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代替GBl456—1978)
发布日期:1989-06-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夹层结构弯曲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测定夹层结构承受弯曲时面板的应力和芯子的剪切应力。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夹层结构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
本标准适用了测定夹层结构面板的弹性模量和芯子的剪切弹性模量。
本标准也适用于测定面板与芯子之间的胶接强度。
注:夹层结构由面板(蒙皮)与轻质芯材组成,芯材形式通常有蜂窝、波纹和泡沫。面板与芯材
的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
2 引用标准
GB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 1455 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
3 试样
3.1 试样上下面板的厚度和材料相同,其横截面为矩形。
3.2 试样厚度h与夹层结构制品厚度相同;当夹层结构制品厚度未定时,为测定芯子的剪切性
能,芯子厚度hc取15,面板厚度tf取0.3~1.0mm。
3.3 试样宽度b应小于跨距的二分之一。
3.3.1 对于硬质泡沫塑料、轻木等连续芯子,试样宽度为60mm。
3.3.2 对于蜂窝、波纹等格子型芯子,试样宽度为60mm或至少包含4个完整格子。
3.4 试样长度为跨距l加40mm或加二分之一厚度,选其中数值大者,跨距根据试验目的而定。
3.4.1 测定芯子剪切强度时,三点弯曲(见图1)的跨距应满足式(1):
l≤2〔σf〕/τcb×tf……………(1)
式中:l—跨距,mm;
〔σf〕—面板的拉、压许用应力,MPa;
τcb—芯子的剪切强度,MPa;
tf—面板厚度,mm。
3.4.2 测定面板强度时,三点弯曲的跨距应满足式(2):
l≥2σfb/〔τc〕×tf…………(2)
式中:tf、l—同式(1);
σfb—面板强度,MPa;
〔τc〕—芯子的剪切许用应力,MPa。
3.4.3 测定夹层结构弯曲刚度、剪切刚度时,采用三点外伸梁弯曲(见图2),其跨距一般取式(
1)中的等式值外伸臂长度a为跨距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3.4.4 对于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跨距、外伸臂长度等参见附录B。
3.5 对于正交各向异性的夹层结构,试样分纵向和横向两种。
3.6 试样数量按GB 1446第2章规定。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环境条件按GB 1446第3章规定。
4.2 试验设备按GB 1446第5章规定。
4.3 加载压头及支座见图1。加载压头垫块平面部分宽度应满足10≤B≤30mm。支座处加一块
可以自由转动的垫块,平面部分的宽度应满足10≤B’≤20mm。
4.4 加载压头与试样之间应垫上一块硬质橡胶垫片,其宽度略大于压头宽度,厚度为3~5mm。
4.5 加载速度随着试样跨距、厚度及材料性能而改变。一般情况下,测强度时为2~5mm/min,
测刚度时为0.5~2mm/min。
5 试验步骤
5.1 试样制备按GB 1446第1章规定。
5.2 试样外观检查按GB 1446第2章规定。
5.3 试样状态调节按GB 1446第3章规定。
5.4 将合格试样编号。测量试样跨距内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面板厚度取
名义厚度或同一批试样的平均厚度。测量精度按GB 1446第4章规定,对于格子型芯子的夹层
结构试样,记录横截面上格子壁的数目。
5.5 按选定跨距调整支座,跨中安装位移传感器,见图1。测刚度时,按三点外伸梁弯曲方法安
装三只位移传感器,见图2。
5.6 测定强度时,把试样安放在弯曲试验的支座上,加上加载压头,并在压头与试样之间垫上
一块硬质橡胶垫片,调整试验机载荷零点。按选定的加载速度,均匀连续加载直至试样破坏,
读取破坏载荷,观察并记录破坏形式。
5.7 测定刚度时,施加预加载荷(破坏载荷的15%~20%),消除试样与支座间的空隙,卸至初载(
破坏载荷的5%),调整仪表零点,然后以破坏载荷的5%为级差,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分级加载至
破坏载荷的30%~50%,记录各级载荷和相应绕度值。若需整个载荷—挠度资料,则应测到破坏
为止。如有自动记录仪表,可以连续加载。
注:①若出现载荷示值下降或停顿现象,则以此时的载荷示值作为破坏载荷。
②芯子的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按GB 1455测定为宜。
6 计算
6.1 绘制载荷—挠度曲线。
6.2 芯子的剪切应力按式(3)计算:
τc=P.K/2b(h-tf)………………(3)
式中:τc—芯子剪切应力,MPa;
P—跨中载荷,N;
b—试样宽度,mm;
tf—同式(1);
h—试样厚度,mm;
K—无量钢数。
如果K取1,则上式不计及面板承受的剪力,当计及面板承前时,K按式(3a)计算为:
K=1-e[-A]………………(3a)
A=l/4tf 6Gc(h-tf)/Ef.tf…………(3b)
式中:e—自然对数的底;
A—无量钢数;
l,tf—同式(1);
h—同式(3);
Ef—面板弹性模量,MPa;
Gc—芯子剪切数量,MPa。
当P为破坏载荷,破坏发生在芯子时,则式(3)计算的结果为芯子剪切强度。
当P为破坏载荷,面板与芯子脱胶时,则式(3)计算的结果为胶接剪切强度。
当P为比例极限载荷时,则式(3)计算的结果为芯子剪切比例极限。
6.3 面板应力按式(4)计算:
σf=P.l/4b.tf(h-tf)…………………(4)
式中:σf—面板中的拉、压应力,MPa;
l、tf—同式(1);
P、b、h—同式(3)。
当P为破坏载荷,并且发生面板拉断或压缩皱折等破坏现象时,则式(4)计算的结果为夹层结构
弯曲时的面板强度。
6.4 夹层结构弯曲刚度按式(5)计算:
D=l2.a.ΔP/16f1………………………(5)
式中:D—变层结构的弯曲刚度,N.mm2;
l—同式(1);
a—外伸臂长度,mm;
ΔP—载荷—挠度曲线上直线段的载荷增量值,N;
fl—对应ΔP的外伸点的挠度增量值(取左右两点的平均值),mm。
6.5 面板的弹性模量按式(6)计算:
Ef=D/J…………………………(6)
式中:Ef—面板弹性模量,MPa;
D—同式(5);
J—夹层结构惯性矩,mm4。
J=(h3-h[3c])×b/12(1-μ2)………………(6a)
或 J=b.tf(h-tf)2/2……………………………(6b)
式中:tf—同式(1);
b、h—同式(3);
hc—试样芯子厚度,mm;
μ—面板的泊松比。
注:式(6a)中已略去芯子的弯曲刚度:式(6b)中已略去芯子和面板本身的弯曲刚度。
6.6 夹层结构的剪切刚度按式(7)计算:
U=l.ΔP/4(f-l/3a×f1)………………(7)
式中:U—夹层结构的剪切刚度,N;
l—同式(1);
a—外伸臂长度,mm;
ΔP—同式(5);
f—对应ΔP试样跨中的挠度增量值,mm;
f1—同式(5)。
6.7 芯子的剪切弹性模量按式(8)计算:
Gc=U/b(h-tf)…………………(8)
式中:Gc—芯子剪切弹性模量,MPa;
b、tf—同式(1);
h—同式(3);
U—同式(7)。
6.8 蜂窝芯子的蜂壁剪切性能计算参见附录A。
7 试验结果
按GB 1446第6章规定。
8 试验报告
按GB 1446第7章。
附录A
蜂窝芯子的蜂壁剪切性能计算
(补充件)
A1 蜂壁剪切应力按式(A1)计算:
τs=P/2.n.ts(h-tf)…………………(A1)
式中:τs—蜂壁剪切应力,MPa;
P—跨中的载荷,N;
n—试样横截面上的单层蜂壁数;
h—试样厚度,mm;
tf—面板厚度,mm;
ts—单层蜂壁厚度,mm。
当P为破坏载荷时,按式(A1)计算的结果为蜂壁剪切强度。
A2 蜂壁剪切弹性模量按式(A2)计算:
Gs=U/n.ts(h-tf)………………………(A2)
式中:Gs—蜂壁剪切弹性模量,MPa;
U—剪切刚度,N;
n—同式(A1);
ts、h、tf—同式(A1)。
A3 对于其他格子型芯子壁的剪切性能,可以按式(A1)、(A2)原理计算。
附录B
跨距参考表
(参考件)
对于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测芯子剪切强度的短梁跨距,三点外伸梁的跨距和外
伸臂长度,测面板强度的三点弯曲跨距的参考数值列于下表。
跨距参考表 mm
-----------------------------------------
试样厚度 h 6~10 10~20 20~40
短梁测芯子剪切强度 l 100 160 200
三点外伸梁弯曲测刚度 l 120 160 200
a 60 80 100
三点弯曲测面板强度 l ≥300 ≥400 ≥500
-----------------------------------------
注:面板厚度小于1mm。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材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航空工业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祝林、王彬如、杨云娣、颜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