(100g/L);
h. K—B混合指示剂: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612;
i. EDTA标准溶液〔c(EDTA)=0.015mol/L〕:配制及标定方法同本标准5322。
5623 分析步骤
56221 氧化钙的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放入4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
至约250mL。加5mL三乙醇胺(1+2)及适量CMP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200g/
L),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5~8mL(此时溶液的pH在13以上),用0015mol/L的EDTA标准溶
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红色。
或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33制备的试样溶液(B),放入400mL烧杯中,加入15
mL氟化钾溶液(20g/L),搅拌并放置2 min以上,然后用水稀释至约250mL。加5mL三乙醇胺(1+2
)及适量CMP混合指示剂,在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出现绿色荧光后再过量5~8
mL,用0015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红色。
56232 氧化镁的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14制备的试样溶液(A),放入400mL烧杯中,用水衡释
至约250mL。加1mL酒石酸钾钠溶液(100g/L)、5mL三乙醇胺溶液(1+1),搅拌,然后加入20mL氢
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及适量K—B混合指示剂,以0015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
近终点时应缓慢定至纯蓝色。
或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233制备的试样溶液(B),放入400mL烧杯中,加入15
mL氟化钾溶液(20g/L),搅拌并放置2min以上,加水稀释至约250mL,加1mL酒石酸钾钠溶液(100
g/L)、5mL三乙醇胺溶液(1+2),搅拌,然后加入20mL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及适
量K—B混合指示剂,以0015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应缓慢滴定至纯蓝色。
5624 结果计算
同本标准5614。
5625 允许差
同本标准5614。
57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光焰光度法)
571 方法提要
试样用氢氟酸—硫酸分解并除去硅酸后,残渣用热水浸取。以氨水和碳酸铵分离铁、铝
、钙、镁。滤液中的钾、钠以火焰光度法测定。
当试样溶液经火焰光度计的雾化装置化为细雾、送入喷灯的火焰中时,钾、钠原子被火
焰的热能所激发,产生特征谱线,其谱线强度与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因此可采
用相应的滤色片分离出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该特征谱线投射在光电池上,所产生的光电流
可用检流计测量,从而测得钾、钠的含量。
572 试剂与仪器
a. 乙醇(95%);
b. 氢氟酸;
c. 硫酸(1+1);
d.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2g/L):将02g甲基红溶解于100mL乙醇中;
e. 氢氧化铵溶液(1+1);
f. 碳酸铵溶液(50g/L):用时配制;
g. 盐酸(1+1);
h. 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有01mg氧化钾、01mg氧化钠):准确称
取0158 4g氯化钾和0188 6g氯化钠(光谱纯,已在130~140℃干燥2h),置于烧杯中,加水
溶解后,移入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i. 火焰光度计。
57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00 mL容量瓶中注入000,100,200,300,400,500mL氧化钾、氧化钠
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含有000,010,020,030,040,050mg氧化钾和氧化钠),用水稀
释至标线,混匀。然后分别于火焰光度计上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的读数与溶液
浓度的关系,分别绘制氧化钾、氧化钠的工作曲线。
574 分析步骤
称取03~0.4g(精确至0000 1g)试样于铂(或金)皿中,加入数滴乙醇使试样湿润,加
约1 mL水使试样分散,加2 mL硫酸(1+1)、10mL氢氟酸。加热蒸发,近干时摇动铂皿以防溅失,
待氢氟酸驱尽后,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取下稍冷,加入约50mL热水,加1滴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2g/L),搅拌,用氢氧化铵溶液(1+1)中和至黄色,再加10mL碳酸铵溶液(50g
/L),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0 min,用快速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皿及沉淀5~6次,滤液及洗液盛
于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后,滴加盐酸(1+1)至溶液呈微红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用火
焰光度计按仪器操作规程分别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的发射光谱强度。
575 结果计算
氧化钾的百分含量(X11)按式(19)及氧化钠的百分含量(X12)按式(20)计算:
c1
X11=---------×100 ……………………(19)
m×1 000
c2
X12=---------×100 ………………………(20)
m×1 000
式中:c1——在工作曲线上查得100mL被测定溶液中氧化钾的含量,mg;
c2——在工作曲线上查得100mL被测定溶液中氧化钠的含量,mg;
m——试样的质量,g。
57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9。
表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钾含量,% 允许差,% 氧化钠含量,% 允许差,%
<0.10 0.02 <0.10 0.02
≥0.10 0.03 ≥0.10 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8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581 方法提要
定量试样与定量盐酸在沸水浴上加热一定时间,将其不溶物过滤,洗涤,称量。
582 试剂
a. 盐酸(1+3);
b. 盐酸(1+99);
c. 乙酸(95%)。
583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精确至00001g)试样放入500mL烧杯中,加3~4mL乙醇湿润,再加300mL盐酸(1
+3),搅拌,盖上表玻璃并在沸水浴上加热1h,其间应不断搅拌。用致密滤纸过滤,用盐酸(1+99
)和热水分别洗涤杯壁及不溶物5~6次,滤液及洗液盛接于500mL容量瓶中,待冷至室温后用水
稀释至标线,混匀。此为试样溶液(C),供测定酸溶性铁、碳酸钙、盐酸可溶物之用。
将滤纸及不溶物移入预先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干燥,灰化,再放入高温炉中,逐渐升温,
在800~850℃灼烧1h,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584 结果计算
盐酸不溶物的百分含量(X13)按式(21)计算:
m1
X13=----×100 ………………………………(21)
m
式中:m1——灼烧后不溶物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58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见表10。
表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不溶物含量,% 允许差,%
<90.00 0.40
≥90.00 0.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9 酸溶性铁的测定
591 邻菲罗啉比色法(A法)
5911 方法提要
分取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用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在pH=1.5
时,Fe[2+]与邻菲罗啉生成桔红色络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
5912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1000~2500mL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放入1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约50mL,以下操作步骤同本标准5314。
5913 结果计算
同本标准5315。
5914 允许差
同本标准5316。
592 EDTA络合滴定法(B法)。
5921 方法提要
使用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其他同本标准5321。
5922 试剂
同本标准5322。
592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2500mL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放入3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
约100mL,以下分析步骤同本标准5323。
5924 结果计算
同本标准5324。
5925 允许差
同本标准5325。
510 碳酸钙的测定
5101 方法提要
分取部分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用六次甲基四胺分离三氧化二物,在pH=1
2~13,使用钙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
5102 试剂
同本标准5612。
510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5000mL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放入3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
00mL。以下操作步骤同本标准5613中氧化钙的测定。
5104 结果计算
碳酸钙的百分含量(X14)按式(22)计算:
TCaCO3×V×n
X14=-----------------…………………(22)
m×1 000
式中:TCaCO3——100mLEDTA标准溶液相当于碳酸钙的质量,mg;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105 允许差
平行结果的允许差见表11。
表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含量,% 允许差,%
<2.00 0.15
≥2.00 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1 盐酸可溶物的测定
5111 方法提要
分取部分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加热蒸发至干。将残余物灼烧,称量。
5112 仪器
a. 高温炉;
b. 干燥器。
511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10000mL按本标准583制备的试样溶液(C),放入预先在800~850℃灼烧恒
重的瓷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干。然后置高温炉中逐渐升温,在800~850℃灼烧1h取出,置干
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5114 结果计算
盐酸可溶物的百分含量(X15)按式(23)计算:
m1×n
X15=----------……………………………(23)
m×1 000
式中:m1——灼烧后残余物的质量,mg;
n——试样溶液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11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为010%。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2 氧化亚锰的测定
512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以硝酸银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使Mn[2+]氧化成MnO4[-]4(玫瑰色),然后用
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5122 试剂与仪器
a. 硝酸;
b. 氢氟酸;
c. 硝酸银溶液(10g/L):将1g硝酸银溶解于50mL水中,加15滴硝酸(1+1),用水稀释至100m
L,贮存于棕色瓶中;
d. 磷酸;
e. 氧化亚锰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有01mg氧化亚锰):称取2128 7g硫酸锰(MnSO4)溶
解于水中,移入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取100 mL此溶液放入1 000mL容量
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512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50mL烧杯中注入000,100,500,1000,1500,2000,3000,4000mL
氧化亚锰标准溶液(分别含有000,010,050,100,150,200,300,400mg氧化亚
锰),再分别加入10mL硝酸、3mL磷酸、5mL硝酸银溶液(10g/L)、1~2g过硫酸铵,将溶液加热
使其沸腾,直至出现稳定的玫瑰红色。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使用分光光度计,20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于波长540nm处测定溶液的吸水度。然后以测
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124 分析步骤
称取05g(精确至0000 1g)试样于铂坩埚中,滴加少量水润湿,再加5~6滴硝酸、5~1
0mL氢氟酸,加热蒸发直至出现棕褐色二氧化氮为止。加适量水,加热使残渣溶解,然后移入30
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5mL硝酸银溶液(10g/L)、1~3g过硫酸铵,将溶液加热使其沸腾,直
至出现稳定的玫瑰红色。待溶液冷至室温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以
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125 结果计算
氧化亚锰的百分含量(X16)按式(24)计算,计算结果的数值修约至三位小数:
c
X16=--------×100 ……………………………(24)
m×1 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的100mL被测定溶液中氧化亚锰的含量,mg;
m——试样的质量,g。
5126 允许差
平行结果的允许差见表12。
表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亚锰含量,% 允许差,%
<0.010 0.005
≥0.010 0.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3 铜的测定
5131 方法提要
试样经硫酸—氢氟酸分解后,加热蒸发至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在硝酸介质中,铜离子与二
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相互作用,用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的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铜,然后用分光
光度计测定其萃取液的吸光度。
5132 试剂与仪器
a. 硝酸;
b. 硫酸(1+1);
c. 氢氟酸;
d. 氨水;
e. 氯化钠溶液(200g/L);
f.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g/L):将01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解于100mL
氯化钠溶液中(200g/L);
g. 铜标准溶液(1 mL溶液含有0005mg铜):称取0392 8g硫酸铜(CuSO4·5H2O),用水
溶解后移入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分取25mL上述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h. 乙醇;
i. 百里酚钛溶液(1g/L):将01g百里酚钛溶于20mL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j. 四氯化碳;
f. 分光光度计。
513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25mL分液漏斗中注入000,100,200,500,1000,1500,2000,2500
mL铜标准溶液(分别含有000,0005,001,0025,005,0075,010,0125mg铜),再
分别加入2滴百里酚钛溶液(1g/L),滴加氨水至溶液变为天蓝色,然后加1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
甲酸钠溶液(1g/L),摇匀,静置10min。准确加入10mL四氯化碳,盖上分液漏斗塞,摇混1~2min
,放置5min,待萃取物分层后,使用分光光度计,30mm比色皿,以四氯化碳作参比,于波于436nm
处测定萃取液的吸光度。每个溶液的我度取三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为
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134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精确至0000 1g)试样于铂坩埚中,加5mL硫酸(1+1)和8~10mL氢氟酸,加热蒸
发,直至出现三氧化硫白烟,取下稍冷,加4~5ml水、3~4滴硝酸,加热蒸发至干。将残渣用10
mL硝酸溶解,移至100~150mL烧杯中,用少量热水洗净坩埚,盖上表玻璃,微沸10min,取下冷至
室温,移至125mL分液漏斗中,加2~3滴百里酚钛溶钛(1g/L),滴加氨水至溶液变为天蓝色。然
后加1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g/L),摇匀,静置10min。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
绘制。
5135 结果计算
铜的百分含量(X17)按式(25)计算,计算结果的数值修约至四位小数:
c
X17=---------×100 ………………(25)
m×1 000
式中:c——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被测定溶液中氧化亚锰的含量,mg;
m——试样的质量,g。
5136 允许差
平行结果的允许差见表13。
表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含量,% 允许差,%
<0.003 0 0.0004
≥0.003 0 0.0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4 酸溶物的测定
5141 方法提要
试样与一定浓度、体积的盐酸混合,在规定条件下使之充分溶解。过滤,滤液中加少量硫
酸,蒸干,灼烧,称量。
5142 试剂与仪器
a. 盐酸〔c(HCl)=3mol/L〕:将250mL盐酸用水稀释至1 000mL;
b. 硫酸〔c(H2SO4)=1mol/L〕:将56mL硫酸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
000mL;
c. 离心机:0~4 000r/min;
d. 恒温水浴。
5143 分析步骤
51431 一次离心法(A法)
称取1 g(精确至00001g)试样,放入5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000mL盐酸(3 mol/L),搅
匀,称量(精确至001g),置于50±3℃的水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15min,取下,冷至室温,滴加
水至原来的质量。
将杯内悬浊物搅匀,移入50mL离心管内,置离心机上以4 000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3~5mi
n。将离心管内的上层清液用慢速滤纸干过滤于干燥过的50mL烧杯中。
准确分取1000mL滤液于已恒重的25~30mL瓷坩埚中,加1mL硫酸(1mol/L),置电炉上缓
慢蒸发至干,待三氧化硫白烟逸尽后,将坩埚置于离温炉中,在800±25℃灼烧1h,取出,于干燥
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51432 过滤法(B法)
称取1g(精确至00001g)试样,放入5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0mL盐酸(3mol/L),搅匀,置于
50±3℃的水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15min,取下,冷至室温后,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仔细冲洗
杯壁,冲洗液盛接于同一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用致密滤纸干过滤于已干燥过的50mL烧杯中。准确分取2500mL滤液
于已恒重的25~30mL瓷坩埚中,加1mL硫酸(1mol/L),置电炉上缓慢蒸发至干,待三氧化硫白烟
逸尽后,将坩埚置于高温炉中,在800±25℃灼烧1h,置取,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
001g)。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5144 结果计算
酸溶物的百分含量(X18)按式(26)计算:
(m1-m2)×2
X18=----------------×100 …………………(26)
m
式中:m1——灼烧后残渣及坩埚的质量,g;
m2——坩埚的质量,g;
2——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m——试样的质量,g。
514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差为010%。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5 水溶物及酸碱性的测定
5151 方法提要
试样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加热煮沸,用石蕊试纸检查澄清液的酸碱性。将澄清液蒸发,
干燥,称量,由残渣的质量和试样的的质量计算水溶物含量。
5152 试剂与仪器
a.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pH为55~7.2;
b. 离心机:0~4 000r/min;
c. 离心管:50mL;
d. 恒温水浴;
e. 石蕊指示液:取石蕊粉末10g,加40mL乙醇,回流煮沸1h,静置,倾去上层清液,再用同一
方法处理两次,每次用乙醇30mL。残渣用10mL水洗涤,倾去洗液,再加水50mL,煮沸,取下放冷,
过滤。该指示液的变色范围为pH=4.5~8.0(红色变蓝色);
f. 红色石蕊试纸:
制备方法:取滤纸条侵入石蕊指示液中,加少量盐酸使指示液呈红色。将滤纸条取出,干
燥,贮存于玻璃瓶中。
灵敏度检查:取05mL〔c(NaOH))=0.1mol/L〕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100mL新沸过的冷水
,混匀。投入10~12mm宽的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搅动,30s内试纸应即变色。
g. 蓝色石蕊试纸:
制备方法:取滤纸条侵入石蕊指示液中湿透后取出,干燥、贮存于玻璃瓶中。
灵敏度检查:取05mL〔c(HCl)=0.1mol/L〕的盐酸于烧杯中,加100mL新沸过的冷水,混
匀。投入10~12mm宽的蓝色石蕊试纸一条,搅动,45s内试纸应即变色。
5153 分析步骤
51531 一次离心法(A法)
称取10g(精确至001g)试样,放入1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5000mL水(pH5.5~7.2),搅
匀,称量(精确至001g),加热煮沸30min并不断搅拌和随时补充蒸发的水。取下,冷至室温,
滴加水至原来的质量。
将杯内悬浊物搅匀,移入50mL离心管内,置离心机上以4 000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8~10m
in至溶液澄清。将离心管内的上层清液用慢速滤纸干过滤过已干燥过的50mL烧杯中。
用石蕊试纸检查滤液的酸碱性。
准确分取2500mL滤液于已恒重的30~50mL瓷坩埚中,置沸水浴上蒸发至干,移至干燥箱
内,于105~110℃干燥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 1g)。反复干燥,
直至恒重。
51532 过滤法(B法)
称取10g(精确至001g)试样,放入干燥过的150mL锥形瓶中,准确加入5000mL水(pH5
5~7.2),搅匀,称量(精确至001g),加热煮沸30min,不断搅拌并随时加水以保持水溶液的原
体积。取下,冷至室温,补水至原质量,搅匀。
将锥取瓶中的溶液用致密滤纸干过滤于已干燥过的100 mL烧杯中。
用石蕊试纸检查滤液的酸碱性。
准确分取2500mL澄清滤液于已恒重的30~50mL瓷蒸发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发至干,然后
移至干燥箱中,在105~110℃干燥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
反复干燥,直至恒重。
5154 结果计算
51541 酸碱性:当红色石蕊试纸变色时,水溶液为碱性;当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时,水溶液
为酸性;当两种石蕊试纸都不变色时,水溶液为中性。
51542 水溶物的百分含量(X19)按式(27)计算,计算结果的数值修约至三位小数:
(m1-m2)×2
X19=-----------×100 ………………………(27)
m
式中:m1——干燥后残渣及瓷蒸发皿的质量,g;
m2——瓷蒸发皿的质量,g;
2——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m——试样的质量,g。
5155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允许差为0015%。
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516 铁盐的测定
5161 方法提要
本方法基于水溶性铁盐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中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蓝色普鲁士蓝沉淀
。
5162 试剂
a. 盐酸〔c(HCl)=3 mol/L〕;
b. 亚铁氰化钾溶液(100mol/L):将10g亚铁氰化钾溶于100mL水中(用时配制)。
5163 分析步骤
分取10mL按本标准5153 测定水溶物后剩余的澄清液于50mL烧杯中,加1 mL盐酸(3mo
l/L),混匀。然后加入1mL亚铁氰化钾试液(100g/L),观察溶液是否即时呈显蓝色。
517 砷的测定
5171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A法)
51711 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五价砷经碘化钾与氯化亚锡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新生态氢作用生成
砷化氢。以乙酸铅脱脂棉除去硫化氢后,砷化氢吸收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
—氯仿溶液中,生成红色络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3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51712 试剂与仪器
a. 盐酸溶液:〔c(HCl)=0.5mol/L〕:将1体积的盐酸与23体积的水混合;
b. 硫酸(1+1);
c. 砷标准溶液(甲)(1mL溶液含有0.1mg砷):称取0.132 0g三氧化二砷(预先在105~110
℃干燥1h)于烧杯中,加5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溶解后,用硫酸(1+9)中和后再过量10mL,移
入1 000mL容量瓶中,以新煮沸过的冷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d. 砷标准溶液(乙)(1 mL溶液含有0001mg砷):准确分取1000mL砷标准溶液(甲)于1
000mL容量瓶中,加10mL硫酸(1+9),用新煮沸过的冷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e. 碘化钾溶液:将165g碘化钾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用时配制);
f. 硫酸〔c(H2SO4)=1 mol/L〕:将56mL硫酸注入适量水中,冷至室温,用水稀释至1 000
mL;
g. 酸性氯化亚锡溶液:将20g氯化亚锡(SnCl2·2H2O)用盐酸溶解并稀释至50mL,加适量
锡粒,贮存于棕色瓶中;
h. 无砷锌粒:直径05~2 mm;
i. 乙酸铅溶液:将10g乙酸铅用新煮沸过的冷水溶解后,滴加乙酸使溶液澄清,再以新煮
沸过的冷水稀释至100 mL;
j. 乙酸铅脱脂棉:将适量脱脂棉浸入乙酸铅与水的等容混合溶液中,湿透后,挤压除去过
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常温干燥后贮存于带塞玻璃瓶中;
k.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溶液(6g/L):称取060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亦称二
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子式为C5H10NS2Ag)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氯仿溶成糊状,加3mL三
乙醇胺,用氯仿稀释至标线,摇匀至溶解。静置过夜,过滤于棕色瓶中,置防凉处保存;
l. 长颈烧瓶: 250mL,并配有回流冷凝器;
m. 分光光度计;
n. 砷化氢发生—吸收器:见图1。
51713 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砷化氢发生瓶中注入000,2.00,3.00,4.00,6.008,00mL砷标准溶液(乙)(分别含
有0000,0002,0003,0004,006,0008mg砷),再分别加入7mL硫酸(1+1),用水稀释至
约40mL,加10mL碘化钾溶液,再滴加4mL酸性氯化亚锡溶液,放置10min,加4g无砷锡粒,立即将
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50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溶液(6g/L)的吸收管中(在导气
管中预先装入适量乙酸铅脱脂棉),在25~40℃、反应45min后,取下吸收管,挥发的少量溶剂
用氯仿补充。使用分光光度计、10m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于波长530nm处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然后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比色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1714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1000g试样于附有回流冷凝器的250mL长颈烧瓶中,加入50mL盐酸(05mol/L)
,摇动使试样充分分散,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取下稍冷,用中速滤纸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
用约30mL热水冲洗不溶物和长颈瓶内壁,再用15mL热水冲洗滤纸和沉淀,待滤液冷至室温后,
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此溶液为试样溶液(D),供测定砷、铅、重金属用。
准确分取1000mL试样溶液(D)于砷化氢发生瓶中(或准确称取约1000 0g试样于砷化
氢发生瓶中,加20mL 0.5mol/L盐酸,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加6mL硫酸(1+1),用水稀释至约4
0mL,以下操作步骤同工作曲线的绘制。
51715 结果计算
砷的百分含量(X20)按式(28)计算,计算结果的数值修约至五位小数。
c×n
X20=---------×100…………………………………(28)
m×10[9]
式中:c——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所分取试样溶液中砷的含量,mg;
n——试样溶液(D)的总体积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之比;
m——试样的质量,g。
5171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允许差见表14。
表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砷含量,% 允许差,%
<0.000 30 0.000 05
≥0.000 30 0.000 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否则,应重新测
定。
5172 砷斑法(B法)
51721 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五价砷经碘化钾与氯化亚锡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
。以乙酸铅脱脂棉除去硫化氢后,通过溴化汞试纸,产生砷斑。根据砷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砷
斑颜色的深浅对比,判断砷的含量。
51722 试剂与仪器
a. 盐酸;
b. 溴化汞溶液:取25g溴化汞,加50mL乙醇,微热使之溶解,置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c. 溴化汞试纸:取长约10cm、宽约3cm的滤纸条浸入溴化汞溶液中,1h后取出,在暗处自
然干燥,贮于避光的容器中,使用时剪成合适的圆形小片;
d. 乙醋铅脱脂棉:制备方法同本标准51712;
e. 硫酸〔c(H2SO4)=1 mol/L〕: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1712;
f. 酸性氯化亚锡溶液: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1712;
g. 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1712;
h. 砷标准溶液(乙):配制方法同本标准51712;
i. 砷化氢发生器:见图2。
51723 标准砷斑的制作
于导管中装入乙酸铅脱脂棉约60mg(装管高度约60~80mm),在套帽顶端处放一小片溴化
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不露出平面以外为宜),盖上旋塞并旋紧。
准确分取150mL砷标准溶液(乙)(含有0001 5mg砷)于磨口砷化氢发生瓶中,加5 mL盐
酸、21mL水、5mL碘化钾溶液及5滴酸性氯化亚锡溶液。室温放置5min后,加2g无砷锌粒,立即
将导管装入磨口砷化氢发生瓶上。将磨口砷化氢发生瓶置于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取出
溴化泵试纸,所得砷斑即为标准砷斑。
51724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500mL按本标准51714制备的试样溶液(D)于磨口砷化氢发生瓶中(或准
确称取0500 0g试样于砷化氢发生瓶中,加20mL05mol/L盐酸,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加5
mL盐酸,以下操作步骤同标准砷的斑的制作。取出溴化汞试纸,将所得砷斑与标准砷斑进行比
较:其颜色深于标准砷斑时,说明试样中砷含量大于0000 3%;反之,试样中的砷含量小于0
000 3%。
518 重金属的测定
5181 方法提要
试样中的铅、铋、汞、镉、铜、锑、锡等重金属元素,在酸性溶液中,能与硫代乙酰胺作
用生成不溶性的有色硫化物,用比色对比法进行测定,其含量以铅表示。
5182 试剂与仪器
a. 铅标准溶液(甲)(1mL溶液含有01mg铅):准确称取0159 8g已在105~110℃干燥2h
的硝酸铅于烧杯中,加5mL硝酸和约50mL水溶解,移入1 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
b. 铅标准溶液(乙)(1mL溶液含有001mg铅):临用前,准确分取100mL铅标准溶液(甲)
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c. 盐酸羟胺饱和溶液:将4557g盐酸羟胺溶于100mL水中;
d. 乙酸盐缓冲溶液(pH3.5):将25g乙酸铵放入烧杯中,加25mL水溶解,再加38mL盐酸(7mo
l/L),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铵溶液准确调节pH=3.5(用酸度计检查),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e. 硫代乙酰胺溶液:将4g硫代乙酰胺溶解于100mL水中,贮存于冷藏箱中。临用前,取0
2mL上述溶液与1mL混合液(由15mL 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mL水和20mL甘油混合)于试管
中,置水浴上加热20s,冷却,立即使用;
f. 纳氏比色管(50mL)及管架。
5183 分析步骤
准确分取1000mL按本标准51714制备的试样溶液(D)和400mL铅标准溶液(乙)
分别放入50mL 烧杯中,各用水稀释至25mL。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3~3.5,在摇动
下滴加盐酸羟胺至黄色消失。然后移入50mL纳氏比色管中,洗净烧杯。加2mL乙酸盐缓冲溶液
(pH3.5),2mL硫代乙酰胺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放置5min,以白色为背景,从纳氏比色
管的正上方目视比色,进行比较。如果试样溶液的颜色深于沿标准溶液的颜色,则试样中重金
属的含量大于0.004%;反之,则试样中的重金属量小于0004%。
519 铅的测定(双硫腙萃取法)
5191 方法提要
在弱碱性(pH=8~10)溶液中,铅与双硫腙生成红色螯和物。严格控制溶液的pH和加入适
当掩蔽剂,用氯仿萃取,使铅与其他干扰离子分离,然后比色测定铅含量。
5192 仪器与试剂
51921 仪器
所用玻璃器皿均须用硝酸溶液(1+9)浸沁,并用水冲洗干净。
a. 分液漏斗:125mL;
b. 分光光度计。
51922 试剂
a.
b.
c.
d.
e.
f.
g.
h.
c.
d.
e.
f.
g.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