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拉挤型材的尺寸公差
发布日期:1993-02-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拉挤棒、杆和其他型材的尺寸公差。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塑料拉挤成型的棒、杆和其他型材。
2 术语
2.1 中空型材:型材横截面空心部分完全封闭(见图1)。
2.2 半中空型材:型材横截面空心部分不完全封闭,且开口宽度小于与其平行方向的最大空腔
宽度(见图2)。
2.3 外接圆直径:指完全包围拉挤制品横截面的最小圆直径。
2.4 棒:专指实心圆杆。
2.5 平均壁厚:中空制品两对边壁厚的平均值。
2.6 直线度D:制品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其接触表面相对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见图3)。
2.7 扭拧度θ:拉挤制品定长间距的两横截面相对扭转的角度(见图4)。
2.8 平面间隙E:制品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其横截面的直线边相对台面的最大垂直距离(见图5
、6)。
2.9 弯曲度F:拉挤制品的腹板或翼缘或腹板/翼缘相对侧向参考直线的最大横向距离(见图7
)。
3 尺寸公差
3.1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断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图1及表1的规定。
1 棒、杆和其他型材尺寸允许偏差[1)、2)]外接圆直径不大于250mm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符号 b t[3] c[4)、5)]
允许偏差 棒、杆及其他型材 垂直于铺层厚度 中空面积不小于0.64cm[2]
规定尺寸 平行于铺层方向的 (只对毡和毡—粗纱制品) 时的型材壁厚
宽度(垂直纱束方向)
≤3 ±0.15 ±0.30
>3~6 ±0.18 ±0.45 规定尺寸的±20%,
>6~12 ±0.20 ±0.70 但最大值为±2.5,
>12~18 ±0.23 ±0.86 最小值为±0.25
>18~25 ±0.25 ±1.00
>25~38 ±0.30
>38~50 ±0.36 ±1.00 规定尺寸的+15%,但
>50~100 ±0.60 最大值为±2.5,最小
>100~150 ±0.85 值为±0.25
>150~200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由两个以上的分尺寸组成一个尺寸时,该组合尺寸的允许偏差为各部分尺寸允许偏差的
总和。
2)表1中b、t、c为型材实体大于75%时的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当小于75%时,偏差可由供
方和用户商定。
3)当G小于635mm时,可改用b栏内的允许偏差。
4)对于中空或半中空型材(见图2),当一边的壁厚不小于另一边壁厚的三倍时,壁厚允许偏
差可由供方和用户商定。当规定的尺寸不是壁厚而是外部和内部尺寸时,可用平均壁厚在
栏目c中确定允许偏差。
5)对于中空面积小于0.64cm2的型材,壁厚允许偏差可由供方和用户商定。
3.2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长度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长度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度,m 允许偏差
直径(棒) 最大宽度(杆) ≤3.5 >3.5~9.0 >9.0~15.0
外接圆直径(型材)
≤12 ±3.00 ±6.50 ±9.00
>12~30 ±3.00 ±6.50 ±9.00
>30~75 3.00 6.50 9.00
>75~200 4.00 8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直线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图3及表3的规定。
表3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直线度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品类型 直径范围(棒)
最大宽度范围(杆) 厚度(长方形) 允许偏差
外接圆直径(型材) 最小厚度(型材) L≤300 L≤300
棒、正多边形杆 任意尺寸 0.32 1.06L×10[-3]
长方形杆 <38 <2.4 1.30 4.29L×10[-3]
≥2.4 1.00 3.30L×10[-3]
≥38 任意厚度 1.00 3.30L×10[-3]
其他型材 <38 <2.4 1.30 4.29L×10[-3]
≥2.4 1.00 3.30L×10[-3]
≥38 任意厚度 1.30 4.29L×1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杆和其他型材的扭拧度允许偏差应符合图4和表4的规定。
表4 杆和其他型材的扭拧度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品类型 最大宽度范围(长方形) 厚度范围(长方形) 允许偏差
外接圆直径(型材) 最小厚度(型材) 度
L≤300 300<L≤6 000
杆 <38 0.30 0.99L×10[-3](最大7)
38~75 任意厚度 0.15 0.50L×10[-3](最大5)
>75 0.10 0.33L×10[-3](最大3)
其他型材 <38 ≥2.5 0.30 0.99L×10[-3](最大7)
38~75 0.15 0.50L×10[-3](最大5)
>75 0.10 0.33L×10[-3](最大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杆、实心和半中空型材的平面间隙允许偏差应符合图5及表5的规定。
表5 杆、实心和半中空型材的平面间隙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边宽度b 允许偏差
≤25 0.20
>25 0.20b
宽度上任取25 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中空型材平面间隙允许偏差应符合图6及表6的规定。
表6 中空型材的平面间隙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度b
允许偏差E ≤25或接触表面 >25
型材外部最小厚度 宽度上任取25
≤4.8 0.30 0.30b
>4.8 0.20 0.20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型材的弯曲度允许偏差应符合图7的规定。
表7 型材弯曲度允许偏差 m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接圆直径 厚度 允许偏差
L≤300 L>300
<38 <2.4 1.00 3.30L×10[-3]
≥2.4 0.80 2.64L×10[-3]
≥38 任意厚度 0.80 2.64L×1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棒、杆和其他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应符合图8及表8的规定。
表8 型材的角度允许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角边最小厚度,mm 任意角,度
≤19.00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测量一般要求
4.1 测量仪器:使用常规的测量仪器。
4.2 直线度测量:把制品放置于水平台面上,用间隙规和刀形样板平尺测量接触面与台面之间
最大垂直偏差。
4.3 扭拧度测量:把制品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制品底面与水平台面间最大距离减去该断面的直
线度偏差,余数即为扭拧度的线性值Y。
扭拧的度θ与其对应的线性值Y的转换关系见下式。
Y=b·tgθ
式中:b—制品截面在水平台上的宽度,mm。
4.4 角度测量:用分度器或量规测量角度。
4.5 弯曲度测量:将制品放置于水平台面上,用间隙规和刀形样板平尺测量弯曲边与参考直线
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民中、林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