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浸纱带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原GB 6057—1985)
发布日期:1986-03-01
本方法适用于缠绕玻璃纤维、碳纤维预浸纱带未固化状态拉伸强度的测定。
1 试样
11 取样
从冷藏箱中取出预浸纱,置于室温下,待自然升至室温后方可开封(时间视包装大小而
定),弃去最外层后进行随机取样。
12 试样尺寸
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
13 试样数量
每批材料的取样方式由材料技术条件规定。每组预浸纱带有效试样不少于5个。
14 试样的制备
141 取长方形硬纸板(长300m,宽10B+18mm,B为纱带宽度,纱带之间间隔2mm),放在
一块大小合适的金属板上,按照图2划线,保证标距长度为200mm。
在阴影部分涂刷常温固化胶粘剂。将长约500mm预纱带依次排列,纱带之间间隔2mm,一端固
定,另一端加重物或用弹簧将纱带绷紧,所加张力每10股纱约1kgf左右,以将纱带绷直为度
。将已刷好胶粘剂的两块上加强片(尺寸和位置同图2的阴影部分)放在纱带两端,施加接触
压力,在常温下进行固化。
142 待胶粘剂固化后,按预浸纱带宽度将加强片切开。
2 试验设备及材料
21 试验要按照GB 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的有关规定。
22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23 鼓风干燥箱。
24 硬纸板,厚度05~10mm。
3 试验步骤
31 试验标准环境和试样状态调节按GB1446的有关规定。
32 调整试验机的速度,在2~15mm/min内任选一档。
33 选择合适的载荷范围。
34 装夹试样,要求试样中心线与加载轴线重合,在中间部位将下加强片剪断。
35 开动试验机,至试样断裂,记录破坏载荷。
36 弃去在标距外或在加强片根部破坏的试件。有效试样不少于5个。若有效试样少于5
个,则应另行取样。
37 测定纤维束的截面积(方法见附录A)。
4 计算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σt=P/A
式中:σt——预浸纱带拉伸强度,kgf/cm2(MPa);
P——破坏载荷,kgf(N);
A——纤维束截面积,cm2(m2)。
5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GB1446的有关规定。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预浸纱带牌号、批号、生产日期、纤维和树脂类型,生产厂家和贮存条件;
b预浸纱带拉伸强度;
c纤维的密度和线密度;
d预浸纱带的树脂含量;
e胶接加强片的胶粘剂配方及固化条件;
f试验机的吨位和试验速度;
g环境条件;
h试验人员和日期。
附 录 A
纤维束截面积的测定
(补充件)
A1 生产厂家纤维线密度的测定
A11 截取三根1m长未浸胶的纤维束(截取应在预浸纱设备开机前或停机后从纱架上引
出进行),准确至±1mm。
A12 用分析天平称量,准确至0001g,计算三根试的算术平均值,并换算成每千米
纤维束的质量即为纤维的线密度(g/km)。
A2 复检时纤维线密度的测定
A21 截取三根长约100mm预浸纱带试样,测量长度,准确至01mm。分别按GB2577-81
《玻璃钢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3855-83《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测定玻璃
纤维或者碳纤维预浸纱的树脂含量。
A22 纤维的线密可按式(A1)计算:
W0(1-Wr)
ρ1=—————×103………………………………………(A1)
式中:ρ1——纤维束的线密度,g/km;
L——预浸纱的长度,m;
W0——预浸纱试样的质量,g;
Wr——预浸纱的树脂质量百分含量,%。
A23 计算算术平均值。
A3 纤维密度由纤维生产厂家提供。
A4 纤维束的截面积
纤维束截面积可按式(A2)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
A=ρ1-ρr×10-5……………………………………………(A2)
式中:A——纤维束截面积,cm2;
ρ1——纤维束的线密度,g/km;
ρ1——纤维的线密度,g/c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由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奕定、张淑萍、韩丽华。