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蛭石
发布日期:1992-07-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膨胀蛭石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测定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温度在-30~900℃范围内绝热工程填充用膨胀蛭石。也适用于配制防火、
绝热、吸声制品用膨胀蛭石。
2 引用标准
GB 4132 绝热材料名词术语
GB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 11833 绝热材料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圆球法
3 术语
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定义按GB 4132的规定。
4 产品分类
4.1 膨胀蛭石根据颗粒级配分为五类,不同类别累计筛余见表1。
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筛 孔 直 径
mm
累计筛余,% 10 5 2.5 1.25 0.63 0.25 0.16
类 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号 30~80 - 80~100 - - - -
2号 -~10 - - 90~100 - - -
3号 - 0~10 40~90 - 90~100 - -
4号 - - 0~10 - - 90~100 -
5号 - - - 0~5 - 60~90 90~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用户如需不分粒级的混合料,可由供需双方协议确定,其物理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第5章
表2规定。
4.3 产品标记
4.3.1 标记顺序为:产品名称、类别、密度及标准号。
4.3.2 1号、2号、3号、4号、5号膨胀蛭石和混合料膨胀蛭石分别用1,2,3,4,5,0表示
。
4.3.3 标记示例
3号密度为150kg/m[3]的膨胀蛭石:
膨胀蛭石 3-150 JC 441
5 技术要求
5.1 膨胀蛭石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级
指 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项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kg/m[3] ≤ 100 200 300
导线系数(平均温度25±5℃)W/m·K ≤ 0.062 0.078 0.095
含水率,% ≤ 3 3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其他性能指标可由供需双方确定。
6 测定方法
6.1 取样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进行。
6.2 密度测定按附录B(补充件)进行。
6.3 含水率测定按附录C(补充件)进行。
6.4 颗粒级配测定按附录D(补充件)进行。
6.5 导热系数测定按附录E(补充件)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1.1 检验批量以5m[3]或400包装袋为一批,不足者亦视为一批。
7.1.2 检验项目:密度、含水率。
7.2 型式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 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d. 出厂检验结果与相应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2.2 检验批量以100m[3]或800包装袋为一批,不足者亦视为一批。
7.2.3 检验项目:密度、含水率、颗粒级配、导热系数。
7.3 判定规则
7.3.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表2规定时,应予验收。
7.3.2 检验结果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表2规定时,应从同一批产品中二次抽样,取样量为表
A1中该项试验取样量的2倍。经复验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表2规定时,则拒收。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8.1 标志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标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名。亦应标有“防潮、不准重压”
字样或图示。
8.2 包装
用麻袋、编织袋或草袋包装,有特殊要求时可采取其他包装形式。
8.3 运输
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得受潮,避免重压。
8.4 贮存
8.4.1 膨胀蛭石必须贮存在干燥的场所。
8.4.2 包装后的膨胀蛭石应分类、分级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
附 录 A
取 样 方 法
(补充件)
A1 仪器设备
A1.1 取样管:φ4×50cm。
A1.2 台秤:最大称量10kg,感量5g。
A1.3 取样勺或铲子。
A1.4 容器及瓷盘。
A1.5 刷子。
A2 取样方法
A2.1 流动的料斗或传送带出料口处取样
在料斗或传送带出料口的横截面上,抽取三份大致等量的材料,合成一份现场样品,其
数量应大于表A1所规定的取样量。
A2.2 输送带上取样
A2.2.1 使输送带停止运行,在输送带上插入两块隔板,将两板之间的材料全部铲到容器中
。
A2.2.2 重复上述操作,共取三份大致等量的材料,合成一份现场样品,其数量应大于表A1
所规定的取样量。
A2.3 料堆上取样
A2.3.1 在料堆上随机选择5个取样部位,将其表层去掉。
A2.3.2 用勺子在取样部位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取样,得到一份材料。
A2.3.3 重复A2.3.2操作,共取五份大致等量的材料,合成一份现场样品,其数量应大于表
A1所规定的取样量。
A2.4 包装袋中取样
A2.4.1 随机在8个包装袋中抽取样品。
A2.4.2 测定含水率和颗粒级配,用取样管在8个包装袋中沿对角线方向取样,抽取八份大
致等量的材料,合成一份现场样品,其数量应大于表A1所规定的取样量。
A2.4.3 测定密度、导热系数,用取样勺取样,抽取八份大致等量的材料,合成一份现场样
品,其数量应大于表A1所规定的取样量。
表A1 膨胀蛭石各项试验取样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 号 试 验 项 目 取 样 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密度 0.2m[3]
2 含水率 2.5kg
3 颗粒级配 2.5kg
4 导热系数 0.1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 样品的缩减
各项试验进行以前,按四分法将现场样品缩减到表A2规定的试验用量。
表A2 膨胀蛭石各项试验试样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试验项目 单次试验试样用量 平均试验次数 试样总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密度 0.01m[3] 3 0.03m[3]
2 含水率 200g 2 400g
3 颗粒级配 200g 2 400g
4 导热系数 0.003 5m[3] 3 0.011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4 试样代替
A4.1 含水率和颗粒级配试验可用同一份试样,先测定含水率。
A4.2 密度和导热系数试验可用同一份试验,先测定密度。
附 录 B
密 度 测 定 方 法
(补充件)
B1 仪器设备
B1.1 台秤:最大称量10kg,感量5g。
B1.2 烘箱。
B1.3 容器:容积为0.01m[3]的轻质刚性方箱,其内部长、宽、高均为216±1mm。
B1.4 钢直尺:长500mm。
B1.5 取样勺或铲子。
B2 试验步骤
B2.1 将试样在105±5℃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在烘箱中冷却至室温。
B2.2 将试样置于坚硬清洁的平台面上,平台表面不平时,衬以塑料布或橡胶垫。
B2.3 用取样勺相对翻动试样,每一勺试样堆在前一勺试样顶部,将全部试样堆成一个料堆
。共翻动两次。
B2.4 用取样勺自料堆底部、中部、顶部取样,从高出测量容器顶端5cm处倒入容器,直到
试样溢出容器顶面为止。
B2.5 用直尺沿着容器顶面小心地由中间向两边刮平,凹陷较大的空隙用试样补平。
B2.6 称量装满试样的容器的质量。
B2.7 重复进行上述试验,共三次,不准重复用料。
B3 结果计算
试样密度按式(B1)计算:
G-G1
ρ=------ ……………………………………………(B1)
V
式中:ρ——试样密度,kg/m[3];
G——装满试样的容器质量,kg;
G1——容器质量,kg;
V——容器容积,m[3]。
膨胀蛭石密度为三次试验结果的算述平均值,精确至0.1kg/m[3],如三个试验结果中的
任意一个值偏离平均值的20%时,则上述试验结果废弃,须重新取样测定。
附 录 C
含水率测定方法
(补充件)
C1 仪器设备
C1.1 烘箱。
C1.2 天平:最大称量1 000g,感量0.1g。
C1.3 蒸发皿。
C1.4 干燥器。
C1.5 取样勺。
C2 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两份,每份约200g,精确至0.1g。将两份试样分别置于已烘至恒重的蒸发皿中
,在105±5℃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
C3 结果计算
试样含水率按式(C1)计算:
M-M1
W=------ ……………………………………………(C1)
M1
式中:W——试样含水率,%;
M——未烘干试样质量,g;
M1——烘干至恒重试样质量,g。
膨胀蛭石含水率为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附 录 D
颗粒级配测定方法
(补充件)
D1 仪器设备
D1.1 天平:最大称量1 000g,感量0.1g。
D1.2 烘箱。
D1.3 干燥器。
D1.4 标准筛:直径200mm,孔径为20,15,10,5,1.25,0.63,0.25,0.16mm有底带盖金
属网丝筛一套。
D1.5 机械摇筛机:筛架内径200mm。
D1.6 方形搪瓷盘。
D1.7 取样勺、毛刷。
D2 试验步骤
D2.1 手动筛分
D2.1.1 将试样在105±5℃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D2.1.2 按四分法将试样分成两份,称其质量,每份约200g,精确至0.1g。
D2.1.3 将筛子按孔径由大到小、上下套放。放上筛底。将一份试样放入顶筛,盖上筛盖。
D2.1.4 将整套筛子上下和水平摇动,约2min后,将20,15,10mm筛上的筛余倒出,分别称
其质量,精确至0.1g,记录表D1内。
D2.1.5 去掉20,15,10mm筛,再继续摇动2min,倒出5mm筛上筛余,称其质量,精确至0.1
g,按表D1记录。
D2.1.6 去掉5mm筛,将剩余的筛一起继续摇动2min,然后逐个将筛带盖和底进行筛分,用
手以大约每分钟150次的速率,轻轻敲击筛边,边筛边转动筛子,直至1min内通过该筛的试
样小于该筛余量的1%为止。称量该筛上的筛余质量,精确至0.1g,按表D1记录。将筛底上的
试样倒入下一个筛,进行下一级筛的筛分,直至完成全部筛分。
D2.1.7 重复上述试验,进行第二份试样的筛分。
D2.2 机械筛分
D2.2.1 按D2.1.1及D2.1.2及2.1.3操作,将整套筛子固定在机械摇筛机筛架上,开动摇筛
机,摇动时间约8~10min,以1min内通过筛子的试样量小于该筛余量的1%为准。
D2.2.2 称量各级筛上的筛余,精确到0.1g,按表D1记录。
D2.2.3 重复上述试验,进行第二份试样的筛分。
D3 结果计算
以二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
分计筛余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累计筛余为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
和。
表D1〓颗粒级配计算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孔径 两次平均 累计筛余
试样重 分计筛余 试样重 分计筛余
mm g % 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5
10
5
1.25
0.63
0.25
0.16
筛底
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录 E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补充件)
按GB 11833、GB 10294对膨胀蛭石进行导热系数测定,仲裁时按GB 10294进行。测试平
均温度为25±5℃。导热系数三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和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瑞锦、董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